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层党组织
建设
推进
会上
讲话
在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全县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围绕选人、管人、育人、留人四个环节,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前面,x同志通报了今年以来全县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情况并作了部署,讲的很好,我都同意。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肯定成绩成效,正视短板弱项
近年来,我县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形成一些有益的思考与启示。
(一)切实强化示范引领。一是发挥“大党委”示范作用。以x为试点,将地域相近、产业关联度高的村落,联合成立片区党委,每个片区党委书记由所在乡镇党委委派,其他党委成员由组成村党组织骨干担任。在片区内各村发展党员时,由各村党组织将酝酿推荐的对象提到片区党委来讨论商定后,报乡镇党委议定;若发展党员对象为村干部的近亲属,则需提级向县委组织部报备。同时,由片区党委统筹片区内发展党员名额,全力将片区内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避免“一人一村”说了算。二是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以x为试点,建立农村青年人才信息库,对辖区内的优秀青年信息实行“一人一档”跟踪动态管理。同时,试点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全力把信息库内成熟的、但未被村级党组织列为发展对象的优秀青年人才吸收到青年人才党支部中。目前,已吸纳优秀青年人才x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x名,接收青年党员x名。下一步,将逐步择优选人,派回所在村,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三是建立企业商会党组织。以x为试点,对辖区内各企业的党员数量、结构等情况进行排查登记,对符合条件的,成立企业商会党组织,由该党组织直接负责对企业内有意愿入党的本乡本土优秀青年员工直接进行考察、培养,拓宽员工入党渠道,为村级党组织储备一批有文化、有技能、有眼界的后备力量。
(二)切实强化制度保障。一是强化薪酬激励。结合村(社区)工作实际,制定年度履职项目清单,把党建工作、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村级产业项目发展、乡村建设等作为履职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实行薪酬与履职绩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捆绑,对上年度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增长率达到要求的,可提取最高不超过增收部分的x%作为村干部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奖励金,使村主干待遇由原有的“同岗同酬”向“多劳多得”方向转变。二是推进队伍整合。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职,减员增效”的原则,重新核定“六大员”职数并重新聘任,优先考虑村主干以外的村“两委”成员兼任“六大员”,将岗位职责和薪酬集中到村“两委”身上,使工作表现好、履职能力强的村“两委”成员基本报酬逐步达到村主干的x%,打造半职业化村“两委”班子,这样既能实现村“两委”队伍的强化,也能实现多个岗位的高效履职,又能有效避免将岗位当作村主干竞选的筹码。薪酬待遇普遍提高,人员积极性和队伍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强化督查检查。实行巡察全覆盖的基础上,建立村级监察“三员”、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机制。结合农村“六大员”整合,建立村级监察“三员”机制,实现县财政未增加投入的同时,强化村级事务的监管。一是设立村务监察员,严格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准入标准,把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列为村务监察员,重点对村委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由村务监察员兼任;二是设立村级助理监察员,从“六大员”中择优选定人选,对村级事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三是把责任心强和热心于村级事务的村民聘为特约监察员,以兼职形式履行监督、咨询等相关职责,参与村级调查研究、监督检查等工作。
(三)切实强化人尽其用。一方面,强化学习教育培训机制。着力推动“一肩挑”队伍建设,实施五年行动计划,建立“年、季、月”学习培训机制,加快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水平。每年分批次组织外出学习培训,重点学习发达地区村组织建设先进经验,抓紧补齐“视野不宽、专业不强”的短板,推动“一肩挑”主干走出去看、坐下来学、带回来用。建立强村带弱村机制,由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的村挂钩帮扶一个综合实力较弱的村,每季度开展帮扶实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村主干绩效管理,推动“一肩挑”主干之间沟通协作,共同发展。以乡镇为单位,每月轮流开展“一村一主题”现场观摩学习活动,推动“一肩挑”主干比学赶超。同时,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党校、廉政教育基地等平台,定期开展村干部学习培训,并将法律法规和纪律规范纳入学习培训重要内容,不断推进村干部懂法、知法、守法。另一方面,强化人人参与乡村治理。让外来人员在村里享受和本地村民同等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和政治待遇,积极鼓励引导“新村民”与老村民深度融合,参与到乡村的治理中来,进一步增强了“新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长期驻留生活创业的意愿,同时也增添了基层组织的活力,凝聚了基层治理合力,营造了有情怀有温度的新型农村社区。
虽然我们开展了很多不错的探索和实践,但是我们仍发现不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选人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党员存在“近亲繁殖”现象。一些村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常常是党组织书记一人说了算,发展的党员也多是党组织书记的亲戚、朋友,使得优秀的对象想入党却“无门”可投、“无路”可走。二是党员“老龄化”日趋明显。全县共有农村党员x名,其中:50岁以上党员x名,占比高达x%;35岁至50岁的党员x名,占比为x%;35岁及以下的党员x名,占比仅为x%;全县x个村,50岁以上党员占比超过50%的村有x个,35岁以下党员占比超过30%仅x个。三是后备干部储备不足。村级党员人数少、结构不合理、后备干部储备不足等现象较为普遍,致使有些村在换届选举中出现了不得不在“矮个子里挑将军”。
(二)管人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村主干干事创业积极性不高。近年来,村主干薪酬待遇虽然实行“基本薪酬+绩效奖励”的模式,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未制定完善的绩效考评办法以及人情等外部因素干扰,普遍存在绩效奖励“普发”现象,导致村主干“同岗同酬”,干事创业积极性不高。二是传统“六大员”作用有所弱化。近年来,随着村级管理服务要求不断增多,农村“六大员”队伍持续增加,但“六大员”岗位设置分散、待遇较低,人员积极性不高,财政投入资金较大,且大部分“六大员”长时间不在本村生活,管理难度大,岗位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基层腐败多发。今年以来,x县纪委监委共受理问题线索x件,其中:涉及村干部的问题线索x件,占比x%;新立案件x件x人,其中:涉及村干部x件x人。问题集中表现在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承揽工程,套取、虚列工程款,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
(三)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村“两委”班子成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人口加速向城市聚集,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弱病幼”,虽然换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学历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仍有县x%的村主干学历在大专以下,视野不宽、专业不强等问题仍较为普遍,特别是有些村主干思想陈旧、能力不足,“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同时,不少村“两委”班子成员法律意识淡薄,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率偏高。
(四)留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新村民”对乡村的认同感、参与感和归属感不强。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吸引了众多“新村民”来村里定居、创业,也给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注入了活力,带动了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在村级换届前,我们对“新村民”的留用问题开展专题走访调研,发现“新村民”到村里长期定居后,因为不是本地村民,无法享受和本地村民一样的教育、医保等政策,无法参与村级选举、村庄治理,遇到问题有时“投诉无门”,从而对乡村的认同感、参与感和归属感不强。
二、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常态长效
(一)坚持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先导性、基础性工程,要千方百计把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壮大党员队伍这个“蓄水池”,“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但培养一名党员,要经过5个阶段25个步骤、历时3年时间,程序繁琐、历时较长,而县、乡党委“一把手”的任职时间往往要短于这个时长,这又需要地方党委“一把手”站在关乎事业成败的高度,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抓紧抓实发展党员工作。
(二)坚持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村级组织换届实现“一肩挑”后,村级组织和村主干的权力运行将更加集中,加之乡村振兴各类资金不断下沉乡村,既让乡村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新一届村“两委”提供了充分展示才能的平台,同时,也增加了村干部的岗位风险。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党的建设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加以系统关注和改革,既要在选树先进典型、提高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等方面关怀激励干部,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和热情;又要在勤政、廉政等方面严格监管干部,确保干部在干成事的同时不出事,努力打造一支肯干能干、清正廉洁的村居干部队伍。
(三)坚持不断大力培养后备干部。村级后备干部是村干部的“接班人”。要从思想上坚定“今天的培养是为了以后的使用”的理念,结合各地实际,认真分析村居干部队伍学历、年龄、工作经历等结构,坚持有规划、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梯队培养,大胆把优秀的人员纳入后备人才,安排到急难险重的一线岗位,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干部,提升干部社会治理能力,为持续加快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坚持不断探索留用贤才机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将持续迎来外地到村定居的“新村民”。但“新村民”的入驻往往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是我们留住他们的关键。我们可以尝试在加强“新村民”生活保障、提高“新村民”政治待遇、推动“新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机制探索,充分发挥“新村民”的理念、思维等优势,带动“老村民”增产增收,积极推进外地“新村民”、“老村民”之间的有机融合,以实现新老村民的融合共治、发展共享、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