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中考语文专题14诗词鉴赏含解析.doc
下载文档

ID:22281

大小:2.77MB

页数:25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中考 语文 专题 14 诗词 鉴赏 解析
专题14 诗词鉴赏 知 识 点 名师点晴 诗歌 古代诗歌的概念、分类等体裁特点,具体了解诗、词、曲的相关知识 学生了解和积累相关典型的诗词及作者,积累经典名篇 对诗歌常用意象的了解;对诗歌常见主题的了解;对诗歌常用手法的了解 了解诗词鉴赏命题的类型,找准诗词鉴赏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如:常用意象、常见主题、常用手法 【2023年年题组】 一、【2023年年中考兰州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好事近·梦中作①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②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①该作写于词人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②【夭矫】 形容姿态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7.请你想象“花动一山春色”所展现的情景,并将它描写出来。 8.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词人在山路、小溪深处的真实见闻。 B.词的下片写词人梦中仰观所见云空的变幻和歇息于古藤阴下的心理活动。 C.结尾两句中的“醉”,不仅写卧态,而且也包括词人在梦境中的情态。 D.“了不知南北”表现出与“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般自然平淡超脱的情绪。 【答案】7.示例:接连绽放的春花,在雨中闪动,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动。8.A 【解析】 7.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画面:一场春雨,给山路上增添了许多鲜花,鲜花在风中摆动,又给满山带来了盎然春色。 8.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B.C.D.正确;A.有误,词并不是写作者的真实见闻,而是作者梦中之境。故选:A。 二、【2023年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但是这些热闹是他们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寂寞和孤寂。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尾联,诗人终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了,直抒胸臆。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三、【2023年年中考四川达州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3.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答案】13.“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14.B 【解析】 13.本题考查对诗词情感主旨的理解。本首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考生可根据以上内容做答。 1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根据以上内容可知B项“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错误。 四、【2023年年中考浙江金华卷】古诗阅读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3.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3.吴音渐已变儿童 14.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解析】 13.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的前两句“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常常在梦中回到远隔万里的家乡,久住吴地,连小孩也是满口吴地方言了。写出了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其中最能表现这一内容的诗句是“吴音渐已变儿童”——孩子的口音逐渐变成了吴地口音,侧面写出了诗人来此地的时间之长。 14.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苏轼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任杭州通判时。全诗表达了对同乡僧人的崇敬和对相隔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怀念之情,也流露了仕途失意,只好自我调节的心境。对仗工稳,风格清雄。诗句“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是说文长老方丈的心中真有其“道”——安闲淡泊的生活,无须用语言表达。而我除了写诗以外,什么事都不成。真的希望能去天台山“求道”,也更希望自己的诗词能享誉整个浙东呀。既表达 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还对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而感到无奈,更希望能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自己诗情的愿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五、【2023年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6.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答案】 5.C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2)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3)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解析】 5.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C.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故选C 6.考查对名句的赏析能力。这两句写了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而且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据此作答即可。 七、【2023年年中考云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2.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1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2.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13.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