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年级
物理
上册
第二
现象
2.1
声音
产生
传播
精练
解析
新版
人教版
专题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前预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作为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 气体中最慢.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4.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人耳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s.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比如:同学们听到自己在空教室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声音要洪亮,就是这个原因.
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振动: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振动,往返一次即振动一次。
(2)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靠声带振动,弦乐是靠弦的振动,管乐是靠管内空气柱振动,蝉鸣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鸟靠鸣膜振动,蟋蟀、蜜蜂、蚊子、苍蝇是靠翅膀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错误的表述: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例题1】(2023年湖南株洲)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填“振
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填“会”或“不会”)
发生变化。
【答案】振动;会。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振动状态;
声音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会发生变化。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的介质:凡是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例题2】(2023年四川达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传递能量 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
【答案】B
【解析】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A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
C.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C错误;
D.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不一定越大,因为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故D错误。
知识点三:声速
(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2)声速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3)人类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范围内。
【例题3】(2023年贵州黔东南)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C.座机电话间的导线传递的是声波信号
D.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
【答案】A
【解析】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受温度的影响,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故A说法正确。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说法错误。
C.座机电话间是靠变化的电流来传播声信号的,即导线传递的是电信号,故C说法错误。
D.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D说法错误。
习题精练
一、选择题
1.(2023年江苏南京)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答案】A
【解析】(1)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A.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A符合题意;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梳齿振动频率不同,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所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2.(2023年四川成都)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
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答案】A
【解析】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振动属于传递能量。此题考查声学知识。声音的传播需要,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在振动。
3.(2011 盐城)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A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2023年广东省)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 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答案】 D
【解析】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只与空气的温度有关,与敲击鼓面的速度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5.(2023年•山西)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答案】A
【解析】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
6.(2023年•北京)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答案】A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7.(2023年•湘潭)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D
【解析】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幅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减弱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所有的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8.(2011·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源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没有传播速度,超声波频率高于20 000 Hz,不是低.
9.(2011·成都)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
【答案】B
【解析】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液体和其他气体中传播,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B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其他选项的说法均正确.
10.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答案】C
【解析】本题是有关声音的知识考查,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及电磁波的有关应用,难度不大,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A错误;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故B错误;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与地面的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D错误。
11.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四种看法,请根据你学的知识,认为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有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答案】D
【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此种说法错误;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故此种说法错误。
12.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弱。则 ( )
A.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该实验也能说明真空能传声。
D.根据这个实验,用理想推理法可以得出真空能传声的结论。
【答案】A
【解析】A.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罩内空气越来越少,传播介质逐渐减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