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振兴 人才怎样回流.docx
下载文档

ID:2230308

大小:13.74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5-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乡村振兴 人才怎样回流 乡村 振兴 人才 怎样 回流
乡村振兴 人才怎样回流 乡村振兴,人才怎样回流 ——对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返乡创业的调研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描绘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正在山乡大地徐徐铺展。   伟大事业,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要振兴,关键一点就是要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让更多“城归族”到农村投资兴业,带动乡村人气旺起来。   大巴山腹地的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1万农业人口中22万人常年在外务工。近年来,通江县着力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乡亲们发展,带活县域经济,以此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抓手,成效喜人。   大雁归巢,“城归族”投资创业渐成气候   冒雨来到兴隆乡渔池村,这里山大沟深,人多地少,交通不便。但“兴隆乡回乡创业示范园”的牌子引人注目。路还在修,泥泞不堪,项目还在建,宏图待展,但已经明显感受得到活力。   “渔池村要脱贫致富,最重要的就是要盘活资源。”在多地做过房地产生意的薛宇,2016年回乡后首先看中的是家乡的好山好水,他牵头成立了铺子岭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民的土地,发展生态种养和森林康养。虽然刚起步,但效益已经逐步显现,去年出栏了6万只土鸡,农家乐平均每天能接待几十个客人。渔池村村主任薛正万告诉记者,全村526户村民,其中67户贫困户,现在薛宇带动了包括全部贫困户在内的300多户村民。贫困户郭汝奎流转了4亩土地,平时在基地打工,去年总收入3万多元,顺利脱贫。“薛宇给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都跟着干得很起劲。”郭汝奎说。   薛宇带领渔池村的乡亲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鹰歌葡萄庄园董事长熊纯华则已经带领民胜镇鹦鸽嘴村逐步走上了致富路。熊纯华2011年返乡带领150户合作社社员种植葡萄2100余亩;建成集餐饮、住宿、休闲、会务、娱乐于一体的乡村酒店,带动50多个贫困村民就业脱贫;建成了年产1000吨的葡萄酒生产线,让32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巴中市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育贤的带富效应更加明显。为让更多人品尝到儿时生态土猪的美味,2009年,张育贤放弃年薪300万元的外企CEO工作,回乡带领农民发展当地的巴山土猪——青峪猪养殖。2017年11月7日,巴山牧业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巴中市首家上市企业。张育贤介绍,目前,公司已通过“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农户”模式,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养殖青峪猪脱贫致富,到2020年公司将带动1万户农户通过养猪稳定致富。   2015年返回家乡通江投资乡村旅游的吴刚说,“我深爱着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和父老乡亲,家乡的美景令我沉醉,家乡的贫穷催我奋进,尽我所能为家乡做点实事。”近年来,抱着类似的情怀,“城归族”在通江投资创业渐成气候,2016年以来投资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实体就达400余家,带动就业2.16万多人,其中贫困户7800余人。龙头昂,农村活,通江乡村焕发出日益丰沛的生机。   筑巢引凤,穷乡僻壤成创业热土   越来越多的“城归族”返乡创业,跟当地党委政府长期以来下大力筑巢引凤密不可分。   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介绍,巴中持续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全面落实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优化服务质量和办事效能。   通江县委书记孙辉介绍,作为全国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通江把在外务工人员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县委主要领导班子经常主动上门,跟企业家老乡座谈交流,宣讲老家发展机会与相关政策,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此基础上,通江针对性地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返乡创业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创新开展返乡创业项目行政审批代办、金融信贷领办、公共服务快办、跟踪协调促办,开辟智力、技术、管理下乡“绿色通道”。   赵志刚在渔池村山下溪谷流转村民的土地生态养鱼、种茶,同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他介绍,县里注重落实创业奖补,比如项目规模流转土地300亩以上,政府每亩土地补贴300元;带动贫困户10户以上,每带动一户奖励1000元。兴隆乡党委书记熊纯俊介绍,给力政策有力促进了“城归族”回乡创业,仅2017年就领建了26家合作社,带动1000多户农户发展,占全乡总人口的1/3。   政府雪中送炭,帮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引才等难题,让张育贤深有感触:“养猪资金需求量大,很多固定资产不能作为抵押物从银行贷款,要不是县里设立产业扶持资金,成立农业担保公司,联手农信社推行用益物权证抵押贷款等,我们企业不可能发展到今天。”几乎见证了巴山牧业整个发展历程的投资人——北京玄牧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必明,盛赞通江县的营商环境:“要是没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巴山牧业可能都死了好几回了。”   “现在政策条件非常好,愿意回乡投资的企业家越来越多。”熊纯俊建了个兴隆乡回乡创业交流群,目前有50多个企业家参加,很多人表达了愿意回来投资的愿望,不少人制定了项目意向书。   振兴乡村,形成雁阵效应还需加力   回乡创业渐成气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是为大雁归巢提供了战略性机遇。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大雁归来,形成“雁阵效应”,更好激活乡村?   引进更多的人才是企业家们最渴盼的。“回乡创业最大的困难在于本地人才等配套资源不够。”熊纯华告诉记者,由于经济欠发达,当地优秀人才匮乏,公司想找个好点的会计,月薪出到1万元都请不到,要是在成都月薪5000元差不多就能请到。   “乡村振兴,人才是魂。政府要拿出招商引资的热情,采取超常规举措下大力气引进人才,人才多了,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带旺乡村人气。”张育贤介绍,2013年公司要引进遗传育种博士廖坤,从省会成都到偏远贫困县通江工作,廖坤心有顾虑在所难免。后来,通江县把廖坤上报为巴中市要引进的高技术人才,提供了安家、落户、科研等一系列优惠条件。如今,廖坤已是巴山牧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的院长,挑起了青峪猪保种选育的重担。   “要创造尊重返乡创业的社会环境,让返乡创业者有自豪感,给其中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多政治上的荣誉,这样才能更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张育贤举例,巴山牧业的副总裁刘建春是绵阳人,2016年他的儿子小升初,学习压力很大,妻子希望他回老家工作,多照顾孩子,刘建春一度很动摇。恰好公司成立党支部,大家推选他当支部书记,这让刘建春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工作出色的他还荣获了当年的四川省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企业家们最看重的。采访中,很多企业家认为,返乡创业不仅要看政策支持的力度,更关键的是要看地方一把手的品行。除了乡情的维系,更要构建良好的政商互动关系,才能让更多的在外务工人员愿回来、留得下、有发展。   让乡村更有活力,除了地方政府积极改善投资创业的环境,企业家干事创业也要正确“定位”。采访中,先行回乡创业的企业家给“后来人”最多的忠告,除了要选好项目,就是要有造福乡梓的情怀,沉下心来把产业做好做实,不要光想着挣快钱,想着套项目资金求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