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03.12.00.11年味真的越来越淡了吗?.docx
下载文档

ID:2228018

大小:13.43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5-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5.03 12.00 11 年味真 越来越
2015.03.12.00.11年味真的越来越淡了吗? 年味真的越来越淡了吗? 怀念苦中作乐的日子,是人很自然的怀旧心理;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把眼前的生活过好。年味其实好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又是一年春节。 这是我们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承载着中国人最热烈情绪和最美好情感的文化载体。 火车票一票难求,大街上张灯结彩,商店里促销火热,贴春联年画红火热闹,年夜饭一家人团团圆圆,一年一度的春晚如约而至……这一切,无不在提醒着我们,春节到了,过年啦! 但每年春节一到,我们也总是能够听到这样一种感叹,“年味淡了”“过年越来没劲了”“过年真没什么意思”……过年的氛围与过年的美好体验,真的在变淡吗?如果是,年味又是怎么变淡的? 年味变淡,因为生活变好了 很多人感叹,过年的氛围在变淡。但以前过年,左邻右舍相互登门拜年不亦乐乎,如今短信拜年、微信拜年不是也一天到晚应接不暇吗?以前过年,街头巷尾卖年货的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可如今超市里、商厦中,不也是热火朝天吗? 以前过年,一家人围着吃年夜饭,津津有味地看着央视春晚,如今春晚不仅有一台,不少卫视也纷纷上阵,而且一到大年二九,众多大片纷纷上映,可供选择的过年方式也更多了,不也趣味盎然吗…… 过年的氛围其实并没有变淡,而是我们对过年的美好感觉变淡了,这种主观感觉影响了我们对年味的判断。 细细回想,为什么许多成年人觉得儿时的过年更有味道呢?因为在物质贫瘠的往昔,过年是一个盛大而隆重的节日,我们对过年怀有强烈的期待。 父母终于可以给小孩买新衣服,孩子们有新衣服穿喽;孩子们终于可以拿着压岁钱,买到心爱的玩具了;庙会里种种庆贺活动丰富有趣,有热闹可以看啦——孩子们对过年有期待。 一年到头在外打拼的游子,囿于当时交通和通讯的不便,只有等到过年时他们才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诉说满腹思念了——游子们对过年有期待。 平日里为了安顿好一家人的生活而缩衣节食精打细算的父母们,也舍得割几斤肉、买几条鱼,奢侈一回,为家人做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了;平日里忙碌奔波,也终于可以在过年的这几天休息一下,走亲访友拉拉家常;平日里的娱乐方式太过有限,春晚就是最盛大的演出——成年人对过年也有期待。 因此,与其说年味变淡了,毋宁说,我们对过年的期待变淡了。而期待之所以变淡,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变好了,我们所希望、所渴望的许多东西,不必等到春节才能够实现。 日子变好了,也就没有了苦中作乐,年味自然就变“淡”了。因此,以前买个车票要连夜排队,绿皮火车一坐就是好几天,那个时候年味是浓的;现在手机就可以买到票,高铁四通八达,天南地北也可以在一天内到达,年味反倒变淡了。 以前过年才舍得买新衣,年夜饭才舍得大鱼大肉放开吃,年味是浓的;现在商家各种造节剁手是常态,新衣服堆满衣柜,大鱼大肉是常态甚至吃出了富贵病,年味反倒变淡了。 以前小孩过年放个鞭炮、买个玩具,就可以兴奋一整天,年味是浓的;现在小孩的各种玩具堆满书橱,游乐场里好玩的游戏应有尽有,年味反倒变淡了…… 怀念苦中作乐的日子,是人很自然的怀旧心理;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把眼前的生活过好。年味其实好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过年的形式何妨变?文化内核始终在 也有人担忧,如今过年许多传统的仪式都消失不见了,久而久之春节的文化内涵是否会被我们淡忘,而成为一个普通的七天假期? 春节是植根于农耕文明的节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春节习俗的确在日渐淡薄乃至消失。 比如按照传统,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就是祭拜大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民间会洒扫庭院、祭灶、祭祖、上坟、守岁、吃饺子、吃年糕、拜年、放鞭炮、贴春联、贴门神、放花灯、看社火、踩高跷、赶庙会……但这些年俗不少已经消失了或简化了。 一方面是传统的仪式在消失,另一方面是新的过年仪式在出现,比如摇一摇、集五福、抢红包、微信拜年……人们不免担忧,这些寄托于新科技的新仪式,是否会毁了礼仪、冲淡传统? 这涉及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传统是意味着只能传承、只能守旧,还是传统也意味既要传承,也能发展? 太多现实经验告诉我们,任何脱离了时代和变革的传统难免会进入死胡同;真正隽永的文化,不仅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不仅有坚定的内核,也有不断变化的形式。 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独具特色,但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现实和生活,小说家们必须跳出桎梏掌握现实主义、意识流等技法;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当人类的生存处境越来越复杂时,中医同样必须与时俱进…… 中国正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横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数个反差巨大的社会形态,抱残守缺的文化原教旨主义已与时代脱轨,只会让更多东西变成绝响、成为传说;相反,只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文化才能永远立于时代的潮头浪尖。 传统节日同样如此。近年来围绕着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的新的仪式总是争议不断,可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新的节俗文化也会逐渐形成。 从农耕社会步入现代社会的人难免觉得不可接受,但对于时下的90后、00后、10后来说,他们甫一出生就是一个互联网时代,许多新的节日形态,其实更加符合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认知。 因此,我们何妨也以一种更开放、更放松的心态对待春节呢?不是敬而远之,而是沉浸其中、欣然享受。传统文化本质上拥有让人处变不惊的力量,不仅让我们依恋怀旧,也鼓励人们接受新的可能。 何况,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信和文化的自强,其前提是文化的革新与包容,让文化与时代接轨,变得更加日常,更加接地气,让文化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不论时代怎样变化,过节形式如何丰富,我们都不能丢掉传统文化的内核,这是节日的灵魂。 就像春节的内核,是每个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国泰民安、阖家安康、感恩长辈、关爱晚辈、敦亲睦邻等美好情感的一种浓缩和寄托,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凝聚中国人情感的重要纽带,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也是铸造中华魂的文化基因。 变化的只是生活的表象,春节的内核始终未变,就像春节一到,无论身处五湖还是四海,我们条件反射就是回家。虽然我们不免在春节时偶尔涌起怀旧的情绪,但日益美好的生活又在诉说着新的希望。 面对旧礼与新俗的更迭不必感伤,让我们永远铭记并始终携带春节的美好祝愿和情感,奔向更美好的我们、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中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