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_王永波.pdf
下载文档

ID:2235995

大小:233.83K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育人 视域 高职 学生 政教 创新 研究 王永波
摘要:“三全育人”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还存在全员育人意识不强、全程育人力度不大、全方位育人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应通过采取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主体、建设全程衔接的教育链条、打造全方位协同的教育内容等创新措施,不断提升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策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23)02-0091-05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高职院校五位一体文化育人研究”(ND226808)。作者简介:王永波(1986-),男,湖南浏阳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张艳芳(1974-),女,湖南株洲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律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教育。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职院校的青年大学生是技能强国的后备军,承载着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艰巨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和规划1。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高职“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厘清“三全育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推动高职思政教育创新,提升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成效,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一、“三全育人”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这一重要论述为开展“三全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员育人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家庭、社会乃至学生自身也是参与者。全程育人突出时间范围,强调育人应该发生在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同时强调要因时施教,根据不同阶段,依照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开展针对性强的教育。学生从走入校门到走向社会,从学期开学到放假,学校都应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侧重于育人范围,强调从不同的方位实施育人,拓宽了育人的空间维度。这个空间维度主要包含诸如教育思维的立体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等3。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三全育人”首先体现为育人主体的广泛性,除了专业教师育人,还有学工、后勤等职工育人,“人人都是不上讲台的老师”。全程育人从时间的长度上规定了高职学生所应该具有的状态,育人活动发生于学生在高职院校中的分分秒秒,而不应该出现“空档期”。全方位育人从空间维度为高职学生谋划了在校生涯的育人活动,丰富了育人的方式,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共同构建成一个有机整体。二、“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全员育人的联动性不强全员育人的联动性是指参与育人的主体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每个主体都在育人过程中承担着相应的职责和任务,并且做到及时沟通、相互协作,形成育人工作合力。高职全员育人联动性不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王永波张艳芳(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410124)第26卷第1期2023年2月宿 州 教 育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Vol.26,No.1Feb.202391DOI:10.13985/ki.34-1227/c.2023.01.00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育人团队之间缺乏分工协作。高职院校有的教师全员育人的意识不够强,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领导和学工人员的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与专业课教师关系不大。加之,高职院校没有制定全员育人的相关保障制度,未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得全员育人团队极度匮乏,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基本是由班主任、辅导员及其他学工人员承担,单兵作战的结果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第二,家庭的参与度不高。学生离开家庭进入校园后,父母自然管教就少了。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已经成年了,有自己的价值观,已经不再需要父母太多的管教,可以任其自由发展。加之距离、代沟等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生活的关心往往多于对其思想、情感和价值的引导。第三,大学生之间的“朋辈”帮扶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上由老师承担,学生有效参与比较少,虽然学生参与其中的效果会更好。这一方面与学生不善于参与有关,另一方面则在于学校的组织引导不够4,使得学生之间缺少良性互动帮扶。由此观之,高职院校全员育人意识还不明显,联动性有待增强,全员育人团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二)全程育人的衔接性不足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全过程育人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在全程育人的有效性衔接方面,还存在不足,可以做以下分析。首先,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其面临的环境和角色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没有完成角色转变的同学会出现不适应的问题。此时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没有及时跟上,或思政教育的方法不恰当,没能做好学生角色转变的“桥梁搭建”工作,致使学生无法顺利克服适应阶段的困难。其次,学生的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不够。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工作,积极推行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教育效果有了提升。但存在重课堂教学轻“第二课堂”的现象,高职学生有较多的课余时间,这些时间没能很好地用于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很多时候学生是处在空闲状态。这源于高职院校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方面,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现象,没有很好地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有效衔接。再次,假期与非假期之间衔接不足。当学生处在放假期间时,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容易出现“空挡”。学生每年有34个月的寒暑假,在这漫长的假期中,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显得“鞭长莫及”,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但活动的覆盖面、学生参与率和活动效果都是十分有限的。最后,毕业期间的思政教育稍显乏力。处于毕业期的学生,基本忙于实习、做毕业设计或者找工作,基本都不在学校,教师很难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在全程育人的衔接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三)全方位育人的协同性不够全方位育人要有一定的协同性,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实际育人过程中,在教育方法、内容、层次性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协同性不强的问题。首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方法缺乏有效性。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学习兴趣较低,教师讲得起劲,学生学得吃力,教学效果不明显。二是思政教育人员之间相互支持不够。例如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之间沟通的频率不高,没有及时互通班级学生学习、思想等情况,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其次,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不完善。思政课教学的内容过于抽象,缺乏鲜活的典型案例,针对性不强。加之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没能把理论性强的课程具体化、生活化,学生的接受度、认可度和满意度不高。再次,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层次性。在某些环节上没能把握好同一受教育群体思想政治品质不尽相同的差异性,也没有顾及不同的受教育群体具有的特殊性,致使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做到因材施教,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最后,高职思政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够合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全面、科学和合理,评价工作缺乏说服力和公信力,激励作用难发挥,育人效果不凸显。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一)构建全员参与、高度联动的育人主体1.思政课程:思政教师、辅导员先行育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要充分发挥这两支队伍在“三全育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队伍。高职92院校要进一步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大高层次专业思政教师引进力度,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二是强化培训,鼓励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以赛促教,提升教学水平;三是加强“三教改革”,丰富教学方法,编辑新型教材,不断提升学生抬头率、点头率,使课堂“有为有味”。同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工作幸福感,让辅导员留得住、想干事、有奔头。通过不断整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的力量,使他们形成工作合力,真正成为“三全育人”的中坚力量。2.课程思政:专业教师主动育人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一种教育理念。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专业教师要在做好教学这一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在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工作,认真研究教学技能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注重运用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持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师德师风修养,尊重和关爱学生,通过自身高尚的品格和渊博的知识感染和教化学生。此外,专业教师要平衡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在讲透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同向同行。3.岗位思政:各类人员积极育人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全员育人的实现路径,构建“人人育人”的工作格局。在高职院校教育场域里,所有的工作岗位都要具备育人功能,所有的教职员工都要有育人的意识和作为。高职院校除了学工人员、专业教师以外,其他诸如后勤、工会、校办等岗位的工作人员也要履行相应的育人职责。要系统梳理各个岗位的育人职责,明确教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所应承担的育人责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专家教授、技能大师等人员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发挥优秀离退休干部、教师的“余热”,聘任他们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5。从企业行业聘请能工巧匠、技术大师担任学生的技能和学业导师,加强对学生的企业文化、工匠精神教育,进一步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4.家校联动:家教家风辅助育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的作用,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是两者共同发力的结果。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家校联动互助的良性机制,建好家校合作平台,搭好家校沟通的桥梁,不断调动家长参与学生培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定期与家长沟通联系,通报学生在校情况,在学生教育方面给予家长合理建议。家长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技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和睦、温暖、互助、幸福的家庭环境,树立言传身教的典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修心养性。家长要注重家风建设,培育良好家风,传承优良家训,用先人的突出事迹教育和鼓励孩子,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和文明的素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教师和家长协同发力,促进学生持续健康成长。(二)建设全程延续、充分衔接的教育链条1.建立“入校离校”全程教育体系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学校教育是其成长的关键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职院校通过构建一体化的全程教育体系,系统建设从入学到毕业每一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性、持续性的思政教育,从而实现从入学到离校的全程思政教育。例如在学生入学的初期,学校可设置入学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在学生寒暑假时期,学校可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家庭在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实践精神;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期,学校可开展就业创业和文明离校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热爱母校,文明离校。2.构建分段式的教育课程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在思想、学习和行为等方面会出现不同的特征。刚入校时不适应新的校园生活,上课时跟不上教学节奏,交友时会遇到社交恐惧,毕业时出现就业困惑等。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高职院校要开展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活动,分类分阶段开展教育引导,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例如,在入学教育阶段构建诸如学校规章制度讲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