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发奋
读书
学求益
商会
活动
开讲
座谈
会上
讲话
发奋读书,为学求益——在商会“读书活动月”开讲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奋读书,为学求益——在商会“读书活动月”开讲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会员,各位企业家:
**商会决定,在全体会员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这是一件政治站位高,大得人心,有着深远意义的大好事。商会领导要我在今天的读书开讲座谈会上发个言,来个抛砖引玉,我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今天,我想主要同各位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问题。讲话的题目叫发奋读书,为学求益。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
一、为什么要多读书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叫书?书是人类传播和记录知识的重要工具,是人类交融感情、传承知识、获取经验的重要媒体,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书有两种,一是有字的书,一般指装订成册、印有文字的纸张集合体,或录制在电子板上的音像制品;一种是无字的书,指自然界和人本身所包含的信息,不是用文字符号等表述的,一般指人类的实践活动,劳动创造,行为准则,道德风范,英雄事迹,民俗风情,民间故事等等。我们今天所说的书,主要是指第一种。无字的书下次有机会再讲。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号召50周年。1995年联合教科文组织又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至今已走过27个年头了。近几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倡导全社加强阅读学习,把读书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生活,做到爱学乐学。当前,一个全民读书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全国人均阅读纸质书本4.76本,电子图书3.3本,均较上年有所提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的*,全民读书也率先走在前面。去年全市人均阅读图书20.5本,其中纸质书本8.8本,电子图书11.7本,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读书热潮的兴起充分说明,阅读已成为一种渴望和追求,读书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那么,阅读到底有什么好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阅读是民族复兴、国家振兴之举。
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又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华大地不断遭受外敌的入侵,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面临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悲惨命运,中华文明也遭遇存亡绝续的严竣挑战。造成这种苦难境地,除了当时政治腐败,经济衰弱、国力空虚、朝廷无能等原因外,就是人民知识贫乏,思想愚昧,长期处于一种被奴役、被禁锢的状态,长期受君权、神权、族权的统治。直到“五四”运动,一批觉醒的知识分子,联合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冲破思想牢笼,发起新文化运动,打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提供了条件。“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又是一场唤醒民众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一批革命知识分子以先知先觉带动后知后觉,以先进思想唤起民众觉醒,以知识的力量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最近,我反复看了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深受教育和启发。特别是剧中有几处情节发人深省:一是为了唤醒民众,李大钊等革命先贤,冒着白色恐怖的风险,到北京、天津、沈阳等地的工厂,举办工人夜校,教群众读书识字,传播革命真理;二是陈独秀举办的《新青年》杂志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刊物;三是毛主席主办的《湘江评论》,旗帜鲜明地主张“彻底研究学术,努力追求真理”,庄严宣布,“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一时间,《湘江评论》成为了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刊物,成为了引领新的思想潮流的坐标。这就彰显了书刊的无比重要,知识的无比力量,也彰显了阅读的伟大意义。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应加强学习,研究变局,把握变局,应对变局,承担一个中国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当今时代,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发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献计出力。
第二,阅读是育才成才的必由之路。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凡读书用功,成绩优秀者,定可成为仕大夫,必有出息。历史和现实证明,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我国,从隋朝开始就实行科举考试制度,就是通过严格考试,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只要发奋读书,就有可能金榜题名,中上状元,然后到朝廷任职,一身荣耀。晚清重臣曾国藩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被清朝当局委以重任的。他从14岁开始,先后9年,历经7次考试,到23岁终于考上秀才。还有大清名臣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青云直上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从工人、农民和军队中培养和选拔了大批干部,解决了燃眉之急。但这批工农兵干部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选拔干部要坚持“四化”方针,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977年又恢复了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为培养和选拔人才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这些举措的核心,就是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为学求益,广开才路。恢复高考后,全社会的学习气氛大大增强,特别是青少年求学若渴,一大批人才也随即脱颖而出。据有关部门统计,恢复高考后,累计毕业的本科生共达1亿2200多万人。这些学生大都成了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特别是一些知名学府,更是成为了培养人才的智库和“摇篮”。据清华大学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清华毕业或曾在校工作过的校友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30人,工程院院士144人,两弹一星功勋章获得者14人,省部级以上干部280人,其中曾任和现任的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分别是:现任1人,即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曾任8人,即: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朱镕基(国务院总理)、吴邦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官正(中纪委书记)、黄菊(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国务院副总理)、宋平(中组部部长)、胡启立(中央书记处书记)。其他大学如北大、交大、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为国家培养的各类人才,也非常可观。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读书对我人生的影响和成才的至关作用。我于1937年生于长沙,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爆发,国难当头,民不聊生。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我家被烧得精光,沦为难民,被迫逃到*,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直到1949年解放。当时由于家境贫寒,上不了正规学堂,便在乡下苦读私塾,先后读了五年,熟读了《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启蒙读本,通读了《论语》、《诗经》等“四书五经”。这些经典古书,为我的文学功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1953年,我在没有读完小学的情况下,以同等学历的身份,以作文较高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一中。1956年被保送到株洲第一航空工业学校。毕业后先后在331厂团委和党委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1962年10月,当时的湖南省委军工部,按照国务院分管国防工业的贺龙副总理的批示,就331厂生产的一架军用教练机的发动机在某航校飞行训练时发生故障一事,派了一个工作组到厂进行调查,要求抓住此事开展质量整风,进行全面整改,责成厂党委写出专题整改报告。厂党委办派我全程陪同,参与调查,并要我负责专题整改报告的起草工作,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调查组离厂前,厂党委的专题整改报告也打印成稿,厂领导看了很满意。上报省里后,省委军工部的领导看了也很满意,认为写得很好,得知是我执笔的,便于1963年2月,点名将我调到了省委军工部。后来又调到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政府办公厅等多个重要部门,单独完成或参与了省委、省政府许多重要会议的工作报告、领导讲话、指示决议、情况通报、调查报告等文件的起草工作,获得各方面的好评。说实话,如果我没有读那些古书,就很难写出当年厂党委那份像样的整改报告;如果没有这份整改报告,我也不可能一下调到省委机关,也没有后来的人生辉煌。这就是读书改变命运的有力证明。
第三,阅读是修身养性之道。
修身养性既是公民自身的需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要求。所谓修身养性,就是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心灵纯洁,本性不受侵害,达到完善的境界。我们所说的修身养性,既不主张那种与世隔绝的“闭门思过”,也不提倡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而是主张通过思想教育、群众监督、纪律约束、自我反省来实现。其中自我反省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而自我反省的内在动力是思想觉悟、知识水平和人文情怀,这就与读书紧密相连。所谓知书达礼,温文尔雅就是这个意思。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有一句名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读了书,满腹经纶,品位就高,气质就好。前不久,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个帖子,叫《论气质》,我认为,气质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评估和考量,也泛指人的风格。衡量一个人的气质好不好,不仅要看长相,看颜值,还要看健康体魄,自身修养,言行举止,文化内涵。如果知识贫乏,长得再漂亮,也称不上有气质,只能说像花瓶,摆设摆设而已。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有这种情况,与读书人交谈,与有知识、有修养的人交谈,话题较多,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人文自然,个人感悟,理想追求等等,无所不及,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果和某些不学无术、修养较差的人交谈,一般话语不多,气氛冷落,令人尴尬。可见阅读不仅是为人之道,也是交友之道,处世之道。
最近,我在微信群里转发了一篇文章,说最好的家风就是,闻到书香,听到安静,看到从容。文中引用清代文坛巨匠、试正考官姚文田一段肺腑之言: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好的传家宝,不是留给孩子房子、车子、金钱,而是教会孩子读书。苏轼在《三槐堂铭》中也指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个家族,唯有忠诚,读书,才能够长久地发展下去。这就是说,不仅我们自己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教育后代好好读书。民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崽不学艺,挑破撮箕系。这对我们是很有鞭策和警示作用的。
第四,阅读是兴业之要。
我们是商会会员,是搞企业,做生意,办厂经商的,大家都想成就一番事业,干出一些业绩,展示人生,造福社会。为达此目的,首先要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但光有这种精神还不够,必须苦干实干加巧干,必须创新发展,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模式,以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实现优质高产。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和员工,开阔思路,扩大视野,以智取胜。而加强学习,多读书刊是实现此举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黄金屋”就是知识,就是智慧,就是本事,就是财富。一个企业成功与否,在很大成度上,一靠科学决策,二靠员工素质,三靠严格管理,四靠创新驱动,而这四个方面,都离不开知识,离不开文化。华为公司为什么能一步一步走向世界前列,成为顶尖企业?应该说靠的是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员工。任正非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一段话很说明问题。他说,华为员工总数为18万人,其中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占4%,硕士学历的占44%,本科学历的占42%。全公司有45%的员工是科研人才,这其中包括一批顶级数学家700多人,化学家120多人,物理学家800多人和6万多名工程师。整个华为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氛围。任正非先生本人就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知识分子,毕业于重庆大学,后来参军分配在基建工程兵部队,转业后在地方多个企业创业发展。他的女儿孟晚舟,毕业于*大学财务系,华中理工大学管理硕士,大家一看她就很有气质,很有涵养。很多同志都看了去年9月25日她从加拿大回到祖国,在*机场的那篇讲话,短短600多字,讲得多么动情和感人,开头一句“祖国,我回来了!”就催人泪下。其中还有几句更是精彩,如“艰难方显勇毅,磨练始得玉成;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这是一篇充满政治色彩、文学色彩和语言色彩的精彩讲话。如果她没有读很多书是讲不出来的。任先生的家庭,就是书香门第。他非常识才,爱才,重才,非常懂得知识的可贵,人才的重要。任先生虽已耄耋之年,但每天仍坚持阅读,并要求每个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