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三
纪录片
表彰
活动
主题
论坛
演讲
在第三届纪录片表彰活动主题论坛上的演讲
在第三届纪录片表彰活动主题论坛上的演讲
田 进
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中国纪录片行业的优秀创作人才和管理部门、制作机构、播出机构、行业协会代表齐聚长沙,共话发展大计,见到大家很高兴。首先,我代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大家致以诚挚的问候,向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繁荣中国梦主题创作,推动纪录片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题目。观察中国纪录片发展曲线,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大力推动中国梦主题创作的这几年,恰好也是国产纪录片发展势头最好、公众关注度最高的一段时期。我想,这并不是一种巧合。中国梦主题创作是深化中国梦主题宣传的需要,也是推动纪录片发展的有效举措。在选题谋划、精品创作、政策引导、扶持机制等各个方面,中国梦主题创作都给纪录片健康发展带来有益启示,其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发扬。
现在,从中央到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纪录片发展。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纪录片创作,强调纪录片的作用不可小视;强调讲好中国故事,纪录片是很好载体;强调要把抓好纪录片作为一项传播工程,统筹研究,从题材规划、政策措施、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纪录片如何健康快速发展,更是广大纪录片人关心的话题。今天,我想结合开展中国梦主题创作实践,从责任担当、精品创作和扶持引导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以“书写时代、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提升中国纪录片的境界和品格
一段时期以来,《百年潮·中国梦》、《水脉》、《中国人的活法》、《追梦在路上》等一批聚焦中国梦主题的优秀国产纪录片引起广泛关注、产生巨大反响,这些作品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扣准了民族命运的脉搏、抓住了时代发展的主题、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共鸣。
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创作,其价值不仅仅在于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更在于影响和引领了纪录片创作的风气,让纪录片人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和方向,明白了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使命和担当。
纪录片具有很高的思想教育价值、文化传承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国际传播价值。以真实、深刻、感人为本质的纪录作品,应当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国家留影像,为历史作年轮。只有清醒地认识到“书写时代、服务人民”的使命担当,纪录片才能行之久远、境界高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有什么样的担当,就有什么样的境界;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有什么样的作为。中国纪录片的繁荣发展,同样需要追求境界之高远。欲有传世之作,必先有济世之心。中国纪录片和纪录片人要警惕“拒绝崇高、逃避责任”的创作倾向,不能自我陶醉、孤芳自赏,沉溺于小悲欢、小格调、小情怀。无法告别这种“小”,就不会产生感知时代、影响时代的“大”作品。使命担当、境界情怀是“精神钙质”,具备了这种“精神钙质”,纪录片事业和产业发展才能筋骨强壮。具体而言,追求高境界,树立大情怀,在中国纪录片和纪录片人身上要有“五个体现”:
一是体现价值底色。纪录片是一种价值传播,必须坚持“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用精神价值洗涤人的灵魂,提升人的素质。失去了价值内核,纪录片也就失去了思想冲击力。要坚持正确价值方向,自觉贯穿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中国纪录片具有鲜明的价值底色。要自觉加强价值引领,崇真、向善、求美,不断提升思想高度,用精神的力量去感染人、感召人。
二是体现时代风骨。“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纪录片要展现一个时代的风貌,也要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们正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发展,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素材。中国纪录片要立潮头、唱大风,忠实记录、深刻反映、艺术再现这个恢宏时代的巨大变迁,聚焦时代主题,奏响时代强音,以昂扬之气、奋进旋律,激励人民投身改革实践,拥抱伟大梦想。
三是体现百姓情感。情怀之大,集中表现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中国纪录片人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怀百姓情感、写百姓生活,反映普通群众的喜怒哀乐,展示普通群众的精神风貌,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
四是体现文化根脉。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纪录片创作要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将传统文化元素纳入视野,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开掘,呈现一批内容有含量、形式有创意的纪录作品,传承文化根脉、弘扬中华美德。
五是体现宽广视野。纪录片创作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既要有中国气派,又要有国际风范,要积极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的文明成果,充分考虑跨文化传播,在故事选择、情节设计、细节呈现上主动适应国外主流观众的收视习惯和文化心理,努力做到融贯中外、兼收并蓄。
二、以“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高度自觉打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对于纪录片健康发展而言,最根本的同样是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总局组织实施中国梦主题重点作品创作,目的就是打造几部代表国家水准、产生广泛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可以说,在打造精品方面,中国梦主题创作有不少好经验、好做法。我觉得,概括起来讲,这些中国梦主题纪录片优秀作品,无一例外都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创作尚且需要生活滋养,以真实纪录为职责的纪录片创作更须臾离不开生活和人民。我知道,今天在论坛上介绍经验的两个创作团队,他们的作品《中国人的活法》、《追梦在路上》是现实题材纪录片的标杆作品。一定意义上,这两部作品都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回馈。《中国人的活法》团队拍摄“中国人的一天”,为了完整呈现每个人物的真实状态、命运变化,52分钟的节目,从东北到海南,从西藏到上海,近十个摄制组、三十余人的摄制团队在十几个省份陆续拍摄了十个月左右的时间。《追梦在路上》团队跟拍一个人物往往一跟就是一两年,为了拍摄一个故事蹲守几个月也是常事。不仅现实题材纪录片需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其他题材同样如此。就拿历史题材来说,打通历史与现实内在通道,赋予历史作品现实关怀,也必须从广大人民、从广阔社会生活中发掘素材、汲取力量、激发灵感。一位拍摄抗战题材纪录片的同志讲,他前期看了很多历史资料,始终找不到感觉,到革命老区采风后,听老八路、儿童团一讲,情感一下受到了触动。那些历史资料中的文字、图片,仿佛一下有了生命,顿时鲜活起来。搞纪录片创作,希望大家都能走到生活深处,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惟有如此,才能找到动人情节和典型形象,才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二是坚持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打造“三精”作品,关键是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精品力作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无不是倾注心血的产物。现在,之所以叫得响的佳作还不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潜心创作不够、精心磨砺不够。心浮气躁,赶进度、赶场子,不花时间体验,不下功夫琢磨,是不可能拍出好作品的。很多选题本来不错,但因为创作者态度不认真、功夫没下够,拍出来的东西让人看不下去,白白浪费了好题目,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前一段时间,我去参加《大国工匠》研讨会,被8位平凡的工匠深深震撼。这8位工匠是普通的钳工、焊工、捞纸工、錾刻工,他们只掌握一项技能,却用一生的精力和心血把这门技术钻研到极致。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精益求精的普通匠人,中国制造的工业水准才有了坚实保障。中国纪录片人也应学习这种匠人精神,把提高质量水平摆在突出位置,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气力,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孜孜以求、辛勤耕耘、用心创造,打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纪录精品。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进入互联网时代,观众的认知心理、知识结构和接受习惯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必须把创新精神始终贯穿到创作生产全过程,赋予作品更多时代气息和现代魅力。在叙述方式上,要进行故事化表达,善于发现真实的、正在进行的、日常的故事;善于捕捉生动的、鲜活的、接地气的镜头,做到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避免标签化、概念化、说教化。在呈现方式上,注重科技运用、增强科技含量,要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强化艺术表现、提升艺术魅力,使画面呈现、情景再现、特技效果都达到相当的高度,从而成功地将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表达融入电视审美的细节中。
三、以“统筹谋划、顶层设计”的战略思维营造纪录片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强统筹谋划、顶层设计,通过政策效应激发发展活力,是近年来纪录片繁荣发展的重要经验。2010年以来,总局专门出台了《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实施了国家专项扶持资金、季度推优、年度评优、题材公告、作品展播、重点项目规划、专业频道上星、卫视每天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等10余项政策和具体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国产纪录片的发展。
特别是在推进中国梦主题创作的过程中,总局发挥作为政府部门的调控作用和政策杠杆的撬动作用,不断完善创作引导、播出鼓励、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比如,我们有效发挥政府资金的引领辐射作用,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中国梦主题创作;又比如,我们成功组织全国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和几个纪录片专业频道开展中国梦主题短纪录片展播活动,探索出有效发挥优秀作品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新模式。
当前,纪录片发展势头良好,我们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要求,把抓好纪录片作为一项传播工程,统筹研究、系统谋划,进一步加大扶持引导,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生动局面。下一步,我们要着力强化以下六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加强题材规划力度。主要是围绕实施“纪录中国”工程,突出系统性、科学性,进一步做好题材规划。要认真研究并组织实施重点纪录片未来五年选题规划,紧紧围绕中国梦主题和“四个全面”重大战略部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反映中国人生产生活和精神状态的现实题材为重点,系统介绍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成就,对内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增强“三个自信”,对外客观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回应国际重大关切,展现良好形象。
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今年开始,着手实施“百人百部中国梦短纪录片”的“双百”计划,扶持纪录片从业人员和爱好者创作反映中国人奋斗故事、展现中国人精神风貌的短纪录片,并通过抓作品培养和发现人才。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开展纪录片“进军营、进校园”活动,培养潜在的纪录片观众群体和创作人才。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加大财政投入,科学配置扶持资金,激发制作机构和作者创作动力、潜能和责任心,尽可能提高作品成功率。如,扶持资金可考虑分前、中、后三期投入,每个阶段验收后才给予进一步的投入;组织优秀作品展播可采取政府购买一次性播映权的方式,有效保护创作者的收益和积极性。同时,积极争取有利于纪录片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建立纪录片发展基金。
四是加大市场培育力度。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坚持播出权特许经营的前提下,研究推动纪录片制播分离的措施,培育纪录片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开发市场潜力、激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