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推进
国家
海绵
城市
试点
建设
情况
总结
区推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情况总结
区推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情况总结
近年来,××区按照“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要求,围绕“打造全国海绵城市××样本”的目标,由内到外探索厚植生态文明理念的城市发展模式,在规划统筹、城市建设、运营管控等方面不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走出了一条有别于××的海绵城市建设新路。通过努力,××区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海绵基底全面构建,发展和生态协调共生,城市面貌与内涵有效提升,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幸福宜居、特色鲜明”的山水田园海绵生态城市样本。
一、创新海绵城市规划统筹机制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规划体系法定化。一是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理念。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以目标结果为导向,制定“××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区中心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新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大学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心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等规划,构建起全域海绵城市规划体系。二是全面推动海绵城市规划体系法定化。抓好《××区总体规划》修编契机,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与新区总规修编方案充分衔接,把海绵城市作为专篇纳入总规中,从总规层面把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新区发展建设中,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法定化。
(二)强化规建衔接,打通城市建设“经络”。一是加强规划建设衔接。坚持“管控有手段、应急有办法、资金有落实、建设有保障”的理念,制定《××区海绵城市示范区系统方案》,强化规划到建设落地的衔接,有效解决系统性不强、白地管控、效果评估等问题。通过把海绵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纳入《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将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作为土地划拨或出让的条件之一,实现规划建设无缝衔接。二是构建海绵城市建设保障机制。从规划建设管控、区域雨水排放管理、水资源利用管理、城市蓝线和绿线管理、河湖水系保护与管理、生态保护管理、城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资金使用管理、保障机制、收益机制等方面制定共计××项管理控制制度,形成了科学的海绵城市建设保障体系。
(三)创新技术标准,引领城市规范发展。一是核实海绵城市建设基底。对各区域分别开展本底勘察研究,完成《××区直管区总体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区××科技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区中心区海绵城市场区渗透性勘察报告》等研究报告,查明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本底数据。二是创新海绵城市技术标准。编制《××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审查(审图)指导手册》《××区海绵城市主要技术措施的施工及验收与维护管理技术导则》等,对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审查、施工、验收、运营维护全阶段进行全方位指导,形成具有“本地化”和“本地特色”的××区海绵技术标准体系。
二、创新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机制
(一)深植发展新理念,做实建设新内涵。一是践行海绵城市发展新理念。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围绕新区水生态敏感等重大问题,构建水量、水质三级控制屏障系统,确定了系统构成和功能分区,分别在流域分区和排水分区适度布局绿色和灰色排水基础设施,形成海绵城市工程建设体系,实现城市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有机统一。二是统筹开发场地功能布局。通过统筹协调开发场地内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布局和竖向,合理引导场地及道路径流汇入周边绿地系统和城市水系,充分衔接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示范区内××个易涝风险点监测数据始终未超警戒线,城市内涝零发生。三是强化水环境保护。通过构建源头、中途、末端三级污染控制系统,××年直管区范围内主要河湖水系断面水质指标保持良好,整体上实现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在II—III类质量标准,地下水环境保持在III类标准。
(二)凝聚发展新共识,推进项目稳落地。一是高标准压实工作责任。高度凝聚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共识,遵循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开发建设时序严格落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建设规划,发挥各项规划的指引管控作用,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倒排工期计划等措施,构建起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执行体系。二是大力推进试点项目建设。全面开工××大类××个项目建设,已完工项目××个,完工区域面积××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海绵投资××亿元。其中,“××”项目及湖潮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成功采用PPP模式运作,引入社会投资××亿元参与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建设运行模式探索创新取得突破。三是加强河流水系综合治理力度。城市水系、城市公园、海绵城市有机结合,示范区内生态岸线比例达到××%以上,水面面积由××亩增加到××亩,形成了良好城市蓝绿生态空间,海绵基底全面构建。
(三)注重发展高水平,统筹关键建设环节。一是抓实海绵城市建设关键环节。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规划设计条件出具、两证一书发放、方案审查等各个环节,严控全域海绵建设重要节点。二是抓好城市建设项目联动。在建设实施中,强化海绵城市项目与景观工程、市政工程、道路工程紧密衔接,统筹推进市政工程全面开展。三是抓好第三方专业审查。通过引进专业机构、专技人员,对项目设计落地等重要环节进行层层把关,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同开展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技术审查,海绵城市施工督查、验收及评估等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已累计开展海绵城市方案设计审查××次、海绵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次,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高水平落地。
三、创新海绵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一)构建高效协调机制。一是强化扁平化统筹管理。为统筹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构建了由决策层、主管层、执行层、建设层加全过程支撑团队的自上而下的多部门协作“××”管理体系。其中,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重点任务进行决策和管理,三局一办(财政局、规划建设管理局、农林水务局、领导小组办公室)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推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相关工作。各项目公司作为建设层具体开展项目实施建设。二是做强辅助管理体系力量。引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分院作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全过程技术支撑团队,聘请业界知名咨询公司为PPP模式提供技术支撑,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及管理支持,推动海绵城市管理的高效化与机制化。
(二)实施全程管控机制。一是实现城市化全进程监测。基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需求,综合运用在线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数学模型等先进技术,构建从城市化初期的本底监测,到城市化进程中和城市化后期的源头(LID设施和项目)、排水管网及河湖水系监测体系,实现海绵城市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监测。二是强化全过程管控。制订从示范区内到示范区外全流域的管控体系,强化流域—排水分区—项目三个层级系统管控,通过源头、过程、末端以及受纳水体的管控数据来评估新区城市化建设及各种LID设施的运行状况,科学指导海绵城市项目建设,为海绵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情况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三)用好智慧管理机制。一是构建应用集成平台。以物联网和大数据为基础,将多类型传感器部署在××区主要河道、排水管网和受污染水体,实时动态采集各类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关联和分析,可视化呈现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和总体控制目标,实现供水、排水和水环境的智能化管控。二是强化海绵城市综合管理。建立××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平台,对涉及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和环境绩效的全过程数据进行“一张图”综合管理,通过平台实现海绵城市成果展示,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报批,集成关键节点监测及运行维护监测,实施效果智能化评估,特殊气象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实现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