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日报》2020年重要评论集(1月).docx
下载文档

ID:2235762

大小:159.65KB

页数:25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5-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人民日报 2020 重要 评论
《人民日报》2020年重要评论集(1月) 2020 年重要评论集 (1 月) 目录 人民论坛:说说 “ 年代感 ” 138 人民论坛: “ 中国之治 ” 展现制度自信 ——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① 140 人民论坛: “ 中国制度 ” 的深厚历史底蕴 ——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② 142 人民论坛:中国制度为何具有显著优势 ——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③ 144 人民论坛: “ 中国制度 ” 具有强大生命力 ——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④ 146 人民论坛: “ 中国制度 ” 具有自我完善能力 ——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⑤ ... 148 人民论坛:中国制度的 “ 最大优势 ” ——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⑥ 150 人民论坛: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 ——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⑦ 152 人民论坛:中国式民主行得通很管用 ——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⑧ 154 人民论坛:公平正义的阳光为何普照 ——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⑨ 156 人民论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⑩ 158 人民论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⑪ 160 人民论坛: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光明 ——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⑫ 162 人民论坛:集中力量办大事 ——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⑬ 164 人民论坛:筑牢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 ——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⑭ 168 人民论坛:科技创新筑牢强国之基 ——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⑮ 170 人民论坛: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 ——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⑯ 172 人民论坛:倡导 “ 办事不求人 ” 的风气 174 人民论坛:让制度红利不断 “ 显化 ” —— 坚定中国经济发展信心 176 人民论坛:用转型升级激发长远动力 —— 坚定中国经济发展信心 178 人民论坛: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 —— 坚定中国经济发展信心 180 人民论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82 人民论坛: “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 184 人民论坛:医者仁心,不辱使命 187 人民论坛: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 189 人民论坛: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 191 宣言:决胜脱贫在今朝 宣言 总有一些年份,注定会在时间的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20 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 锋号已经吹响。当历史来到 21 世纪的第 20 个年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 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 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接力奔跑,仍需加劲冲刺;千年追寻,圆梦就在今朝。以不获全胜决不 收兵的意志啃下脱贫硬骨头,以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的姿态奋勇夺取新胜利。 (一) 越过层层峰峦的攀登者,只要再进一步,就能够领略壮丽的日出和翻涌 的云海。承载着亿万人民梦想的全面小康,已经可以眺望到胜利航船的“桅杆 尖头”,只要再进一步,就能够迎来梦想成真的时刻。 回望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从孔子的富民思想、 屈原的“美政”理念,到朱熹的“足食为先”、康有为的大同之道,历代先贤对富 民裕民的追求从未停止。无论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还是“五 谷丰登,物阜民康”的热切企望,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的深沉情怀,还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政治理想,无数先民对殷 实生活的呼唤响彻历史的天空。 照见现实,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百年大党,正带领亿万人民向着 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发起最后的总攻。中国的脱贫事业,既彰显着改天换地 的雄心壮志,又实实在在改变着亿万人的生活。 谁都不能否认,今天的中国,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改革开放 40多年来,8 亿多人口实现脱贫;全球范围内每 100 人脱贫,就有 70 多人来自 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由 9899 万人减少到 600 多万人,连续 7 年 每年减贫规模都在 1000 万人以上,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人口规模,脱贫 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世所罕见。成绩的取得 都不轻松,每一个脱贫故事背后,都倾注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 顶层谋划、善作善成,都凝结着亿万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 谁都不能否认,今天的中国,回答了“谁能使中国长治久安”。美籍历史学 家龚忠武在《中国向农村的贫穷开战》一文中提到,中国广大的农村是中国 社会的基础,从古到今,谁能够解决农民问题,谁就能使中国长治久安。与 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解决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党员干部 工作作风为之一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更加坚固。栽下“摇钱树”,走上致富 路,一项项惠民政策唤起群众千百万、同心干,一大批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 件明显改善、获得感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不断增强,党 长期执政最可靠的基础不断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更加牢固。 谁都不能否认,今天的中国,贡献了减贫脱贫的中国智慧。从坚持党对 脱贫攻坚的领导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构建大扶贫格局到激发贫困群 众内生动力……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孕育和催生了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这一思想,以坚定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人 民情怀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 学精神确立脱贫方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这一思 想,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吸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注目光,为全球 13 亿 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提供了新的可能,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可以借鉴的中国 智慧、中国方案。 历史记录过去、启迪未来。实现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是中国 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成为这个历史 性时刻的参与者、见证者,人生之大幸,莫不如是! (二) 回首来路,才知道走出了多远;亲历奋斗,才明白付出的意义。 犹记得,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主张,“土地法大纲” 的制度设计,为的是把劳苦大众从剥削和压迫中解放出来。犹记得,新中国 成立之初,仅用 3 年时间就在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上,全面恢复了国民经济, 解救了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劳苦大众。犹记得,改革开放后,“贫穷不是社 会主义”廓清思想迷雾,以扶贫开发为标志,消除绝对贫困的实践驶入快车道。 因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兴,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 旗帜上的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初心如昨。从让穷苦人过上好日子的铮铮 誓言,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精辟论断,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 严宣示,在战胜贫困的道路上,党带领人民栉风沐雨、接续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倾注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考察调研 最多的是贫困地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大别山区…… 习近平总书记的不倦足迹,深深印刻在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山山水水;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之情,深深温暖着每一名贫困群众的心窝。在脱贫攻坚 的每一个阶段,直指难点、把脉开方;在访贫问苦的每一次考察,拿出民生 簿、细算脱贫账;在万家团圆的每一个春节,走进贫困群众家中,嘘寒问暖、 送上祝福……“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 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的质朴话语,映照的是人民领袖的赤子之心,展现的是 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将军奋勇,三军用命。”面对战胜贫困这个世界性难题,面对贫中之贫、 困中之困的顽固堡垒,面对高山阻断、大河阻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何 以敢于吹响打赢脱贫攻坚的号角?何以创造世所罕见的脱贫奇迹?这个答 案,在壮阔的实践和伟大的奋斗中愈加清晰、愈加笃定。 ——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实干是脱 贫致富的关键。“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用 35 年的坚守与付出,让 10 多万 山区人民摆脱世代贫困;贵州大山里的老支书黄大发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 铺”的誓言,带领群众抹去了祖祖辈辈“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的 饥饿记忆……走出观念上的贫困,激发“我要富”的动力,全国各个脱贫攻坚战 场,党员干部与百姓群众同立愚公移山的志向,鼓足“黄土变金”的信心,汇聚 起百川成海的澎湃伟力。 ——靠的是精准科学、务实笃行的精神。摆脱贫困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 锁”。湖南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一山一水勘实地、挨家挨户访实情,引导年 轻人搞乡村旅游、中老年人养牛羊、留守妇女做传统苗绣、村集体成立矿泉 水厂……短短几年,昔日贫穷落后的苗寨旧貌换新颜。云南独龙江乡,退休“老 县长”高德荣借山就势,带领干部群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成立果草种植培训 基地,助推独龙族整族脱贫,一跃跨千年……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 到“走田埂、爬陡坡”,无数扶贫干部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谋实招, 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来写在群众脸上的“幸福指数”。 ——靠的是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担当。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脱贫 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百 色是脱贫的主战场,我有什么理由不来?这是我的使命。”广西百色扶贫干部 黄文秀主动请缨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30 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 在了扶贫路上。退伍老兵王新法千里扶贫、魂归大山,他在给妻子的信中这 样写道,“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比共产主义更值得信仰的信仰。”贵州三 都水族自治县阳基村扶贫干部丁永华,即便生前多次被警告血压过高,但他 却说:“没有谁不惜命,唯有共产党人不怕死”……7 年多来,280 万扶贫干部 奔赴战场,700 多名扶贫干部倒在冲锋路上,用生命兑现党旗下的誓言。在这 份沉甸甸的名单中,有大学教授、县委书记、县长,也有乡镇干部、驻村第 一书记、大学生村官、乡村医生、退伍老兵……他们以自己的青春、热血乃 至生命,铸就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三) 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历史性的任务需 要历史的自觉、历史的韧劲。 掘井九仞未及泉,犹为弃井;胜利在望未全功,仍需努力。越到紧要关 头、任务繁重,越容不得松口气、歇歇脚。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兑现承诺的 底线须臾不可放松,脱贫质量更要放在首位。脱真贫、真脱贫,一个“真”字的 背后,对应的是一个“实”字。从初期全面部署,到中期全面推进,再到决胜期 防滑坡、防松懈,防的是厌战松劲的疲劳症,防的更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的不良作风,让脱贫攻坚的成效真正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脱贫攻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