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1
全市
科技工作
要点
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
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
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优化科技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提出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中心工作部署,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理念打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通道,统筹抓好项目、平台、人才、资金、服务等创新要素协调发展,构建和优化“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发展、协同有序的具有区域鲜明特色的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举全局之力推动全年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城市经济凤凰涅槃、加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主要工作目标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省对市指标考核、创新平台建设、“双招双引”、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取得新突破;突出实效、创新模式举办科技活动周、各类科技创新论坛、研讨会、交流会以及第二届中国(淄博)新材料产业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等系列活动。
三、重点工作
1.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建工作专班,扎实推进重点工作落实。一是总结“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经验,科学高质量编制《淄博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凝练提出全市科技创新发展重大任务和战略举措。二是梳理完善现行科技创新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构建覆盖各类创新主体、涉及科技创新各关键环节的“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环境。三是聚焦贯彻落实全市“落实突破年”工作部署,围绕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服务提升,组建工作专班,重点攻坚,精准破题,力求取得新突破。四是健全省对市综合考核工作推进机制,围绕省对市考核指标,早谋划、勤督导、常调度、抓落实,力争我市科技创新指标考核争先进位。
2.聚力推进“国字号”高端创新载体建设。一是围绕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坚持“以创促建、以建促创”,积极对上争取,学习借鉴先进市创建工作经验,编制完善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方案和详细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创建进程。二是按照“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典型带动、梯次推进”的思路,启动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跃升工程,加强县域科技创新综合能力监测,支持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梯次创建国家创新型县。三是鼓励现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提档升级,指导淄川区高水平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3.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攻坚专项行动。一是强化宣传引导,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意识,提升企业科技管理能力和水平,规范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形成创新的自觉。二是聚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重点科研机构,建立研发投入重点企业服务机制。设立区县服务工作站,每个区县培养明确1-2名骨干专职专责人员,提升年报数据的准确性,做到“应统尽统”。三是推进实施局领导区县挂包工作机制,强化督导调研,开展面对面指导服务。四是突出研发经费投入正向激励导向,加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财政后补助等优惠政策的落实,激发企业、科研机构加大科研投入的积极性。
4.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质培优”再提速。切实增强平台思维,坚持系统观念,构建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三量并进”的创新平台建设发展模式,形成对产业发展的链式支撑。一是“优存量”,完善对现有平台的动态管理及科技服务机制。建设运营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撤销备案,服务效能低的限期提质整改,优秀的优先支持转建新平台。二是“扩增量”,新建一批高质量创新平台。大力推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启动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建设。加强对企业自建或共建研发平台的支持和培育力度,重点支持院士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高质效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新型研发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从事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三是“提质量”,提升创新平台综合服务效能。围绕科技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需求,推进全链条式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按照“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模式,在部分区县开展科技企业孵化链条试点。加速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淄博分院)效能发挥,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标杆。打造培育一批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5家。
5.加大对上争取工作力度,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坚持新经济发展思维,紧扣市委、市政府关于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的决策部署,以产业链、供应链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并举,推进产业创新链条布局,加大“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力度,聚力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一是做好2021-2022年厅市会商对上争取工作,争取更多省创新要素资源向淄博汇集,在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二是加大科技项目储备、遴选、建设力度,提早谋划,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省级及以上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经费支持。三是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发展的氢能、无人驾驶、汽车轻量化、数字农业、人工智能等产业,加大科技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省级以上创新联盟、创新集群落户我市。四是支持企业面向市场需求,选好科研攻关方向,联合高校院所牵头组织实施一批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创新项目。
6.加快培育科技强企方阵,助推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发展。遵循科技企业成长规律,按照不同阶段成长特点,精准制定扶持政策,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一是强化政策红利释放与落实。加大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强化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小升高”财政补助等普惠性政策落实,助力企业快速做精做强做大。二是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主体规模。采用“育苗造林”式培育,扶持一批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三是推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工程。将2021年作为高企培育工作“质量深化年”,制定启动实施以“培育规上企业成高企、培育现存高企上规模”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工程的意见,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持续推进区县挂包督导机制,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制度,对创新实力强、科技优势明显、产业化程度高的企业进行重点培养,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800家。四是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鼓励支持大企业和“排头兵”企业构建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助力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哪吒企业等新经济企业的培育。
7.聚力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环境,增强创新资源集聚力。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循环结合,构建开放融合、共赢发展的科技交流体系,推进科技合作提质增效。一是高水平开展科技“双招双引”活动。找准项目和人才的结合点,做到招项目必定招人才,招人才必定有项目。全面提升“新材料名都”城市品牌影响力,高标准举办第二届中国(淄博)新材料产业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重点城市科技周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将活动举办贯穿到全年,着力打造成为全市高质量“双招双引”特色品牌。二是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化与济南等6地市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依托省会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主动对接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科创+智造”融合发展示范带,共建省会经济圈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共同体。三是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合作。加大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交流合作力度,全面落实与中科院有关院所,北京工商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北化(淄博)产业技术验证基地、山东科技大学淄博产业技术学院、青岛大学淄川纺织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专业平台落地建设。四是持续深化市内外校城融合发展。建立市内外高校院所服务淄博产业发展贡献度动态跟踪评价通报机制,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支持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校企合作平台、实训基地等。探索企业“发榜”,高校“揭榜”的校城融合计划项目组织形式,提升产学研高效深度融合能力。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组织开展“高层次外国专家淄博行”活动,年内举办3场左右外国专家招引专场,新建1-2家具备国际科技交流、企业孵化、人才引进等资源聚集能力的海外引才工作站和创新创业基地。
8.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构建“引育用留”链条式科技服务模式。持续强化“人才金政37条”相关政策的宣传与落实,推进市场化招才引智,精准高效引进培育各类人才,开展聚才、育才、用才的“组合拳”式科技服务,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点线面相结合的“招才引智”工作新格局。一是加强高端人才团队引进培育。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优势学科)”等引才模式,加大“一事一议”高端人才、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等“高精尖缺”人才引育。二是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以赛代评”举办第二届“齐心共创•赢在鲁中”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对创新创业人才、优质创业项目“分类定策”培养和扶持。三是健全人才市场化引进机制。探索企业、行业协会、人才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市场化引才机制,提升引才用才效率和针对性。四是组织实施好各类人才工程。做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淄博英才计划、淄博杰出精英等重点人才工程、“树标对标夺标”科技领军人才代表的遴选工作,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淄创新创业。五是加强海外科技人才培育。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做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工作。组织实施“淄博市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海外工程师计划”,引进10个以上高端外国专家和海外工程师。
9.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研管理服务体系,构建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一是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支持方式。根据全市整合科技资金的意见,找准优势产业,突出龙头骨干企业技术需求,强化资源聚集供应,探索竞争性分配、普惠性政策和奖补等多种更加灵活有效的资金支持方式,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快推进骨干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强、传统产业做新、新兴产业做大。二是探索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管理方式。优化市级科技创新计划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市级各类别计划,科学拟定申报指南,加快推进科技评审专家库功能的完善提升,完善评审配套措施,简化项目管理流程,加强项目承诺制管理,提高项目实施质效。对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实施的创新项目,分类给予支持。借鉴学习深圳、合肥等先进城市的改革创新经验,探索推行“揭榜制”“挂帅制”“擂台赛”等科技项目安排机制,构建“能者上、优者奖”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管理机制。三是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加快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强化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联合惩戒机制,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实行严重失信行为“一票否决”,构建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10.搭建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一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依托中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