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笔杆子别把捷径走成歪路.docx
下载文档

ID:2230837

大小:15.04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5-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做好 笔杆子 捷径 歪路
做好笔杆子,别把捷径走成歪路 做好笔杆子,别把捷径走成歪路 李后强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类书籍与文件。在这些书籍、文件的间隙,摆放着一个小地球仪。在他的经历中,很长时间都和文字打交道。他在起草许多重要文件和讲话稿之前,都有转动地球仪的习惯。 大学教授出身的李后强,曾历任副县长、副市长、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2011年,出任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他担任省委政研室副主任7年多,“截至目前,那里是我踏入政坛后任职时间最久的地方。”在那段时间,李后强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摇笔杆子”。从省委领导的讲话稿,到党政机关的各类文件,李后强经手的材料不计其数,他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大笔杆子”。 当廉政瞭望记者请李后强谈一谈自己的笔杆子生涯时,他笑着说:“可以说的事我一定告诉你,不该说的,现在我也不能说。” 写领导讲话稿,要“进得去、出得来” 廉政瞭望:您是大学教授,也是个文人,后来又进入政坛,成为有名的笔杆子。一般的文人与机关内的笔杆子,区别在哪里? 李后强:笔杆子肯定是文人,如果没有基本的文字功底,自然没法成为笔杆子。但机关内的笔杆子,又和一般文人不一样,主要从事政策、战略、规划、部署等研究工作。机关外的文人从事创作,无论使用诗歌、散文、小说或是其它什么体裁,归根到底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痛快。但在机关写材料,就不能有太多个人情感,要让领导和社会认可或愉快。起草一份文件,你是代表一个单位在对外发声,写领导讲话稿时,你是代领导说话。关起门来,甚至要把自己的角色调整成领导,站得高,看得远,该批评人时毫不客气,该表扬的要恰如其分,要有领导“范儿”。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讲话稿。 论文学造诣,机关笔杆子或许比不上那些大诗人、大作家,但诗人、作家往往也干不了笔杆子的活儿。李白遣词造句的功夫当属一流吧,他也一度进入体制内,想成为皇帝身边的笔杆子。但最后发觉,这份差事并不适合自己。孔子、杜甫、苏轼等也有同样经历。不能用文学创作的方式方法来写领导讲话或文件。机关文稿,必须严谨、精准、务实,不能夸张、虚拟。偶尔用几句诗歌可以,但不能通篇都是。 廉政瞭望:刚才您说写领导讲话稿时,不妨把自己的角色调整成领导,并强调是“关起门来”。 李后强:对!我特别强调是关起门来。写领导的讲话稿,有一个“进得去、出得来”的问题。所谓“进得去”,是说写稿子时,一定要把自己的高度拉高,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式乃至高度,都要向领导看齐,甚至要模拟领导的口气。 稿件完成后,你还要“出得来”。关门写稿时,你可以指点江山,把自己当成领导;开门后,你依旧是处长、科长,千万不要在生活中也把自己当大领导。简单地说,就是“关门是领导,开门是自己”,不能混淆。 廉政瞭望:我曾听另一名机关笔杆子说过,自己的思路被领导采纳,进而落实到全市乃至全省的工作中,或是自己写的东西,经过领导的口一讲,成为了标语,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那是笔杆子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您有什么样的体会? 李后强:在省委政研室和省社科院工作多年,当然会有一些成就感。做机关笔杆子,一定要记住,不管一个观点或一篇讲话稿,究竟是谁原创的,只要后来被领导或其他人用了,就是别人的。不要再出去到处说,这个东西是我搞出来的。身为机关笔杆子,“知识产权”意识不能太强。有些笔杆子或是秘书,在这一点上不注意,后来吃了亏。笔杆子是“装子弹”的人,“发射”是领导的事,命中了,功劳当然是发射的人。 写稿前转动地球仪 廉政瞭望:在机关里写材料,尤其是写领导的讲话稿,有什么窍门吗? 李后强:干好这个活儿,一靠积累,二靠悟性,谈不上什么特别的窍门。尤其是写领导讲话稿,领导的风格不同,写作方法也大相径庭。有些领导,习惯于自己拟讲话提纲,再把笔杆子叫来,逐一布置。这种讲话稿,只需要按照提纲充实内容就可以。还有一些领导,事先并不会讲太多,初稿出来后,会提出许多意见,这时稿子就得大动。 有些笔杆子,跟在领导身边久了,熟悉领导的思路,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记得有一次,领导要出席一个会议,让相关厅局先写一个讲话稿。前一天,稿子送来了,领导工作忙,只瞟了一眼,说是可以了。但我们看过稿子后,觉得有点悬。当天晚上,几个笔杆子主动留在办公室待命加班,因为有预感。果不其然,晚上十点过,领导那边打来电话,说晚饭后回到办公室,仔细看了一遍稿子,觉得问题很多,这稿子要大改。于是,我们忙了个通宵,第二天早上七点才改完。还有更悬的,有一次,领导已经上台讲了,这边稿子还没有修改完,只能改完一页送去一页,大家都急出了汗。 廉政瞭望:能够进到省委大院和省社科院来当笔杆子的,文字水平应该都很高。对于这些基础已很扎实的人,还有什么需要提高的? 李后强:我感觉最主要的是看问题的高度、广度和深度。许多从外单位进入省委大院的,过去写材料,都是站在市委、厅局,乃至县委的立场看事情,缺乏全局观。这样写出来的稿子,省委领导自然没法用。省级领导要讲大气、市州领导要讲豪气、区县领导要讲锐气、乡镇领导要讲土气。各类领导风格和思维不同。因此,要加强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的训练,要树立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 对于那些新进入省委政研室和省社科院的年轻人,我曾给他们送了一个小地球仪。这是我个人的经验,也希望对他们有帮助。动笔写材料前,拿手指头拨弄几圈地球仪,你的眼睛一会儿在欧洲,一会儿在美洲,写起稿子来,视野就会开阔一些,不会局限于一隅。 官场捷径? 廉政瞭望:在成为省委机关的笔杆子之前,您还当过副县长、副市长。当地方官和从事机关工作,感觉哪个更累? 李后强:都累。但累的方式不一样。当副县长、副市长,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决策者,每天遇到许多事情,需要立刻拍板拿主意,政策推行下去后,也得对成败负责。在机关里,自己变成了参谋人员,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事情也不少,领导越重视你,交你的任务就越多,你就越累。 廉政瞭望:有人说,去机关做笔杆子,整天工作在领导身边,堪称是一条官场捷径。您认可这种说法吗? 李后强:当笔杆子,尤其是在大机关当笔杆子,的确有很多优势。首先,你能接触到很多外面无法接触的信息。因为要写材料,许多加密的文件,笔杆子是能看到的。久而久之,你比别人就多了信息优势。其次,能开阔一个人的视野。比如在省委机关工作,脑袋里想的,材料里写的,都是全省的大事,接触的都是大政方针、大战略、大思路。最后,也有人脉和学习的优势。每天接触各类领导,包括市州、厅局甚至中央部门的领导,近距离学习他们的领导艺术,对于自己的成长大有帮助。假如自己有过人之处,也更容易进入领导的视野。 尽管是条捷径,但稍不注意也会走上歪路。假如一个人整天琢磨的,只是如何利用各种机会去攀附领导,削尖脑袋去挤入所谓的圈子,进而换取自己仕途的飞黄腾达,升官发财,就会丧失底线。在这方面,有些人是有沉痛教训的。 廉政瞭望: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机关笔杆子,您认为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李后强:我对于笔杆子工作,总结了四个字——信、真、勤、新。 所谓信,就是心中一定要有信仰。你是党政机关的笔杆子,属于体制内的人,就是为这个集体服务的。在这一点上,来不得半点含糊。同时,也要讲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不该说的不要说,不该问的不要问,做到“涉密不泄密、参谋不参与”。另外,还要有清醒认识,你是为党的事业,集体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为哪一个人服务。 所谓真,就是写真事,说真话。无论文学作品或者机关材料,只有真实才有生命力。材料里面写假话,就是欺上瞒下,危害作用更大。对待领导,在注意方式方法的同时,更要敢于说真话。我曾经见过,有些笔杆子和领导争得面红耳赤。其实,领导身边是需要几个敢说真话的人。只要你是出自真心提意见,领导并不会记恨。 所谓勤,就是勤奋,脑勤、眼勤、手勤、脚勤。有人形容笔杆子是“头发写落,背儿写驼。”这话一点不假,许多笔杆子都落下了职业病。对于笔杆子来说,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除了工作中勤奋,休息时也不能放松。要关注国际国内的大事,了解历史掌故,熟悉马列经典。当笔杆子,也得不断充电。我见过几名中央机关的大笔杆子,你提到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的一句话,他能立即说出是出自哪一篇文章的哪一段话。不下一番功夫,肯定是做不到的。 所谓新,就是敢于创新。但凡出彩的文件、讲话稿,一定是有新意,甚至是提出石破天惊观点的文章。总是重复过去讲过的话,只能算“抄家”,绝不是一个优秀的笔杆子。当然,创新的前提,是自己肚子里有货,要掌握基本的科技、历史、经济、哲学、逻辑、伦理等知识,有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要烂熟于心。正如前面所说,要下一番苦功夫。 附李后强简介—— 李后强,男,汉族,1962年8月生,重庆市云阳县人,博士,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党委书记(正厅级),中共十五大代表,美国《财富》全球论坛顾问。在非线性系统学、区域经济学、科学哲学、政治学、政策学等方面有较多研究。 个人履历: 曾任四川省仁寿县委常委、副县长,眉山地区行署专员助理,眉山市副市长; 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任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2011年11月后,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个人荣誉: 1992年,获“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2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甲类); 1993年,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994年,获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颁发的“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5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环境类); 1995年、2000年,分别获中国国家图书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