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调和
平利
利民
张其成:调和致平利国利民
调和致平利国利民
张其成
《人民日报》(2017年08月13日05版)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显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是中医。在世界文明史上,唯有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从未中断。其中,中医学传承至今而且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荣的。
中医的核心价值理念,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和”,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调和致平”。“调和”理念是有深刻意义的。中医将人的健康状态称为“平”,将健康人称为“平人”,也称为“阴阳和平之人”。“和平”就是调和致平,“和”是“平”的手段,“平”是“和”的目的。《黄帝内经》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内外调和,邪不能害”,强调人只有通过调和阴阳,依靠自身脏腑、经脉、气血的功能活动及调节能力,才能达到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形神气血的协调平衡。与西医的对抗性治疗不同,在“以平为期”理念指导下,中医采用调和性治疗的方法。中医以激发人体潜在的自组织、自修复能力为目的,通过人体内各种机制综合作用的调控,维持生命的动态平衡。这一方法符合现代肌体内稳态或自稳态理论。
中医认为,“阴阳失和”是病机的总纲,它具体表现为三个层面的“失和”:一是人与自然失和。人与天地万物阴阳之气相通相和,如果风、寒、暑、湿、燥、火等气候变化异常,太过或者不及,六气就变为六淫,由对人体无害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二是人与社会失和。《黄帝内经》重视人的社会致病因素,在《征四失论》《疏五过论》中有详细的论述,认为社会习俗、政治经济、道德行为等失和都可以致病。三是人本身阴阳失和,表现为气血不和、形神不和、脏腑不和、经络不和等。尽管疾病的病理变化复杂多端,但都可以用“阴阳失和”即阴阳的偏盛偏衰来概括。当阴阳失和发展至严重程度时,就会出现“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现象。既然疾病是“阴阳失和”造成的,那么,“调和阴阳”就是中医的治疗总则。药物、针灸、推拿等各种治疗方法,都是为了调和阴阳,把“不和”转变为“和平”,达到阴阳的动态平衡,恢复肌体的内稳态。
中医“调和致平”的核心理念源于先秦哲学的“中和”思想。无论是《尚书》的“协和万邦”、《周易》的“保合太和”、《国语》的“和实生物”,还是老子的“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有子的“和为贵”、子思的“致中和”,都十分重视天地万物的整体统一、和谐共生。相比较而言,儒家更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家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中医则不仅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重视人自身的和谐。中医“调和致平”的理念和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治病,而且可以用于治国,所谓“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对个人来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了,那他一定是快乐的,他的生活一定是多姿多彩的。对国家来说,国家内部体制机制顺畅、和谐,国与国之间互联互通、关系和谐,人类就会和平发展、社会就会安宁大同。
中医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也是贴近百姓生活、将科技与人文融为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医“调和致平”的理念及其各种医疗技术、养生方法,几千年来护佑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今天也必将进一步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