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摘选(2018年3月30日至4月6日).docx
下载文档

ID:2230017

大小:21.50KB

页数:2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5-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评论员文章 2018 30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摘选(2018年3月30日至4月6日)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摘选 (2018年3月30日至4月6日) 目录 《人民日报》摘选 把中朝传统友谊发展得更好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同首次访问中国的金正恩委员长就发展中朝两党两国关系、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进行坦诚友好会谈,并从战略高度提出四点重要主张。这次时机特殊、意义重大的历史性会晤,是中朝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在新时代得以继承和发展的生动写照,是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半岛问题的中国方案带来的关键成效,必将有力推动中朝传统友谊在新的历史时期迈上新台阶,为朝鲜半岛局势的进一步转圜注入关键性暖流,对推动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产生历史性影响。 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朝友好合作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把握中朝关系发展,对解决朝鲜半岛问题,提出了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维护半岛和平稳定、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等重大主张。这些主张,有力推动半岛问题的解决朝着正确方向推进。实践证明,中国外交战略思维为推动半岛局势缓和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朝政策、半岛政策上的战略运筹是完全正确的。 “我相信,在充满欢欣和希望的新春同习近平总书记进行的 首次会晤,将迎来朝中友谊硕果,促进半岛和平稳定。”金正恩委员长热情洋溢的话语,表达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认同,也表明了朝方希望同中方加强战略沟通、共同维护协商对话势头的积极意愿。机遇面前,需要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更需要总揽全局的智慧和驾驭大势的能力。这次历史性会晤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朝鲜半岛形势发生的积极变化,呼吁各方支持半岛北南双方改善关系,强调中方愿在半岛问题上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为确保半岛无核化、不战不乱指明了方向。我们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有关各方拿出诚意、彼此响应、形成合力,就一定能够共同推动半岛形势走向缓和。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我们的传统友谊是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自缔造和精心培育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革命友谊,凝结为中朝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经受住了时间和风雨的考验。继续发挥高层交往的引领作用,充分用好战略沟通的传统法宝,积极促进和平发展,夯实中朝友好的民意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四点重要主张,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立足于国家地区格局和中朝关系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安排。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中朝关系,需要我们更加坚定地认识到,传承发扬中朝传统友谊,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是双方共同的战略选择,也是唯一正确选择。为了两国人民的福祉和地区和平稳定,我们必须不忘初心,携手前进,把中朝传统友谊不断传承下去,发展得更好。 沟通和交流,合作与发展,是融化半岛局势坚冰的最好方式。朝鲜半岛经历了不少曲折和苦难,但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始终是半岛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中方为解决半岛问题始终坚持的目标和方向。抓住这次历史性会晤创造的新契机,加强沟通与互信,我们就一定能够推动中朝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为半岛问题的解决注入更多正能量,为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为宗教信仰自由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中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以详实数据和大量事实,系统介绍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法律,全面展示中国宗教工作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彰显了中国依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的坚定意志与不懈追求。 从修订公布《宗教事务条例》到依法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活动,从改善宗教活动场所条件到完善宗教教育体系,从依法保护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的宗教活动到纠正扰乱宗教领域正常秩序的行为……中国始终坚持从本国国情和宗教实际出发,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白皮书披露的事实证明, 中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界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保障。“奉法者强则国强”。充分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关键 在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增强宗教事务管理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宗教工作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推动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保障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更加规范,对广大信教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更加全面有力。经过不懈努力,中国走出了一条依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积极作用的成功道路。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就能凝聚共识、汇聚众力,为新时代激荡复兴气象、共襄复兴伟业激发强大正能量。 宗教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形成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在尊重和保 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践中,“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必将为全人类带来更多有益启示。 《光明日报》摘选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清明,是慎终追远的时节,对于一国的国民来说,也是怀想国家前路之艰辛、追念英烈牺牲之悲壮、激发奋进之气魄的时节。在这一天,有无数人走进烈士陵园,献上一捧花,拭去石碑的尘灰,致以一份敬意,在国泰民安的现时情境里,追思枪林弹雨的历史现场,感念壮怀激烈的英雄壮举。 将时间轴拉回至近百年前,彼时的中国,在混沌的历史困局中难以找到出路。那是令严复“中夜起而大哭”、让郁达夫悲叹“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的中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彷徨失措的历史境遇,召唤着英雄们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开启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历史车轮的每一寸前行,都是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发扬蹈厉的结果。回望历史,这是一份长长的名单:“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李大钊,“文明只待共产大同”的瞿秋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的叶挺,“永远做一个螺丝钉”的雷锋,“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的焦裕禄,“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孔繁森……据统计,革命战争 年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 命,目前有姓名可考、列入各级政府编纂烈士英名录的有180万人左右。正是无数有名、无名的英烈抛头颅、洒热血,从“沉沉酣睡我中华”的悲观绝望中,拼搏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换来了从红船一叶到中国号巨轮的历史性巨变。英烈的壮举,定格在了历史高处;英烈的精神,长留于天地之间。 如今,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今天,已没有国将不国的民族悲怆,没有饥寒交迫的生存磨难,但英烈们绝不会远去,也绝不会被遗忘。瞻望前路,依然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需要铭记英烈,汲取英烈的精神遗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奋斗和实干为明天奠基,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让我们在清明时节以最大的敬意致敬先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接续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夺取新的胜利,走向新的辉煌,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足以告慰先 烈、无愧于历史的英雄篇章。 科技创新正迎来全球大科学时代 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日前发布了《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方案》的发布,表明了我国为解决世界性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良好愿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应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这是党中央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综合考虑我国科技实力和国内外形势后做出的富有远见的战略决策。 自工业革命以后,世界科学研究的形态正在逐渐告别单枪匹马、手工作坊式,而进入到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大科学”新阶段。当今世界范围内,人类面临着共同的科技难题,一些国际科学前沿领域的重大突破,以及气候变化、卫生健康、消除贫困等世界性难题的破解,需要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现在,跨国界的科学研究活动日益频繁,许多重大主题的科研活动形成了不同的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上 已形成了约50余项大科学计划或大科学工程。科技创新活动正迎 来全球大科学时代。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实施了“两弹一星”计划,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个大科学工程。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努力追赶国际先进科技水平,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发起或参与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地球综合观测系统、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人类基因组计划、未来地球计划、大亚湾中微子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为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及国际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已在蛋白质、基因、航空航天等某些前沿学科和技术领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汲取全人类的文明成果。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创新需要合作,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实施,需要吸引、凝聚、培养并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及能担当重大创新任务的杰出人才,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队伍。如大型强子对撞机计划吸引了五六千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聚集。CERN(欧洲核子研究组织)聘用的全职员工有3000 余名,另有来自80个国家的大约6500位科学家和工程师,代表 500余所大学机构在进行研究工作。这充分说明,只有形成强大的人才优势,才能实施好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创新已成为发达国家实现国家战略目 标,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主要驱动力。迅速抢占科学和技术制高点,提前部署大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