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国共产党无锡市新吴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2219601

大小:29.77KB

页数:3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5-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共产党 无锡市 新吴区 第一次 代表大会 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无锡市新吴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立足新起点开创新业绩 打造“三个新高地”建设“强富美高”新吴区 ——在中国共产党无锡市新吴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魏多 (2016年6月1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无锡市新吴区委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无锡市新吴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十一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九次、十次全会决策部署,谋划部署我区未来发展,选举产生我区党的领导机构,立足新起点,开创新业绩,努力谱写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新篇章。 一、过去工作的回顾 1992年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复,无锡高新区成立。1995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无锡新区成立,与高新区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历经24年的开发建设和几次区划调整,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特别是2015年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复,以无锡高新区、新区为基础成立新吴区,实行高新区、新吴区“区政合一”管理体制,我区党政体制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揭开了发展历史上的崭新一页。 回顾既往发展历程,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我区成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窗口、科技创新基地和转型发展引擎,在全省开发区十年位居第二,在全国高新区始终位居前列,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获得了诸多荣誉和国家级品牌,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为全市大局作出了贡献,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一)突出外向带动,奠定了开放型经济和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实力基础。始终紧扣发展开放型经济这根弦不放,截至2015年累计吸引外资503亿美元,引进各类外商投资企业1500多家,其中52家世界500强投资了109个项目,引进省级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19家,打造了“日资高地”、“韩资板块”、“欧美组团”,建设了无锡新加坡工业园、综合保税区等外向型经济园区,形成了微电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及关键零部件、物联网、新材料和新型显示、生命科技等支柱产业集群,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初现模样,其中微电子产业规模全国第一、技术全球领先,新能源产业产出规模、技术水平全国开发区第一,高端装备制造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产品门类齐全、规模国内领先,物联网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生命科技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开发区前十强。尤其是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以来,我区坚持“产业强区”,狠抓招商引资,狠抓有效工业投入,狠抓低效土地促收促用,区域经济稳中有进。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9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7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47亿元、进出口总额完成328亿美元、到位外资完成12亿美元,以全市4.8%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全市15%的地区生产总值、18%的一般预算收入、38%的到位外资和48%的进出口总额。 (二)聚焦创新驱动,激起了创新创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良好发展势头。作为全国首批高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我区始终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发展使命,积极呼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召唤,探索构建了以人才为引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模式,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截至2015年,累计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0.5万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5人。建设创业园、软件园、微纳创新园等各类科技载体248万平方米,建设国家和省级孵化器12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5家,科技园区聚集各类科技企业总数超过1600家,园区销售规模突破300亿元。引进共建东大无锡专用集成电路研究所、中科院和无锡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院)等多家知名产学研合作体,建设和引进各类研发和工程技术中心244家,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7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79件。创新创业成效不断显现,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高新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3.5%,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 (三)加强配套融合,凸现了产城互动和城乡一体化科技工业新城形态。按照以区域开发引导产业发展、以功能配套完善综合环境的开发建设思路,以城乡规划全覆盖为先导,以空间布局优化为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生态绿色为前提,构建形成了高新园区——重点功能园区——专业科技园区——街道优化发展片区一体化开发建设格局,空港园、太科园片区、吴博园片区、工博园片区以及各类专业园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PARK经济。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沪宁高铁高新区站、京杭大运河以及多条高速公路构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国际社区、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的引进与建设增添了城市的国际化品质和元素,梁鸿湿地、吴文化广场、大遗址公园和沿运河、伯渎河慢行步道以及全区域“三横两纵一带”主干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构建了宜居宜游的生态人文环境,一座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绿色宜人的科技工业新城区跃然呈现。 (四)坚持民生优先,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共建共享的发展目的。着眼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持续实施了为民办实事工程,安居、富民、就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交通、安全等事关民生的各项工作成效明显。至2015年,累计拆迁各类房屋3286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1991万平方米,安置人口21万,城镇保障性住房率先实现全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户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全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9%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养老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15分钟体育健身圈。全区中小学全部创建成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成为全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建立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标准化建设被文化部列入示范工程。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区121个社区实现扁平化、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初步建成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平安法治系列创建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感和幸福满意度不断提升,实现新市民、原住民、外籍人士等各类人群和社会阶层和融共生。 (五)强调改革争先,保持了精简高效的体制机制优势和亲商便民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体制机制优势,探索创造了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管理模式和精简高效的决策运行体制机制,并不断推进行政管理、财税与国资管理、招商引才、科技管理、社会事务与基层社区管理、干部人事管理等各领域的改革,在全国首创动态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首创“百渠工程”和“云海计划”招商引才新模式,首创“互联网+产学研+众创空间”平台,首创科技企业“三期”管理服务模型。为营造亲商便民的发展环境,我区较早获得并不断放大市级管理权限,在企业和重大项目服务方面始终坚持领导和部门挂钩服务,在行政审批服务方面全省首创“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和“一个头”收费的“三个一”创新服务体系,率先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推行行政许可(服务)“三集中、三到位”,率先推行部分前置审批“告知承诺制”、项目技术审查“先批后审制”、项目并联审批、重大项目“容缺预审”、建设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等具体改革举措,彰显了优质、便捷、全方位的营商理念,赢取了加快发展的“高新区速度”。 (六)强化党建引领,铸就了高新区精神品质和党建工作品牌。区党(工)委把党建作为主业主责,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抓发展以抓党建为引领、为保证,不断强化机关、园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等各领域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党建创新工程,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并以“党群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长江路党建服务联盟、外资企业党群服务联盟,初步探索出外资企业党建工作新路,打造了新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品牌。始终坚持思想理论武装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了“开放、创新、务实、担当”的高新区精神和“812”精神。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坚持惩防并举,构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了全社会对机关作风效能的满意度。区党(工)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民主政治建设,探索了具有高新区特色的人大、政协、统战等工作新路子,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有序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了应有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工)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聚焦解决“四风”问题,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和遵守中央提出的“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等要求,严格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特别是以案为戒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规范管理,加强预防和惩治腐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建工作取得新的发展。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真切关心下取得的,是在高新区历任创业者建设者打下的工作基础上取得的,是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与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无锡市新吴区委向全区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和支持我区开发建设的上级领导和各界人士,向曾经奋斗在高新区热土上的历任创业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24年,我们深深体会到:推动我区事业继往开来,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牢牢把握好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为立区之本,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扎实实走内涵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民生为纲统筹各项工作,奋力推进城乡一体、产城互动,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继承和发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使改革开放成为我区永葆青春和活力的发展之源;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必须始终坚持和弘扬高新区精神,以主人翁的姿态,解放思想、实干担当、勇于超越,保持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 成绩显著,经验弥足珍贵,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业发展不够,科技创新成效不够突出,城市功能配套、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管理执法体系不够健全,机构编制人事管理不够规范,社会管理薄弱,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党的建设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开发区早期创业精神有所衰减,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少数党员干部不接地气、脱离群众,心浮气躁、作风不实,思想守成、锐气消钝,为官不为、庸政懒政,“四风”问题仍时有发生,甚至理想信念动摇、贪污腐化。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以建制区组建为契机,在新起点上开启我区发展新征程 成立新吴区,是市委立足新常态,从全市大局出发,着眼于明确我区行政法律主体地位和高新区健康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次经济社会管理模式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是原有体系流程一次前所未有的颠覆性重构与再生。全区上下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