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领导干部的改革角色(人民日报).docx
下载文档

ID:2235252

大小:17.03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5-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谈谈 领导干部 改革 角色 人民日报
谈谈领导干部的改革角色(人民日报) 谈谈领导干部的改革角色① 永远有颗狮子般的进取心(人民观点) ——谈谈领导干部的改革角色① 本报评论部 《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08日 05 版)   深化改革,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勇于排雷,善除荆棘      这些天来,一则新闻在许多领导干部当中激起波澜:武汉市开展“狮子型”干部大调研,计划在全市发现和掌握100名左右狮子型干部,选拔使用到克难攻坚的局级岗位上。   何谓狮子型干部?武汉市委给出的答案是:忠诚干净,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敢打敢拼,敢于担当。   事实上,热切呼唤狮子型干部的,岂止是武汉一地?上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深化改革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大胆实践,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对于“新事物新做法,只要是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发展规律,就要给予支持,鼓励试、大胆改”。下至基层,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国企改革,百姓都期盼有一批带头冲杀的急先锋,破除沉疴痼疾,冲破利益梗阻,在山重水复的改革丛林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我们的事业呈现怎样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的状态。回首过去5年,为什么许多过去心照不宣的禁区被打破,许多久议不决的难题开始破题,许多众口难调的改革得以形成共识?关键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理论上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重大思想观点,在战略上作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重大部署,在改革上推出许多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举措。以上率下、奋勇破冰的改革精神,鼓舞一大批狮子型干部大刀阔斧、敢打敢拼,将铁痕石印般的改革刻写在年轮深处,把以前碰不得、啃不动的硬骨头一一砸开,为当代中国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无需回避的是,改革进程中也出现了“上面加油门、中层挂空挡、下面踩刹车”的现象。“中梗阻”的问题,“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出事但也不干事”的问题,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存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鲁迅曾说:“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这说的是共性的问题。对于狮子型干部来说,想干事就难免有出风头、好大喜功之嫌,能干事就可能因锋芒毕露伤及别人,干成事则可能招致羡慕嫉妒恨。   从今天所处的特殊历史方位看,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由于阻力增加、难度变大,出现了一种“不改革不需要理由,改革需要理由”的心态。也就是说,不干事可能不得罪人,多干事反倒容易因为动了人家的奶酪而受到多方责难。   与此同时,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不断深化,有人担心,因为强调“于法有据”,改革的大胆探索是不是得收一下了?还有人疑惑,强调顶层设计,是不是基层试点就不能有太多“差异化”?对“摸着石头过河”的顾虑,让一些干部创新探索的步伐变得有些迟疑。   综观这些心理状态,有的源自认识误区,有的则出于利害考量。实际上,这些年来,中央开展各种巡视督查、出台一系列问责制度,各地纷纷响应中央精神,细化激励干事、包容失误、鼓励担当的容错机制,都是在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帮助狮子型干部在干事创业、闯关涉险时有底气而心无旁骛、有定力而义无反顾。   改革开放之初,切掉胆囊的任仲夷“浑身是胆”,争到“尚方宝剑”的习仲勋说办就办,“要杀头就杀我”的吴南生大胆突破,留下许多改革佳话。如今,军队改革大刀阔斧,司法改革攻城拔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价格机制改革稳打稳扎一路向前,这些成绩的取得,同样有一大批滚石爬坡、不懈探索的领导干部默默奉献。他们无私无畏、敢打敢拼的精神,闯关夺隘、动真碰硬的气魄,永远镌刻在改革的丰碑上,成为各级领导干部锐意进取的航标。   呼唤狮子型干部,不是说老黄牛精神就不重要了。狮子型干部和老黄牛型干部性格各异,但都是推进改革不可或缺的角色。“现在,我们面临的时代条件、社会环境和形势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开拓创新。”这样的形势是挑战,也正是有志者大展才华的机会。在今天这个生长梦想、大有可为的激情时代,永远有颗狮子般的进取心,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勇于排雷,善除荆棘,我们将写就属于这一代人的改革新传奇。 领头雁的担当精神不能丢(人民观点) ——谈谈领导干部的改革角色② 本报评论部 《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09日 05 版)   在莫衷一是时定分止争,在风险挑战面前挺身而出,在杂音噪音的干扰中勇往直前。这是改革的需要,是改革领头雁们必须具备的过硬素质      有人说,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领导干部拼的是智慧和格局,比的是定力和耐力,而归根结底,看的是担当的肩膀多硬多强。   改革的词典里,没有“容易”这个词。进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深水区之后,向前推进的难度更是前所未有。头雁带对方向,群雁才能振翅高飞。头雁迎风奋力,群雁才会协力向前。领导干部就是改革创新的领头雁,任何时候都不能缺了担当的精神,忘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谈及这些,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之所以能面对风险挑战迎难而上,在盘根错节的利益交织中挺身向前,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竞争中逆风飞扬,靠的是党中央的运筹帷幄,靠的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担当和作为。正如国际媒体所观察的,习近平“亲上火线主导改革的负责姿态”,最高层的决心和担当“超出预料”。敢啃最硬的骨头、敢挑最重的担子,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起敢于担当的标杆,振奋起全社会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   今天的中国,处身技术革命、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交汇之中,在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之后,一些领域开始进入没有先行者的“无人区”,各种不确定性、难以预知性开始显现。面对复杂的利益关系,没有担当如何触动既定格局?面对改革路径选择的歧见丛生,不敢拍板如何做到定分止争?面对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杂音噪音,不能顶住压力如何实现善始善终?改革越向纵深推进,就越需要那种能站出来的脚步、能挺起来的腰杆、能扛住事的肩膀。“越是责任重大的岗位,遇到的压力肯定会越大,这就叫有担当。党看干部就是看肩膀,看能不能负重,能不能‘超负荷’。”总书记对县委书记们的嘱托,也是对整个干部队伍的期望。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才有了改革督察的一竿子插到底,有了甘肃城乡居民分级诊疗的“资金下沉、专家下沉、病人下沉”,有了电力体制改革多方利益协调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这才有了一大批领导干部“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有了简政放权这场权力的自我革命初见成效,有了城乡社区协商制度改革配套方案等一系列改革落地生根。   “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这才有了浙江省下发《关于完善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若干意见》,数名干部根据相关免责办法被从轻或免责处理,有了“为官不为”的做派越来越失去市场,有了振士气、促落实、“让实干者得实惠”的制度体系日渐成型。   担当是精神,也是能力。敢于担当,首先要有坚定的“担当自信”,只要符合党中央要求、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就坚决改、大胆试,风险挑战不能阻其行,杂音噪音不能惑其志。敢于担当,离不开勇毅的“担当决心”,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也不能总想着左右逢源,把改革方案磨成一个一个圆蛋蛋;敢于表明态度、坚持原则,才能凝聚起改革合力。改革不是空中楼阁,最终要靠效果来评判,有担当就要能打通“中梗阻”,畅通“最后一公里”,让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成为改革的主流话语和最大共识。在莫衷一是时定分止争,在风险挑战面前挺身而出,在杂音噪音的干扰中勇往直前。这是改革的需要,是改革领头雁们必须具备的过硬素质。 像鱼儿一样汲取水的力量(人民观点) ——谈谈领导干部的改革角色③ 本报评论部 《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12日 05 版)   鱼生于水,必然要知水性、感水恩。“人民”是改革的初心,坚持以人为本,既是改革的基本立场,也是至关重要的改革方法论          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超50条将入罪,禁止夜间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作业,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等的生产……进入6月,一批新的全国或地方性法律法规开始实施。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注重人民群众获得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成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改革实绩的一把重要标尺。   “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近5年来,在各种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向干部们阐释人民至上的改革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就任总书记之初就踏访河北阜平“看真贫”,给独龙族乡亲们回信希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在洱海边“立此存照”勉励当地干部一定要保护好洱海水质,要求政法系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为各级干部树起“人民”这面镜子。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党群、干群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鱼生于水,必然要知水性、感水恩。“人民”是改革的初心,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既是改革的基本立场,也是至关重要的改革方法论。   坚守改革的人民立场,知易行难。全面启动“两孩”新政,不只是一启了之,做好妇幼保健、妇女就业、托儿托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要做的工作何其之多。到政府部门办事,流程如何再优化?要确保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成效,干部们难免跑更多的路、付出更多辛苦。至于消除初次分配领域的不公,对中低收入者减税,调节过高收入,收入分配制度等领域的改革就更加复杂。如果鱼水关系异化为“油水关系”“蛙水关系”,或者浮在表面、融不进去,不愿多听群众的烦心事,感受他们的真疾苦;或者需要时跳到水里、不需要时就像青蛙一样跳到岸上,甚至以“人民的名义”为自己谋私利、攒政绩,行过河拆桥之实,又怎么可能真正将好事办好?   应该说,到今天,皆大欢喜的改革方案恐怕很难再有。这样的情况下,强调任何改革措施都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不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改革就失去意义、不可能持续,并不意味着只能陷入两难境地一筹莫展。在原则上,干部们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凡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凡是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凡是对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地改,这才是对人民真正负责。在方法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