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背景
冶金
材料
专业
课程体系
建设
研究
宋晓宁
轻工人才 2023 年 第 1 期 总第 214 期 造纸装备及材料208“双高”背景下冶金与材料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宋晓宁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嘉峪关 735100摘要:结合甘肃省省域经济社会发展、酒钢公司“三化”改造和嘉峪关市关城、钢城、核城“三城”建设,为冶金与材料专业群建设打造“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形成内容完整、特色鲜明、资源高效利用的制造业基地,文章提出借助现代学徒制促进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从而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断提高专业群的培养能力,形成与企业的“零对接”,通过更新职业教育的教材和教法、教学理念,促进一支全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关键词:专业群;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冶金与材料分类号:G712“中国制造 2025”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想实现制造强国的建设,普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教育部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甘政发202038 号)等文件的精神,需要进行专业群建设,构建以冶金技术为核心,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为支撑的冶金与材料专业群,主要服务于酒钢公司钢铝两大产业板块,保障钢铝产业核心岗位、设施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职业教育主要涉及两大模块:基础模块和专业技能模块。其中基础模块主要是普通文化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在专业技能模块方面涵盖了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知识技能、转岗职业技能,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有机融入安全意识、人文知识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和大国工匠精神等。由于这些知识、能力与素养构成具有复杂性的特点,需要构建相应的教学与培训体系,进行系统性的课程教学开发、活页教材编写与教学活动组织安排等,以保证教学与培训过程的规范化和科学性,构建全新的冶金与材料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收到实效1。1 冶金与材料专业群的内容与组建原则组建冶金与材料专业群对应钢铝两大产业链,其中,黑色冶金技术主要对应炼铁炼钢工序中烧结、炼铁、炼钢等核心岗位;有色冶金技术主要对应铝电解工、多功能机组操作、烟气净化处理工等核心岗位;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主要对应轧钢工序中加热、粗轧、精轧、精整等核心岗位;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贯穿两大产业链中的设备点检、检修与维护等核心岗位。群内各专业相互补充,协同培养,共同完成两大产业链所需的复合型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2。按照“产业升级有需求、专业属性有关联、教学资源有共享、就业岗位有重叠、服务能力有提升”的“五有”原则,构建以冶金技术为核心,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为支撑的冶金与材料专业群,主要服务于酒钢公司钢铝两大产业板块,钢铝产业核心岗位,设施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依托酒钢、立足嘉酒、面向甘肃、辐射西北、服务“一带一路”,紧跟甘肃省产业升级需求,为酒钢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冶金、材料、机电等领域的复合型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2 冶金与材料专业群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2.1 基于现代学徒制构建“三元融通,分类分层”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冶金行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基于现代学徒制与酒钢公司合作实施“2+0.5+0.5”分段培养机制(即2 学年在学校、0.5 学年在企业跟岗实习,0.5 学年在企业就业实习),根据人才培养需求,科学重构互融互通的课程体系,落实“2S+1N+2Z1Y+6Y5Y”的实践教文章编号:2096-3092(2023)01-0208-03*基金项目:2021 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冶金与材料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2021B-473)作者简介:宋晓宁,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工程。造纸装备及材料 第 52 卷 总第 214 期 2023 年 1 月 轻工人才209学体系。校企双方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教育教学任务、共同进行人才培养评价。基于核心岗位能力需求的模块化课程,将企业与职业技能的培训课程、相关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有效融通,从而实现“三元融通,分类分层”的人才培养模式3。同时,推进 1+X证书和学分银行的有机衔接。(1)专业基础相通。一是课程互通。专业群内除专业核心课程外,其他课程如金属学与热处理、电工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与 CAD 等,基本实现互融互通。二是实训相融。金工实习基地、金属力学实验室、金相实验室、焊接实训基地等在群内实现互融。三是师资共享。专业群内专兼职教师教育背景都来自冶金、材料等专业领域,群内各专业核心课程都有较大的相关性,师资互通。(2)技术领域相融。群内 4 个专业在冶金行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岗位技术基础具有共通性,关键技术各自有所侧重,相互支撑,都服务于冶金企业的生产,具有较高的相融性,依靠产业链的关系构建技能方面的课程4。(3)职业岗位关联。群内专业对应的核心岗位涉及冶金企业的冶炼工艺、轧制工艺、设备点检、设备维护检修等职业的需求,制定职业核心课程,满足专业群内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实习就业岗位等。针对目前学生的个体差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培养模式不能统一化,应实现多元化的分层分类培养。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学期进行一次职业生涯规划,分成就业班和升学班,就业班中根据学生整体基础能力不同分层培养,升学班除了保证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还侧重于提供专升本相关考试课程,形成个性化的人才培养5。2.2 校企共建课程包,落实“六个一体化”工程围绕酒钢公司“三化”改造,以培养“技能+素养”一体的服务钢铝两大产业链的复合型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为宗旨,校企共建“平台共享+方向自选+项目强化+证书试点”课程模块,针对群内专业设计不同的专业群核心课程包和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升学等个性发展的专业群拓展课程包,课程包的实施依托于校内外实训基地,坚持工学交替,深入实践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专业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工作行为过程的完整性为课程的核心内容,以课程包为单位,配合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最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推行人才培养过程一体化、探索专业群与产业链建设一体化、聚焦实习实训基地一体化、实现产教过程一体化、突破“双师双导”师资混编一体化、落实“双证书制”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工程。3 冶金与材料专业群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依托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市共建甘肃省冶金技术重点实验室、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焊接职教集团、名师工作室、众创空间等平台,与行业企业共建共享,打造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职工培训基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提升专业群服务发展能力,实现实体化运行。围绕酒钢公司钢铝两大产业链对复合型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通过组建冶金与材料专业群,对应钢铝两大产业链中的核心岗位,建设了智慧冶金实训基地。其中,钢铁智能冶金技术专业主要对应炼铁炼钢工序中烧结、炼铁、炼钢等核心岗位,改扩建炼铁、炼钢等仿真实训室;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主要对应铝电解工、多功能机组操作、烟气净化处理工等核心岗位,改扩建电解铝氧化铝仿真实训室;金属智能加工技术主要对应轧钢工序中加热、粗轧、精轧、精整等核心岗位,改扩建轧钢仿真实训室;智能焊接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贯穿两大产业链中的设备点检、检修与维护等核心岗位,建设虚拟焊接机器人工作站、1+X 冶金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基地。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精准对接专业和岗位,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协同联动的智慧冶金虚拟仿真实训集群,高质量培养两大产业链所需的复合型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6。4 冶金与材料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按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深入推进校企共育高层次领军人才、专业群带头人和技术技能大师,全面提升教师双师素质。落实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政策,构建双师队伍建设质量标准,建立教师分类分层培养体系,完善优绩优酬评价激励机制和多元化薪酬分配制度。教师队伍的发展,实施“3+3+3”培养工程,全面加强双师队伍建设7。通过“引、聘、兼”多种途径优化教师组成结构,轻工人才 2023 年 第 1 期 总第 214 期 造纸装备及材料210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和高层次人才,加强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通过“培、挂、研”多种方式改善教师能力结构,持续推进骨干教师省内外研修、企业实践锻炼、高校访学等项目,加大省内外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和教改科研能力的培育力度;通过“导、帮、训”多种措施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升教学科研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5 冶金与材料专业群书证融通教学资源与职业体验中心建设借助互联网资源平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外部优质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完善在线教学平台功能,通过“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建设,实现校本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教学,建设虚拟智慧工厂等信息化学习平台,加强对冶金、焊接、机电、机械制造等传统专业的改造升级,着力解决传统教学中实践不足、更新迟滞等问题,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升级数字资源管理、教学管理平台,为师生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保障。提高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占比,推进“微课程”“移动学习”“虚拟仿真教学”等在线交互式网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形成“互联网+”传统专业学习的新模式。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体系,邀请信息化专家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交流。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混合教学改革项目,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强化学生信息素养培训,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省信息素养大赛,将师生信息素养提升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6 冶金与材料专业群信息化课堂的建设6.1“菜单式”项目+活页的教材依托专业领域,以核心岗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按照企业生产标准,聘请企业能工巧匠等,为钢铝生产安全、工艺流程、岗位操作、故障排除、应急处置等教学与培训内容开发“菜单式”项目+活页的教材。6.2 任务+能力的教法(1)实施“分类式”混合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改革传统课程教学内容,将专业群内共享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模块化改造,根据不同学生的类型进行不同模块的教学,实现分类教学。(2)推广“实景式”混合教学方法。将酒钢公司生产车间画面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入课堂,积极探索车间式实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开展生产现场课堂建设,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3)推广“探究式”混合教学方法。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广泛引入教学,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整合利用学生碎片时间,实现自主性、个性化、泛在化学习,提升学习效果。6.3 构建“五位一体”教学评价体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每学期的期末试卷的分数来评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况,但是对于职业教育的评价不能单独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定方式,应该从各层次、多角度去评定每一位学生。形成自评、互评、师评、企业评价、家长评价“五位一体”的过程评价机制,从而体现出公平、合理、激励的原则。在现代学徒制创新培养模式中,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职责,同时在不同的教学期间利用“导师+师傅制”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考核。7 结束语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背景下,文章围绕国家在甘肃的战略布局和甘肃支柱产业,构建了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依托骨干(特色)专业优势,打造了高水平专业群,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参考文献1 周丹.“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对策研究: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6):62-65.2 吴学辉,苏小丽,吴儒练.高水平高职院校及其专业群布局特征分析:以“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21(6):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