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红色旅游
融合
发展
工作汇报
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汇报
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结合长征文化资源的空间线性分布特征、交通路网等因素,统筹连片区域红色资源开发,创新构建“一心·两带·六核”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格局,唱响“红色胜地,大美**”文旅品牌。2022年,评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
一、做好顶层设计,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一是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健全革命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开展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和定期排查,及时公布革命文物名录。全年争取文物保护项目经费1489万元,相继发现红军战地救护所、红军宿营地、战场等遗址13处。湘江战役旧址第三、四期修缮工作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二是深入发掘红色文化内涵。加强与桂剧、彩调、现代舞台剧结合,邀请国家一级导演和桂剧名家来现场指导排练桂剧《战地产房》,积极开展第十一届广西剧展及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将红色文化以视听、沉浸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不断提升红色展陈水平。加强文化创作,出版各类红色书籍。精心培育高素质红色文化宣讲队伍,开展重走长征路、长征故事进校园、湘江烈士祭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全县36个单位、邀请央广网、广西频道等直播团队30余支深入**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才湾镇毛竹山村、凤凰镇和平红军小学、凤凰嘴渡口等地,开展直播近200场次。
二、推动“红色旅游+N”融合发展,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一是推动红色旅游+文化。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湘山文化、农耕文化,突出文化主基调,以红色景点保护开发、文艺作品创作演出为抓手,强化文化与红色旅游有机融合。加快湘江忠魂剧院建设,打造一批红色演艺。建立红色师资库、红歌教学库、视频音像库、图书教材库和研学基地库等“五库”,丰富红色旅游多样性。吸纳200余名专家人才充实到师资库,编排《血如花》《诵读聂荣臻红色家书》《匠人匠心》等优秀党课23期,收集整理红歌100余首、影片100余部、“红色印记”图片100余张。二是推动红色旅游+乡村振兴。以全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自治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为依托,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电商、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打造工业小镇、旅游小镇、商贸小镇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依托才湾镇南一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强化人居环境改善,实施全县自然村全域基本整治,打造南一、大坪、鲁水以及才湾、凤凰等一批红色旅游重点村(镇)。才湾镇南一村和邓吉村荣获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才湾南一村、绍水柳甲村等2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三是推动红色旅游+研学。扩展“红色+培训研学”“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业态,壮大红色教育培训产业,拓展研学旅游市场,实现红色旅游与研学融合。建设红色教育基地,争取打造湘江战役干部学院。与区内外高校、党校等合作,加强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开发研究,着力打造理念研究和创作基地。打造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至毛竹山村、两河镇鲁水村至石塘圩等8条现场教学线路,2021年以来,全县红色旅游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四是推动红色旅游+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向上争取水利项目资金1.54亿元,全力推进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建设。以**县湘江战役沿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历史遗留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项目为依托,提升“红色湘江”文旅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稻米、稻渔农业产业园区、米粉小镇科技化、链条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
三、完善基础体系,优化红色旅游发展环境。一是健全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加大旅游交通路网建设,新建湘江两岸红色旅游步道120公里,修缮红军长征步道150公里。提升纪念园至屏山渡、大坪渡至安和文塘等红色通道,拓宽主干道至各红色旅游景点道路。开辟纪念园经屏山渡至古岭头、纪念园经桥渡至炎井等红色旅游专线。配套完善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红色驿站、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成功创建了城西客运站三级**旅游集散中心、天湖三级旅游汽车营地。二是强化红色旅游人才培育。制定红色旅游专业人才引进激励政策,探索红色旅游特派员制度,引进培养历史研究、文物保护、建设规划等方面人才队伍。制定红色旅游人才培训计划,完善讲解员队伍培养体系,以“五好”标准建强讲解员队伍,实行讲解员星级评定和积分制度,以优厚待遇吸纳培养高素质人才。三是完善红色旅游治理体系。出台《**县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和红色文化旅游管理实施办法》,成立**红色旅游协会,统一品牌化管理,提升旅游经营者品质意识与标准化意识,促进行业规范化运营管理。建立旅游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旅游综合执法队伍,设立红色资源传承发展法律服务站,提高行业监管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