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5°青年”:张力之下的青年境遇及其社会心态_邢婷婷.pdf
下载文档

ID:2236117

大小:2.25MB

页数:1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45 青年 张力 之下 境遇 及其 社会 心态 婷婷
32 总第四OO期每一代青年都是处在时代和社会坐标系当中的世代,当下已经出现了很多为当代青年画像的叙事话语,如“后物质主义青年”“低欲望世代”“数字化一代”“最多元、最分裂、面目最为模糊的一代”等。人们习惯于将他们界定为“生活在矛盾中的当代青年”。而在笔者看来,“张力”比“矛盾”更能准确描述并理解青年的际遇和处境,因为矛盾是相对而行的冲突,张力则是相向而行的拉扯。生存在张力之下的当代青年,他们的状态并不是“既要又要”,而是“既不能又不能”。青年人内容摘要:当下的青年人承受着结构性张力的塑造,他们成长于代际快速更替、中西思潮交汇、时代不断加速的背景下,这样的成长经历使得一些青年人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动态的稳定与平衡,处于一种既不能全力以赴,又无法彻底放弃的“45”状态之中。由张力所塑造的“45青年”,高度推崇个人的价值与感受,对社会结构的中间组织形态持保守态度;在社会团结的方式上,社会领域的去组织化意愿与私人领域的自组织能力并存;在价值认识上,价值无意义感与高度的自我意志并存,形成了“内卷”与“躺平”共存的主观认识基础。张力之下的青年群体在代际认同强化的同时代内分化显著,共识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因而作为一个整体被团结起来的难度增大。“45青年”是追求稳定的群体,追求个体的权益、重视个体的价值,这使得他们对变革持更为谨慎的态度。关 键 词:45青年结构性张力身份认知社会心态作者:邢婷婷,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43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命理信仰现状与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方式表达研究”(20BZJ047)邢婷婷“45青年”:张力之下的青年境遇及其社会心态微信公众号33Feb.2023文明演变与知识供给青年学人专刊 二 O 二三年 第二期在张力之下摸索前行的道路,他们无法毕其功于一役解决某个问题,也无法集中一点发力来规划人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寻求动态的平衡,我们将其称之为“45青年”。在本文以“45青年”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前,有三点需要进行明确。首先,本文的目标并不是给当代青年做画像式的概括。因为任何一代青年群体都存在着分化和区隔,其不是一个单数,更不是铁板一块的存在。青年心态是多元和流动的,当前,青年人在“内卷”和“躺平”之后又呈现出新的动向,而这些动向恰是青年人在“躺不平”又“卷不动”的情形下安顿自身的新方式。本文所要做的就是对当下青年中新出现的、较为显著的社会心态和应对姿态的描摹。其次,本文对青年社会心态的梳理和总结,并不是青年亚文化意义上的论述。英国伯明翰学派等对青年亚文化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青年中流行的亚文化构成了对体现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英国主流文化的反抗。这些研究以阶级分析为基础,突出反映了英国平民青年创造的亚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带有反抗的意味。但是在我国,青年人的社会心态和文化取向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反抗或反对主流的特征,更大程度上是以“圈地自萌”的方式协调“入世与出世”的困境。它与主流文化平行,是青年人面对结构性困境所采取的自我慰藉和安顿。最后,本文的立足点并非阐述青年人代际特征形成的原因和机制。在对青年代际特征的论述中,有研究从城乡二元结构、教育分化、阶层分化、体制分割等角度出发分析代际分化的特点和成因;有研究用网络化、全球化分析当代青年生存境遇的成 因;也有研究从金融化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金融化对财富分配逻辑的改变,探讨青年心态中无力感和底层感的成因。既有的研究为我们奠定了良好基础,代际特征的成因对于本文而言是重要的分析背景,而本文的主要任务是聚焦新出现的现象,展开梳理、诠释内涵,并对可能出现的后果做分析。“45青年”的出场当前理论界常用“不确定性”来描述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这也是青年人的心态得以形成的社会环境。在描绘青年人的语汇中,“内卷”和“躺平”出现的频率较高。“内卷”是增量减少,在追逐的情形下个体不断加剧非理性竞争;“躺平”则是在社会不断加速、个体努力收效日趋衰减的情形下,因厌倦“内卷”的自我反抗式逃离。在观察中,我们发现这二者并不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状态。在更多的情况下,它们同时出现并相互交织,正如部分青年自嘲的“嘴上喊躺平,身体却诚实内卷”。因而这两者体现出的并不是一种矛盾的姿态,而是既无法选择其中一项,又无法彻底逃避或摆脱另外一项的状况。那么,何谓“45青年”?通俗地讲,就是“躺也躺不平,卷也卷不动”。从学理上分析,个体既无力面对分配和分化逻辑的改变,又要承受结构转型多重压力所造 斯图亚特 霍尔、托尼杰斐逊:通过仪式抵抗:战后英国的青年亚文 化,孟登迎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张铨洲:“入世与 出世”:青年群体网络“圈层化”的困与策,中国青年研究 2022 年第3期。李春玲:代际认同与代内分化:当代中国青年的多样性,文化纵横2022 年第2期。郑雯等:网络新生代与网络社会心态:代际更替、心态变迁与引导路 径,青年探索2022 年第2期。付宇、桂勇:当丰裕一代遭遇资产社会解读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文化纵横 2022年第2期。马中红:“躺平”:抵御深度异化的另类姿势,探索与争鸣 2021年第12期。34 总第四OO期成的后果。“45青年”的出场,正是由于这种结构性张力落到了青年个体的身上他们既积极追求个体价值的实现,又要直面“道阻且长”的现实。值得一提的是,青年人所处的生命周期使其保留了锐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势,正如 45锐角,仍有丰沛的精神和锐气。(一)卷不动:无力应对分配和分化逻辑的改变资本与金融社会的崛起是影响这一代青年人成长的较为显著的一个要素,“社会生活的金融化”的逻辑通过多个层面作用于青年人。首先是增长方式和分配逻辑的改变。资本市场的兴起加速了资产社会的形成,金融资本积累模式成为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本积累方式。步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对于财富积累的作用日益减弱,通过投资、债券、股票等金融手段所带来的财富增值速度和增长效率,远非个人劳动所能及,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对于财富积累的作用日渐减弱,个体的勤劳程度与资产多寡的相关性降低。由此,分配逻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 2000 年到 2015 年,中国金融资产占家庭总财富的比例从 44.7%上升到 52.1%,贫富差距逐步拉开。因此,金融化所导致的增长方式和分配逻辑的变化,加深了青年人的无力感和相对剥夺感。其次是分化逻辑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收入、财富和资本成为地域流动和阶层上升的重要拉力,金融化则使这一特征加剧。尤其是房地产与金融相结合,多种金融手段向房地产领域渗透的同时,部分房地产企业进入金融领域,形成各种业务之间的纵横联合。这一方面增加了青年人获得房产的难度,另一方面使得是否拥有住房成为现实社会中衡量社会分化的直观指标。在近十年中,房价的跨越性攀升使后来者追赶房价的脚步越来越乏力,晚一步跨入城市,竞争的激烈程度便提升一层。当个体的努力无法解决现实问题,青年人发展的效能感便会降低,个体前进的动力也会减弱。再次是社会层面对于“发展”的认识的改变。金融通过经济体系向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也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之一就是在发展观当中越来越强调“增长”。一方面,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成为衡量个体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无法达到规定的目标则意味着失败,其结局需要个体承担。从外卖员送外卖超时罚款到网约车超时取消订单,再到大学青年教师“非升即走”、互联网大厂“35 岁退休”等,都遵循着这样的逻辑。其一个结果是,对于增长没有贡献的要素,都是不重要或无意义的。于是,对于试错、失误以及差异,主体的容忍程度不断降低。另一方面是增长所主导的单向度发展观。增长落到个体的发展上就变成了“上台阶”,它须是累进向前的。这种观念对于青年人的初期积累十分不利,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踏上一个台阶,则可能面临边缘化甚至出局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青年人被置于外在于自身的衡量标准之下,时常处于追赶的状态,很难掌握主动权。然而,当个人化的经历、体验及感受不被重视,挫败感和无力感将会进一步增强。再加上青年个体对整体性风险难以准确预判,其努力的意愿和持续性将会大打折扣,进而出现“卷不动”的情况。杨典、欧阳宇璇:金融资本主义的崛起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2期。付宇、桂勇:当丰裕一代遭遇资产社会解读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文化纵横 2022年第2期。张文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流动模式与机制的变迁,社会2018年第6 期。何 柔 宛: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翟宇航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35Feb.2023文明演变与知识供给青年学人专刊 二 O 二三年 第二期(二)躺不平:承受结构转型多重压力叠加的后果在“卷不动”的情况下,很多青年人声称要“躺平”。但值得注意的是,“躺平”的实质要义,是在基本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不再主动做出进阶的努力,而不是主动放弃、退出游戏。所以当下所说的“躺平”,在更大程度上是面对“卷不动”所采取的消极应对策略。“躺不平”的结构性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时间加速,推动青年人不断投入。一方面,社会对时间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即用以衡量产出的单位时间缩短。这种加速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将长时段分成一个个时间节点,人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例如,年龄界限压低的趋势出现在多个行业,职场的“30 岁现象”“35 岁现象”普遍存在。为了提高效率,任务被分解和细化,人在分解目标的驱使下疲于奔命。另一方面,时间的总体投入不断延长。正是由于时间加速,人在任务的支配下,在固定的时间段内,需要用更多的投入完成任务、达成目标。所以,个人被占用的时间增加,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减少。而技术的进步配合了时间加速,“996”“白加黑”“5+2”都是总体时间被延长的表现。“时间的异化”由此发生,时间变成了权力,控制了社会生活。这些变化是结构性的,个人深陷其中,尤其青年人在生命周期中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议价能力相对缺乏,陷入程度也更深。其次是竞争加剧,需要青年人持续自我更新。一方面,淘汰机制的异化是导致竞争加剧的第一层因素。它原本是通过保持一定的流失率来保证活力、提高效率,但这一机制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且不断异化。青年人往往处于被淘汰的高风险区域,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用以自我更新,从而满足机制要求,降低被淘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管理方式的变化使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也推动了竞争的加剧。目前流行的项目团队制,是一种横向的、短时态的管理方法,它有短时间内的明确目标,不同层级之间需要进行频繁的沟通互动;但在整体性的管理体制当中,科层化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它是一种纵向的、长时态的管理方式。这使得处于两项交错的管理机制中的青年人,既要同时处理两种关系、遵从两套规则,又要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此外,在上述两点的相互作用下,竞争的加剧会使得青年处于更加孤立的境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的目的性增强而共同体意识减弱,因而个人又需要通过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来加强竞争力。最后,在多种发展逻辑并存的局面下,青年人的选择看似变多了,但发展的成本也增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造就了今天多种发展逻辑并存的局面。一种是求“快”。赶在时间的前面,达到一定的程度,完成基本的积累,但如前所述,时间加速、竞争加剧,使得求“快”的难度直线加大。一种是求“稳”。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换挡期,追求稳定的发展机会成为不少青年的选择,但青年人在这一逻辑下更为被动,它并不意味着躺平,而是以高标准的准入门槛和规定路径过滤风险。一种是求“自由”。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它所创造出来的垂直细分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年人对于自由的追求,但它要求个体持续且高强度的投入,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跟 马中红:“躺平”:抵御深度异化的另类姿势,探索与争鸣 2021年第12期。36 总第四OO期随求新求变的发展态势。青年无论选择哪一种发展逻辑,都不可能进入“躺平”状态,其所能够做的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逻辑下进行权衡与取舍。(三)“45青年”的形成与新应对姿态的出场人嵌入于一定的结构当中,在与结构的互动中得以形塑和呈现,“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