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怎样写文章.docx
下载文档

ID:2234150

大小:58.31KB

页数:7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5-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毛泽东 怎样 文章
毛泽东怎样写文章 毛泽东怎样写文章 梁衡 (2016-09-19) 提要:毛泽东的文章高屋建瓴,有雄霸之气,既标新立异,又光彩照人。他的政论文是用文学翻译政治、传播思想的典范。其文章充满了政治家的气势、思想家的敏锐、作家的文采、学者的渊博和大师的幽默。时下党风、文风弊端丛生,假、大、长、空、媚,泛滥成灾。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读毛文,研究一下毛文的写作,检点我们的文风,这是我们在毛泽东120周年诞辰之际对他最好的纪念。 毛泽东是政治领袖,不是一般的文人或专业作家。他的文章源于他的政治生活。一般来讲,政治家的文章天生的高屋建瓴,有雄霸之气;另一方面又理多情少,易生枯燥之感。但毛巧妙地扬长避短,文章既标新立异,又光彩照人。毛之后有许多人学他,也写文章,还出书,但迄今还没有人能超过他。可知历史有它自己的定位,万事有其理,文章本天成,不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历史上能为政治美文的大家不多。毛泽东说:“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代的曾国藩。”这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心中的文章观和伟人观。造就这种人大概有三个条件。一是有非凡的政治阅历和政治眼光;二是有严格的文章训练,特别是要有童子功的基础;三是能将政治转化文学,有艺术的天赋。可见一个政治领袖的美文是时代铸就,天生其才。 毛泽东由于正当新旧时代之交,既有旧学的功底,又有新学的思想。他一生处于战争和政治的旋涡中,形格势逼,以文章打天下,不得不搜尽平生所学,拿出十八般武艺,来应酬这复杂的局面。但正是这种实践造就了他文章的多样性。从大会的报告、讲话到新闻稿的消息、评论,及署名文章、电报、命令、公告、书信,直到祝词、祭文等等,无所不用。这在古今作家、政治家中是绝无仅有的。检点中国政治文库,贵为皇帝,只用诏书、批奏;权臣重相也只有些谏、表、书、奏之类;八大家文人也不过是些记、赋、辞、说。就是近现代的中外政治家也不过再加上演讲、报告。而毛泽东几乎用尽了中国古今文库中的所有文体,随手拈来,指东打西,挥洒自如。 什么是文章?广义的定义是:有内容的单篇的文字。就是说它只要能传达一定的信息,不是口头,是文字形式,就是文章。如很多应用文。但文章常指单篇的文字,太长了,分出许多章节就变成书本了。狭义定义是:表达思想内容并能产生美感的单篇的文字。这里就有了限制,就是说不只有内容,还得有美感。我们常说的文章其实是这个狭义的定义,如唐宋八大家文章。它不但传播一定的思想信息,还有美感,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所以我说,文章是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如公文类,属于前者,我们说,写通知、写命令、写决定等等,而不说写文章;散文、论文类属于后者,我们可以说写文章;新闻类是介乎二者之间,但是偏重应用类,属于消极修辞,主要是传播事实信息,我们说写消息、写通讯,或说写新闻,也不说写文章。而为新闻所配的评论是表达思想,并注意美感,所以称写文章。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可以把毛泽东常用的文体大概分为四大类,或者说四种文章,即讲话文章、公文文章、新闻文章和政论文章。从本质上讲,前两类文章都是广义的文章,是为某项具体工作而为的,是面对专门的工作对象,是“小众”,不是 “大众”。第三类虽是面对“大众”,但并不强调美感。只有第四类是狭义上的文章,真正意义上的文章。除以思想开导人,还要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但是毛泽东才高八斗,在可能的情况下,不管哪一类,他都一律写成美文。下面我们一一分析他怎样写这些文章。 一、毛泽东怎样写“讲话文章” 1. 领袖的讲话是民众智慧的结晶。既做了领导者,施政的第一关就是有口才、善总结、会分析、能鼓动。 “讲话文章”是从讲话、谈话、演说而成的文章。之所以独立成题拿来分析,有这样几个理由:一是讲话永远是工作的一部分,过去是,将来还是,是干部的必修课,不可回避;二是由讲话而生的文章比一开始就用笔写的文章另有一种味道,有独特的风格和规律;三是讲话文章在中国散文中是个新品种,诸子散文有谈话式,但还未形成完备的文章结构。到唐宋八大家、明清小品、梁启超等一路下来都是“写”文章,“说”文章的还没有。讲话、鼓动是进入近代社会,特别是民主革命兴起后而大盛的。讲话而后又整理成文,携讲话之势,存讲话之风,又合文章规律,毛是集大成者,至今仍独占鳌头。毛之后无出其右。所以研究毛泽东的“讲话文章”,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从指导现实角度都是有必要的。 讲话,向来是政治领袖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文章中的一种。一个一生没有精彩演说和讲话的领袖,就像一个跑龙套的演员。 毛泽东一生在各种大小会上有无数的讲话与报告,后来有不少形成了文字。在他的1至4卷《选集》和1至五卷《文集》(下同)总共收有约119篇。我们可以把这些称作为“讲话文章”或“口头文章”,它是从讲话而来,而且是从一个始终在一线领导火热斗争的领袖口中而来,于是便有了它的唯一性。天下官员何多,讲话何多,官员印发自己的文章何多,但像毛这样的讲话风格进而成文的却不多。 这类文章的特点是:一要主题鲜明,作者有鼓动家的本事,一席话就能使懦者勇、贪者廉、愚者悟,愤然图进;二是要言语生动,作者有艺术家的本事,让人听得当场眉飞色舞,心花怒放。说到底就是思想性加艺术性。因为是面对面、现对现地交流,最考验讲演者的才华。既要肚子里有货,还要能临场发挥。 毛泽东的讲话文章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大型会议的报告,二是各种专门会议的讲话或即席发言。毛在大型会议上的报告(包括开、闭幕词)高屋建瓴,雍容大方,最见领袖风度。一般都是为阐述或解决某一个阶段性的关键课题,分析形势,提出任务,制定目标,总结号召。其结论常为历史发展所验证,成为时代的里程碑。如红军时期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古田会议决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湘赣边区二次决议);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战争和战略问题》(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新民主主义论》(在边区文化协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七大政治报告);解放战争时期的《关于重庆谈判》(在延安干部会上的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杨家沟会议上的报告)《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等。第二类是毛在各种专门会议、座谈会上的讲话、谈话,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这不像前面那种大型、战略性的重要会议要作较长准备,仔细论证,它甚至是突然性、遭遇式,所以总是有的放矢,击中要害,且常有现场感,即使半个世纪后读来仍如在眼前,有一种促膝谈心,拈花指月的灵动之感。这更见毛的浪漫与风采。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还有出访苏联时对我留苏学生的谈话等等。 毛的一生几乎不停地开会、讲话。我们现在的大小官员也还是在不停地开会讲话。这里引出一个问题,讲话是干什么用的?人为了表达思想有两个手段,一是用嘴说,二是用手写,即语言和文字。说,又不只是简单地告诉,还有相互的讨论、交流、集中,这就是会议。所以会议成了工作的主要手段,一个重要的会议就成了一个党派、政权,甚至一个时代的标志点、里程碑。世界上没有没有会议的运动;也没有没有会议的事业。于是讲话、报告就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一门解析、鼓动、号召的学问,特别是成了政治家的专利。一场革命,一个大的群众实践活动,是靠一个个会议讨论、集中而推广开去的。而领袖在会议上的讲话则是这个团体和民众智慧的结晶。既做了领导者,履责、施政的第一关就是有口才、善总结、会分析、能鼓动。革命者、改革者所面对的总是一堆难题、一块坚冰、一团乌云,要靠它的领袖集大众之思,聚胸中之气,口吐长虹,破冰扫云。古今中外之革命、改革,特别是近代以来无不如此。像国外的华盛顿、丘吉尔、卡斯特罗,民国政治人物孙中山、胡适、冯玉祥等都是演说好手,甚至演说成瘾。过去我们把开国皇帝称为“马上天子”,意即亲自打仗开业。以后的太子们坐享其成,就大多无“马上”之能了。近现代的开国领袖则首先是“演说总统”,因为革命的第一件事就是宣传、动员。只可惜这个功能会在二代之后退化,我们现时的政坛一切讲话报告都成了念稿子。 2. 领袖人物要讲新话,讲自己的话,用自己的腔调讲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念秘书的稿子。毛泽东的讲话有王者之气,灵动之美,语言风趣,警句迭出 笔者在政界多年不知接待过少来自上面的视察和下面的汇报,生动者不多,可笑者不少。一次我们举办一个小型内部工作展览,请领导视察。看罢,在小会议室坐下,上茶,静候指示。不料领导从上衣西服口袋里掏出两页讲话稿,照读了一遍,全场愕然。这讲稿一定是昨夜小楼又东风,秘书挑灯抄拼成。我百思不解,今日所看之事,怎能入得昨夜之稿?又某次到某省采访,听各方汇报工作,一二十个厅局长一律低头念稿。会议室内,唯闻念经之声,只少一个木鱼。我无奈,只好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发言者抬头看着我的眼睛。然而抬头不到一秒钟,又低头看稿找字,其局促、羞涩之态仿佛是第一次相亲见人。后来我曾为此在《人民日报》写了一篇文章《这些干部怎么不会说话》。无论大小干部已不能、不会正常使用讲话这个文体、这个最基本的工作手段,可知全党已作风僵化、能力退化到多么可怕的程度。 讲话本来是一种交流,一个随机采集、同步加工的过程,是一种即席的创作。它必然伴随着一种活泼灵动的文风,而由此而产生的文字也会是更鲜明更生动。好比树木的嫁接,美酒的勾兑,或者如长江与嘉陵江的汇合,在无形地交融中产生出一个新的品系、新的风格。应该说自有文章以来,口头文学就是书面文章不断更新复壮的源泉,从古老的诗经到宋元平话、明清小说,直到今天的手机“段子”,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胡适曾说,真正的文学史要到民间去找,上了书的都已经变味。而能保证不让书面文字变味、变僵、变空、变假的只有口语。对一个领袖人物来说就是要讲新话,讲自己的话,用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腔调讲出有思想、有个性的话,而不是念稿。就像毛泽东用湖南腔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邓小平用四川话讲“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有的领导全是念稿、背稿,甚至腔调也学播音员,几年也听不到一句自己的话。肢有残,可为帅;不能言,毋为政。中国古代有个孙膑,膑骨被剜,坐在车上打败了仇敌庞涓。美国出了一个著名的总统罗斯福,有点残疾,坐着轮椅照样在二战中领导美国战胜法西斯。但从来没有听说哪个哑吧或播音员当领袖的。讲话实为领袖的第一素质,而许多著名的演说也作为文学名篇传之后世。如丘吉尔的《就职演说》、卡斯特罗的《历史将宣判我无罪》等。 毛泽东作为领袖,起码在讲话方面是称职的(当然他还有政治、军事、文学等等更多方面的成就),他有实践、有创造,把讲话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有自己的个性。 首先,他的讲话有王者之气,舍我其谁,气壮山河,是宋玉说的大王之风。不像有的领导一上台就紧张,一念稿子就出汗。你看,他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他说:“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真是气贯长虹。他到重庆谈判,讲了40多天的话,会上讲,会下讲,与各种人谈。山城特务如林,暗夜如磐。戴笠甚至制定了以“便于随时咨询政务”为名扣留毛的计划。但毛的王者之气,潇洒之风,借他的讲话之声扫开了雾城的阴霾,朋友欢呼,敌顽止步,他胜利归来。 再者,他的讲话有灵动之美。尖锐、敏感,善交流,不木纳,不怯场,能始终把握现场,牵引听众。中国有句古话叫“扶不起的天子”,不是给你个位置你就会演戏。位高之人讲话常犯两个毛病,要不底气不足,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