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百万
扩招
背景
下校企
共建
人才培养
模式
研究
实践
孔德
高校观点172就业与保障2023.4“百万扩招”背景下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文/孔德忠 王志方 孙安摘要:高职扩招作为国家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该背景下,高职院校面对非传统生源比例进一步提升。对此,文章借助产业学院这一平台,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适合扩招学生的教学资源。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采用刚柔并济的方式,实现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关键词:高职扩招;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校企共建在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背景下,面对非传统生源比例的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应适应生源结构的变化,联合行业、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在职员工就业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加快培养企业转型所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正确对待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高职扩招这一大背景着手,研究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的途径,对“百万扩招”的学生进行柔性管理,根据扩招生源结构,分析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高职院校转型的有效路径。一、产业学院的定位与构建(一)产业学院的定位产业学院定位应依托高职院校的招生专业群,组建独立运行的校内二级机构,独立设置学院领导班子进行运行管理。产业学院的运行管理采用理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校企共建方委派人员参加,而理事会负责人则由高职院校方委派人员担任。探索“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学校主体、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新模式,组建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学院四方联合组成的“产业学院”,促进政校行企的密切联系和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共同规划、共构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合作模式,将产业学院打造成高素质技能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二)产业学院的构建产业学院的构建主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探索实践“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及需求,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高职院校联合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围绕相关专业群组建一个独立运行的校内二级机构,独立设置学院领导班子并进行运行管理。首先,组建产业学院理事会,学院的运行管理采用理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共建方委派人员参加,负责人由学院校方委派人员担任,指导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并对产业学院的重要建设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部署1,2。其次,成立产业学院项目建设组,具体负责产业学院项目的实施和质量控制工作。产业学院应制定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章程,具体规定学院的性质、宗旨、目标,并签署一份校企双方共建产业学院框架协议,明确校企双方对产业学院的职责、权利与义务(见图 1)。制定产业学院管理办法产业学院教师聘任办法 产业学院学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基金项目:2020 年度江苏省教育厅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20SJA0965)的研究成果之一。图 1 产业学院框架示意图173就业与保障 2023.4规范产业学院运行、教学组织、师资聘用、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产业学院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特区”,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人、财、物等管理方面实行特殊政策,最大程度地调动校企双方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从学生管理、合作育人、资源共享、文化相融的校企合作一体化体制机制。二、产业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针对下岗职工、农民工、退伍士兵等多元化的生源群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的互联互通渠道,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功能,把握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再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企业定制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人才培养目标紧贴企业需求的有效途径。产业学院应根据不同的企业需求,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各班级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以产业学院为平台,调动企业参加教学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能动性,构建人才培养的“双元”保障体系。专业课程应由校企双方共同执教,组建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构成的“双团队”,实现教学过程的“双负责”。理论课程应由学院教师担任主讲,实践课程应由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担任主讲,做到优势互补。采用校企“双评价”反馈学生学习成果,在学校和企业分别设立教学基地,理论课程主要在校内完成教学,实践课程在校外实训基地实施教学,实现教学场所“双情景”。引入企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校期间除毕业证书外,鼓励学生参与职业资格考试,以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双证书”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见图 2)。(二)教学资源的开发由于扩招生源类型不同、文化基础具有差异性,因此对教学资源提出了多样化开发需求。为开发教学资源,将“互联网+”技术融入课程建设,利用学院在线教育平台将主要核心课程制作成在线开放课程,通过在线开放课程探索传统课程和信息化课程互补的有效渠道。在产业学院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下,课程资源开发方向应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开发专业课程资源体系,并向创新创业教育延伸。教学课程要以公共课为基础,专业课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核心课程,采用校企共同开发的方式完成。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专业方向课应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集中实践环节借助于 VR 技术,校企共建“虚拟工厂”,营造互动式学习环境,并通过校企之间的网络化协作及时更新,提升实训教学的交互性和实训内容的先进性。开发网络数字化教学、微课视频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并通过校企合作修订各课程标准,完善实训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实训资源配套等途径,推进模块化和项目化,充分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校企双方依托“互联网+”技术,将微课、微视频和动画等立体资源融入纸质教材,并通过二维码形式呈现,开发线上线下“两用”的数字化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知识要点和技能操作围绕生产具体工作岗位编写,体现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减少学生的就业适应时间。针对每个工序配有的视频资源设置二维码,配套的视频应选择较为先进的生产线上拍摄,配图 2 “工学交替”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示意图高校观点174就业与保障2023.4有详细操作讲解,使学生做到随时学、随地学。(三)教学队伍的共建共享高职扩招后多元化的生源结构对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扩招新形势对教师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应以加强双师素质提升为重点,以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为目标,完善师资结构,建立校企人力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将专任教师分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专业带头人把握本专业发展方向、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骨干教师负责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开发课程资源、开展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一般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合作授课。兼职教师分为专家型、授课型和指导型三类。“专家型”主要由省级的产业教授担任,负责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把握专业发展方向,指导专职教师顶岗实践、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申报;“授课型”由市级工匠担任,主要负责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与校内教师共同授课,并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型”由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参观企业、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工作。此外,在企业骨干和学校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中,选择技能大师担任学生的德育导师,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发挥企业文化育人功能。找准校企文化的融合点、切入点和生长点,将企业文化教育穿插日常教学的全过程3,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四)构建质量共评体系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为实现质量公平体系的构建目标,需要在确认学校为主要评价主体的基础上,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一是学生可以通过自评与互评,成为评价的主体;二是吸收企业作为重要的评价主体;三是号召学生家长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四是注重与第三方研究机构的合作,完善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2.评价体系的综合化。学校应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构建开放型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教师和企业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的评价等,产业学院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制定调控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到教学过程的动态调整,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3.评价内容的过程化。课程考核需要突破评价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局限性,重视操作技能的考核,针对不同的课程分别采用实践操作、关键问题现场答辩、开设主题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五)学生管理的刚柔并济为了满足扩招办学的需要,高职院校需要采用刚柔并济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学院要制定扩招学生管理制度,严把评价考核关,不降低教学要求,确保质量底线。入学之初就让学生了解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座谈会的形式,为学生梳理“毕业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在校期间必须达到的毕业要求,并向学生强调全日制教育与社会培训的区别,在教学管理方面做到宽进严出。在日常管理方面,从报考人员年龄层次角度进行分析,扩招录取的学生集中在 30 岁 40 岁之间,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兼顾工作、家庭等多个方面,该类型的报考人员在年龄、心智等方面都与高职院校原本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别。对此,高职院校应采取刚柔并济的方式,优化管理模式4。首先,学校应配备人生经历丰富的班主任和辅导员,拉近与扩招学生的心理距离,方便沟通和交流,从而帮助社招班学生协调好学习、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其次,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刚性管理主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日常作业和考试的完成情况,柔性管理主要是针对平时的出勤情况5。例如:如果生产工作确实有重要任务,可以通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开具相应的证明,不按旷课处理。这样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柔性措施,能让学生服从学校的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三、结语职业教育“百万扩招”顺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职业院校而言,高职“百万扩招”进一步丰富了高职生源的构成,同时倒逼学校改革现行教学组织模式,借助于产业学院这一平台,促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有机融合,对日常学生管理和教学计划实施都起到显著的效果。基于此,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完善。(作者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参考文献马树超,郭文富.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战略意义与实现路径 J.中国高教研究,2019(5):88-91.薛峰,王成礼,蔺旭鹏.基于高职扩招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转型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8):94-97.董彦宗.扩招百万背景下高职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分析与优化策略 J.教育与职业,2021(10):53-59.赵新宽.扩招背景下产业学院差异化柔性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J.机械职业教育,2021(2):14-17+53.于洋.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艺术工作,2021(1):113-11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