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国共产党丹阳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2219960

大小:27.43KB

页数:2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5-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共产党 丹阳市 第十 三次 代表大会 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丹阳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践行新理念实现新崛起 全力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现代化工贸名城 ——在中国共产党丹阳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陈可可 (2016年7月2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丹阳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丹阳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开启“十三五”发展征程、全力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战略部署,回顾总结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坚持改革创新,勇于实干担当,践行新理念,实现新崛起,全力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强富美高”苏南现代化工贸名城! 创新实干的五年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丹阳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发展的五年。在省委和镇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领跑镇江、争先苏南”,同心同德、创新实干,以十项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提升,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各项事业协调并进的良好态势。 五年来,我们突出科学发展、稳中奋进,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1070.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0.1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2倍和2.3倍;工业销售收入五年翻一番,达2712.9亿元。累计新增亿元企业59家、上市挂牌企业39家,各类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46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4.6%、机械化水平91.8%,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面积占比57%。沃得、天工、大亚荣登2015年全省营业收入百强民营企业榜。工业经济发展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第28位,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8位。 五年来,我们突出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质态持续优化。积极适应新常态,全力以赴调结构、促转型,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比41%、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4.7%,分别提高16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60.7%,研发投入占比2.4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5%,提高9个百分点。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7人、省“双创计划”人才62名、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研发平台15家,新增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0家、各类高新技术企业128家。“6+1”园区加快建设,产业“三集”有效推进。创成省级高新区,开发区科创园被评为国家级孵化基地,高新区科技小镇被评为省级孵化器。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国家长江中下游农业综合试验站”落户丹阳。 五年来,我们突出区域统筹、功能提升,城乡建设扎实推进。优化城乡规划,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城乡发展水平。坚持规划引领,建立和完善规委会规程,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市镇村布局规划,编制一系列专项规划。连续三年实施30个公开承诺当年竣工项目,城乡功能进一步完善。重点片区加快改造,姜家园、城河北路西侧、万善公园等片区棚户区改造总面积53.8万平方米。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S241、S308、导皇线、丹桂路东延、齐梁路南延、南三环大桥、人民大桥等重点交通工程,改造优化西城区、开发区、高新区和眼镜城等片区路网,全面完成农村道路提档升级。新增城乡公交54条,镇村公交开通率100%。新增停车泊位3300个。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建成国际眼镜城二期、金鹰天地、吾悦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新建丹凤公园,改建万善公园、人民公园。建成职教园等一批学校,开工建设南师大中北学院迁建工程。积极推进人民医院等一批卫生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区域供水、供电、供气、雨污分流等重点基础设施。建立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大城管、数字化”的城市管理新格局。积极推进美丽宜居镇村建设,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开发区建山村创成镇江第一个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五年来,我们突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区布局规划。淘汰落后产能,关转迁化工企业141家,关闭电镀企业16家,建成电镀整治园区,46家企业入驻。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内城河、城北分洪道、九曲河(城区)护岸等一批水环境工程。新建城乡污水管网500公里。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太湖流域考核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大运河“四改三”、丹金溧漕河“五改三”基本完成。积极推进香草河、利民河、上新河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有效提升防洪排涝能力。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宕口整治和生态修复,完成练湖总体规划和上练湖企业搬迁。 五年来,我们突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按照改革目录清单,加快政策落地,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并联审批,编制公布行政权力等3张清单,在全省率先实行“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成为全省首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创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整合沿江三镇成立丹北镇,设立练湖度假区,开发区两轮区划调整到位。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土地征使用、户籍和公共财政均等化等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开放步伐,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2.3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15亿美元。 五年来,我们突出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社会民生协调发展。积极顺应群众的需求,实施一系列民生政策,办成了一大批惠民实事。五年民生平均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5.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1缩小到1.94:1。累计新增就业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社会保险覆盖率98.5%,新农合转居民医保5万人。完成两轮“扶村帮户”脱贫任务。成立市慈善总会和各镇(区、街道)分会,募集资金1.8亿元。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基本达到省定标准。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重大疾病保障和大病保险制度。建成文化广场142个,成功举办首届丹阳眼镜文化旅游节。建成全民健身中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平方米。依法治市全面推进,“平安丹阳”、“法治丹阳”建设持续深化,信访维稳工作取得实效。 五年来,我们突出从严治党、优化作风,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三作为”专题教育,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开展十项专项整治,推进中央和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作风问题整改率100%。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雅琴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完成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改进竞争性干部选拔机制和乡镇“三类人员”集中调研等工作得到中组部肯定。完成超职数配备干部清理任务。扎实推进“双型”党支部建设,5名同志被评为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在全省率先开展党员“先锋亮绩、积分管理”工作,涌现出张叶宏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构筑“1+46”全面从严治党等长效管理制度体系,强化“两个责任”,推动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市人大积极开展专项评议和述职评议,乡镇人大“三有六规范”模式、全口径财政预算监督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市政协聚焦发展热点难点,认真开展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等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尽责尽力。统一战线、人民武装、老干部、档案、党史、侨务、科普、双拥、工青妇、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促发展、团结拼搏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归功于历届市委打下的坚实基础,归功于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归功于广大企业家的辛勤付出,归功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丹部队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丹阳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积极参与、关心支持丹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担当是应对危机的法宝。面对金融风险带来的严峻考验,我们见势早、出手快,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协调机制,积极推动“破圈解链”,努力实现政银企互信重构,守住了底线,稳住了基本面。实践证明,只有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才能化解发展中的矛盾,实现转型中的提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利器。面对经济新常态,我们积极探索、敢闯敢试,不断以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实践,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第一、唯一技术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实践证明,只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才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实干是攻坚克难的关键。面对繁重的目标任务,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积极作为、不留退路,在征地拆迁、环境治理、化工企业整治等方面,干成了一批大事、难事和民生实事。实践证明,只有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才能在严峻挑战中厚植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团结是干事创业的根本。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市四套班子领导和衷共济、各镇(区、街道)勇于争先、各机关部门优化服务、广大企业家创新求变,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谋发展的奋进合力。实践证明,只有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才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汇聚起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发展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局部金融风险依然存在,财政增收压力加大;二是城乡发展不均衡性依然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不少欠帐;三是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发展后劲缺乏有力支撑;四是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环境违法违规问题时有发生;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社会治理和维稳压力依然很大;六是“四风”问题仍有反复,全面从严治党还要付出更大努力,等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解决。 肩负起实现新崛起的历史使命 未来五年,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探索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国内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过程比较漫长。尽管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重大战略机遇也前所未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稳步实施,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正式公布,区域性重大交通工程全面布局。这些叠加机遇对丹阳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如何敏锐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确保丹阳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这是我们面临的首要课题。要更好地提升区域竞争力。看区域竞争,要看大势、顺大势,在苏南和全省的大局中来考量。丹阳经济规模还不大、综合竞争力还不强,与标兵的差距越来越大,追兵的距离越来越近。经济新常态下,市场洗牌加速,实体经济发展困难,金融风险形势严峻。更重要的是,新的竞争已升级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开放竞争力、城市品质等全方位的竞争。如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新的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要更好地顺应老百姓的新期待。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市人民对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广大群众不仅期盼物质生活富足殷实,也期盼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不仅期盼社会安定有序,也期盼社会文明友爱;不仅期盼民生事业提档升级,也期盼生态环境清新秀美。如何更好地满足百姓诉求,让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获得感”,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面对这样的形势和任务,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