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国共产党常熟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2219780

大小:32.46KB

页数:3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5-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共产党 常熟市 第十 三次 代表大会 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常熟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践行五大理念打造精致城市 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熟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常熟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王飏 (2016年7月2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常熟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常熟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开拓进取,践行五大理念,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精致城市,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熟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代表中共常熟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常熟极为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在省委和苏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民生优先、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人才与文化强市、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坚持“五位一体、综合发展”总基调,自觉适应、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较好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常熟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期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9.2%;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7亿元,年均增长9.5%。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7.7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638.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554.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55.3亿元,占比超过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新增金融机构22家,期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604.9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929.5亿元。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7%,累计新增高标准农田24.6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0%;期末村均集体经济稳定性收入达606.8万元,稳定性收入低于200万元的薄弱村由2012年底的37个减少到10个。期末接待境内外游客突破1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2.5亿元,获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沙家浜和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升格省级旅游度假区。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汽车产业高速增长,“三大主导产业”年均增长13.2%;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44.3%、38.4%;累计上市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7家;期末服务业增加值达94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6%。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全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2.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0.6件,累计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30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21家驻常大学研究院;科技镇长团作用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富有实效,五年新增国家“千人计划”16人,引进培育省“双创”人才项目38个、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7.7万,获评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承担30多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任务,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财税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镇域综合执法试点、梅李镇“强镇扩权”试点、大部制机构改革、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全面推进“5张清单、1个平台、7项相关改革”,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46%,涉民事项即办件比例提高到65.7%。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关检“三个一”成功试点,口岸“三互”工作全面启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五年净增民营经济注册资本500亿元,期末民营经济累计注册资本超过1200亿元;“营改增”试点全面推进,五年累计为企业减税3.8亿元,减税面超过94.3%。开放型经济优势不断扩大,累计引进投资总额超亿美元项目18个,实现注册外资80.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5亿美元,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达到48.1%,新增境外协议投资额6亿美元,新签境外劳务及承包工程合同额7.5亿美元。五年新增万吨级泊位7个,常熟港年货物吞吐量突破8500万吨。园区经济态势良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升格综合保税区,“两区两园”创造了全市7成以上的进出口总额,吸纳了9成以上的实际到账外资。全面启动昆承湾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14家。服装城内外贸市场平台建设取得进展,期末市场成交额1312.7亿元。电子商务快速增长,被商务部认定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县(市)。 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完成新一轮镇总体规划修编,市域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三环路快速化改造全线贯通,通港路、常沙线快速化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沪通铁路常熟段进展顺利,五年新增高等级公路77.8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80公里。稳妥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建设,累计开工建设示范小区41个,竣工交付342万平方米,安置农户8600多户。“三优三保”试点扎实推进,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累计盘活存量土地2.9万亩,全市耕地保有量83.6万亩,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启动两轮“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五年环保投入360多亿元,实施103项重点工程,累计关停落后产能和不达标企业1127家,基本完成昆承工业园企业整体搬迁任务,完成上级下达节能减排任务。新增林木覆盖面积12.6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7.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67.3%,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65%。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建成苏州市美丽村庄示范点11个、康居乡村280个,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成功创建省优秀管理城市。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平安常熟、法治常熟建设成效明显,实施两轮“技防城建设三年规划”,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形成治安大防控格局,刑事案件发案数连续八年下降,成为全国县级市中唯一的普法先进“六连冠”城市。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完善,监管和整治力度持续加大,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民生保障稳步改善。持续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十二五”期间,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8%。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期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0413元和25811元,年均分别增长10.6%和12.1%。完成全民参保登记,农保转接城保近25万人,净增外来人员参保人数12.4万人,完成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810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800元,发放社保卡101万张,全市城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9.6%。启动“智慧城市”工程,制发市民卡120万张,实施新市民积分管理,累计完成积分入学入医入市民卡12万人次。五年新开工保障房1.4万多套,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52亿元。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力度加大,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办学模式,校安工程竣工面积46万平方米,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39所,世界联合学院常熟分校、崇文实验中学、游文小学等一批学校建成投用,获评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成功创建省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纵深推进,市血站迁建、中医院扩建投用,公共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100%,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启用市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市级敬老院建成投用,全市养老床位突破11000张。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南门坛上历史街区改造有序推进,江南文化艺术中心等建成投用。《凤凰的山谷》等文艺精品获全国性奖项,《让国南来·仲雍》、《南方夫子·言偃》等专著填补了吴文化研究空白。连续五年举办“江南文化节”、“沙家浜旅游节”、“服装服饰博览会”,历史文化名城效应持续放大,“常熟发布”荣获江苏政务微博影响力飞跃奖,涌现全国道德模范2位、“中国好人”13位,跨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市行列。 党的建设有力加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四风”积弊得到有效整治,各级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原市委书记惠建林同志光荣当选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认真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出台领导干部“动议比选任用”实施办法,加大对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调整力度,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不断完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提升。完善“定标网控问责”管党机制,创新“党代表看党建、市领导督党建、常委会议党建”工作机制,完成基层组织建设年全国试点,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层党建全国试点,推进法治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新农”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非公企业党组织有效覆盖率达99.4%,获评省级村“四有一责”建设先进县(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率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积极探索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建立领导干部廉洁诚信积分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各项规定,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深入开展“四项清理、一项清退”,扎实推进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加大工作纪律专项整治,广大党员干部规矩意识和机关作风效能得到有效增强。执纪审查力度持续加大,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963件,保持了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市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履行职能,全面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在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中央和省委、苏州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以及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各界人士、驻常部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常熟市委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五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形成的良好发展局面值得倍加珍惜,积累的转型发展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始终把开放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创新与开放“双轮驱动”,突出经济转型升级主题主线,布局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了一批创新载体平台,新动力正在逐步形成,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态势。必须始终把统筹协调作为重要路径。五年来,我们协调推进“五位一体、综合发展”的全面小康建设,坚定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既厚植原有优势,又增创新的优势,城乡均衡协调发展特色更加凸显。必须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基本取向。五年来,我们一以贯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自然生态修复,突出抓好城乡水环境和大气污染治理,区域生态环境“颜值”不断提升。必须始终把民生优先作为目标追求。五年来,我们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民生幸福作为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尺,做到民生有关切,政府必回应,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围绕“七个更”目标,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织密网,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必须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障。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从厉行中央“八项规定”,到寸步不让反“四风”,从扎实开展系列专题学习教育,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抓早抓小、正风肃纪,着力形成“严”的威慑、探索创新“治”的方式、建立完善“防”的机制,推动形成了勤勉务实的工作导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凝聚起全市上下共谋发展、共创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