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人教版).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一 单元 走进 世界 1.2 是一门 实验 基础 科学 同步 练习 解析 新版 人教版
9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基础篇】 1.(2023年·全国初三课时练习)已知淀粉遇碘变蓝色.小军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实验时,向热的面粉糊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答案】C 【解析】 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间接经验也很重要,故正确;B、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故正确;C、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是错误的,没有探究精神,故错误;D、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不是普遍情况,故正确。故选C。 2.(2023年·武邑县第二中学初三课时练习)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属于实验阶段所以该过程是设计实验过程,答案选C。 3.(2023年·河北初三单元测试)小亮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的以下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C.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D.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答案】B 【解析】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同时避免偶然性,故A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故B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C、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进一步探究,故C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D、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故D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4.(2023年·河北初三单元测试)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答案】B 【解析】 A、“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多的缘故”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提出假设,不是实验验证,故选项错误; B、“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多的缘故”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提出假设,故选项正确; C、“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多的缘故”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提出假设,不是观察现象,故选项错误; D、“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多的缘故”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提出假设,不是做出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B。 5.(2023年·全国初三单元测试)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质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的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得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 C.分析论证 D.猜想假设 【答案】D 【解析】 对于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小明认为可能与颜色有关,是对影响因素的判断,属于科学探究的第二环节猜想与假设。故选D。 6.(2023年·全国初三单元测试)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了( ) A.蜡烛中含有水 B.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 C.可能是空气中的水,不足以证明什么 D.可能都正确,但还要有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答案】B 【解析】 做“蜡烛燃烧”实验时,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蒸气。故选B。 7.(2023年·全国初三单元测试)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存在的错误是( ) A.加热前擦净试管外壁的水 B.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 C.试管内的液体不足试管容积的 D.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中上部 【答案】B 【解析】 A、加热前,擦净试管外壁的水,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试管,故A说法正确;B、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故B说法错误;C、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液体沸腾飞溅出来,故C说法正确;D、试管夹夹住试管的中上部,防止试管脱落,故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 8.(2023年·全国初三单元测试)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含量较多的成分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答案】B 【解析】 人进行呼吸作用时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增加;氧气的含量减少。故选B。 9.(2023年·北京初三单元测试)酒精灯的灯焰可分为____、____、____三部分。如果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两秒钟后取出来。可以看到,处在火焰外层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____部分温度最高,因此,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______部分。 【答案】外焰 内焰 焰芯 外焰 外焰 【解析】 将酒精灯点燃,可以看出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内的叫焰心,温度最低;中间的叫内焰,最外面的叫外焰,由于外焰和空气接触,燃烧最旺,温度最高,通常的做法是用一根火柴梗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根据火柴梗不同部位炭化速度的快慢来判断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可以看到,处在火焰外层的部分最先变黑,为了提高加热速度,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 10.(2023年·江苏初三课时练习)(1)点燃蜡烛,顶端熔化成液体,形成的火焰分_____层,分别是_____焰、内焰和_____. (2)在烛火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会有一薄层_____生成.把烧杯倒过来,向里面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__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和_____. 【答案】三;外;焰心;水雾;浑浊;二氧化碳;水. 【解析】 (1)根据火焰各部分温度的不同,可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2)由实验现象可知,烧杯内壁会出现水雾,说明石蜡燃烧可生成水;由题意可知,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明烧杯中有二氧化碳气体;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提升篇】 11.(2023年·全国初三课时练习)在进行“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差异研究”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或想法正确的是(  ) A.小红提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B.取用澄清石灰水时,实验设计中未说明用量,小东取了1.5 mL C.亮亮认为在人呼出的气体中有一氧化碳 D.小红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存在 【答案】B 【解析】 A、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小红提出:呼出的气体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是不正确的,故A错误;B、取用液体药品时,未说明用量,应按最低量取用,液体取1-2ml;取用石灰水时,实验设计中未说明用量,小东取了1.5ml,用量取用正确,故B正确;C、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并不是一氧化碳,亮亮认为在人呼出的气体中有一氧化碳是不正确的,故C错误;D、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人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氧气等,小红认为人呼出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存在是不正确的,故D错误。故选B。 12.(2023年·全国初三课时练习)科学探究的意义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包括:①“建立假设”②“交流评价”③“获得结论”④“提出问题”⑤“收集证据”等基本环节.合理的探究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①②③ C.④①⑤③② D.①④⑤②③ 【答案】C 【解析】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分析题干中所给的几个环节,可以知道正确的顺序为:④①⑤③②。故选C。 13.(2023年·全国初三单元测试)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化学实验室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 D.科学探究始于问题 【答案】C 【解析】 A、化学实验室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正确;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正确;C、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错误;D、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正确。故本题选C。 14.(2023年·广东初三期中)下列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它浮在水面 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s后取出,处于内焰的部分最先炭化 【答案】D 【解析】 A、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浮在水面,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蜡烛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所以能被点燃,选项说法正确; D、外焰温度最高,可以看到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5.(2017·河南省濮阳市第六中学初二期中)观察酒精灯燃烧时,小明描述的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石灰水变浑浊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解析】 A、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但内焰最亮故,故A不正确; 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故B正确; C、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则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 D、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故选A。 16.(2023年·全国初三课时练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测试: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2S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通过该实验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答案】探究酒精灯灯焰中哪部分温度最高酒精灯灯焰中外焰的温度最高 【解析】 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可以看出,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酒精灯灯焰中哪部分温度最高;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最外层的滤纸最先炭化变黑,可知外焰的温度最高,因此,应该用外焰给物质加热,所用的时间才最短。 17.(2023年·河北初三单元测试)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________ 在水面上(填浮或沉);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填大或小) (2)蜡烛火焰分为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