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确保
中国人
饭碗
牢牢
关于
维护
粮食安全
重要
论述
赵丛浩
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2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2 2023“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学习习近平关于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赵丛浩摘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粮食安全是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这是因为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基础,确保粮食安全是一项宝贵历史经验。而我国粮食供需依然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解决。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此,必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加强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还要充分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党政重农抓粮两个积极性,既切实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又压实地方党政责任。此外,既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又要树立大食物观,不断拓宽以粮食为基础的食物来源。关键词习近平;粮食安全;总体国家安全;农业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3)02-0058-16基金项目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23ZX035)作者赵丛浩,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017“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习近平围绕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点明了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阐述了一系列确保粮食安全的实施路径。他在党的二十大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 86页。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 662页。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 660页。58DOI:10.16870/ki.51-1763.2023.02.005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2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2 2023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些论述和要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为我们做好粮食安全工作锚定了坐标,提供了遵循。一、“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粮食安全是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约束性指标,这是我国第一次把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五年规划,凸显了粮食安全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这是他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判断,强调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前途命运的政治问题、战略问题。(一)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和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运行方面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指出,“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人民的生命健康需要粮食安全来保障。当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出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人均 400公斤的水平,但绝不能高枕无忧。同时,粮食安全也是保障人民发展权的必要条件。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第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但是第二、三产业并不能自动地、一劳永逸地解决农业中的粮食生产等问题。习近平指出:“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我国已经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未来要继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虽然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但鉴于近年来我国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 10月 26日。杜尚泽: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人民日报2022年 3月 7日。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改革开放 真抓实干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人民日报2018年 4月 14日。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 72页。于文静等: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人民日报2022年 9月 23日。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人民日报2022年 3月 7日。59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2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2 2023比重不断降低,尤其需要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此外,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只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掌握吃饭问题的主动权,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真正做到独立自主。这就是习近平强调的:“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二)确保粮食安全是一项宝贵历史经验粮食稳、天下安,这是对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习近平指出:“重视农业,夯实农业这个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中国古代就形成了丰富的重粮安民思想。比如,“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潜夫论卷十叙录)、“不生粟之国亡”(管子治国)强调粮食生产对国家生存的根本性作用;“国待蓄积,乃无忧患”(后汉书列传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强调储备粮食是克服灾荒、稳定社会的必要手段;“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强调粮食安全是人民富裕的基础;等等。近代以后,中国没有赶上世界工业化浪潮,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落后水平,加之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百般盘剥,战乱连绵、灾害不断,导致土地兼并、贫富分化严重,国家粮食安全失去保障,人民生活十分困苦。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战争的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和其他农业政策,组织广大军民重点加强农业生产,为夺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目前已经比较稳定地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多次遭遇粮食持续增产后的徘徊甚至减产局面。习近平由此指出,“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能忘记吃饭问题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困扰我们的头等难事,要用更深邃的眼光回顾历史,“我国历史上发生了多少次大饥荒,饿殍遍野,甚至人相食,惨绝人寰!这些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三)我国粮食供需依然长期处于紧平衡经过长期努力,我国使 14 亿人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但在农业发展形势整体较好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供需依然长期处于紧平衡。习近平就此指出:“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今后一个时期“供求紧平衡将越来越紧”。从需求方面看,尽管自 2015年起我国粮食生产连续 8年保持在 1.3万亿斤以上,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巨量且仍在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还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期。比如,据预估,全国总人口在 2030年才将达到峰值,因人口增加而产生的粮食需求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 171页。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 205页。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 659-660页。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求是2022年第 7期。本书编写组:粮食安全干部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 112页。60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2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2 2023将持续增长,对粮食供给的压力持续存在,加之工业对粮食的消耗量持续增加、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调整优化等因素推高原粮消耗,决定了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基本面是常态化与长期性的。从供给方面看,我国粮食增产受到自然条件的明显限制,而过去采用的依靠化肥与农药高投入的粮食高产方式也难以为继,未来要实现持续稳产高产增产面临严峻挑战。同时,由于粮食供应相对宽松造成粮价下跌、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继而引发粮食产量下降,也需要我们着力防范和化解。因此,粮食总量不足仍是我们随时可能面对的问题。习近平就此指出:“总体看,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四)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解决针对“谁来养活中国”的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习近平鲜明地指出:“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近年来,虽然世界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粮食贸易格局,但我国 14亿人的吃饭问题不可能依靠世界粮食贸易解决。比如,2019年世界谷物贸易总量约为 4.3 亿吨,远低于我国粮食消耗量。也就是说,即便买空国际市场,也无法满足我国的粮食需求。同时,由于极端天气增加导致粮食减产,生物质能源发展挤占大量粮食消费,国际投机资本炒作,以及国际政治与地缘冲突导致供应链断裂、封锁禁运等因素,世界粮食市场波动性、不确定性很强,而“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各国就先捂住自己的粮袋子”,进一步增加了国际粮食贸易的安全风险和复杂性。在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背景下,大幅扩大粮食进口规模是不可行的。因此,习近平严肃批评了“有钱就能买到粮”的错误思想,指出:“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我反复强调要办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他强调:“必须保持自主性,保证一个可控的自给量、自给率。”二、“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习近平指出:“要研究和完善粮食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 171页。杜尚泽: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人民日报2022年 3月 7日。本书编写组:粮食安全干部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 104页。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 464页。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 464页。杜尚泽: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人民日报2022年 3月 7日。61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2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2 2023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换言之,就是要保护和提高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一)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管子八观)做好耕地保护,维持一定的耕地面积,是从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反复强调保护耕地的重要性,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适宜耕作的土地面积并不充裕。人口多、耕地少,水旱灾害多、优质耕地少,耕地南少北多、东少西多,与人口、水资源分布不匹配,后备资源不足等,都是基本国情。加之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和耕地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耕地作为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经不起消耗浪费,绝不能任意改换用途、搞“非农化”。要树立强烈的耕地保护意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习近平反复强调,必须坚守 18亿亩耕地红线,对此“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绝不能在这一关系国家命脉的战略底线上认识模糊、行动拖沓。一是“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