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市委书记
全市
中心
城区
重点项目
观摩
新型
城镇
建设
推进
会上
讲话
市委书记在全市中心城区重点项目观摩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在全市中心城区重点项目观摩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既需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把中心城区做强做优,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龙头作用。我们在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后,又围绕中心城区发展组织观摩、召开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认清大局大势,理清中心城区发展的思路举措,把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作为关系**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上午,我们进行了观摩;刚才,各组作了点评,部分城市区作了发言,**同志总结和安排了工作。希望大家在把准要求、加强交流中,进一步深化认识、细化措施、强化实干,推动中心城区发展不断迈向更高水平。下面,再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使命感紧迫感
对做强做优中心城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重大意义,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第一,这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强调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这深刻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形成龙头带动、协同跟进、竞相发展的格局。**中心城区面积占全市的5.3%,但却集聚了全市三分之一的常住人口、近三成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六成的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近七成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创区、自贸区、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等国家战略平台和试点,经济总量占全市的40%以上,是全市经济最活跃的地方。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中心城区做强做优,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集聚发展要素、实现转型跨越、强化辐射带动的能力和水平。第二,这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两大国家战略在**交汇叠加,给**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提出更高要求。中心城区作为**发展的龙头,在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部地区崛起8项重点任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5项重点工作看,只有中心城区真正做好了,**的担当作为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例,如果中心城区不能用好工业、科技优势,不能抓好六大产业园区建设、重点企业提质倍增等工作,产业转型步伐不快,**就难以建成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就难以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为国家多作贡献。第三,这是实现城市发展定位的必然要求。副中心、增长极是**发展的总体定位。省委省政府对**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给予大力支持、提出明确目标。用好省里支持政策、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尤其需要中心城区担责尽责、聚力发力。比如,**到2025年要力争经济总量达到8000亿元,据测算,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必须由2021年底的2100多亿元提升到2025年的3500亿元以上,4年净增1400多亿元,“十四五”以来,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净增860多亿元。可以说,按照**发展定位的要求,中心城区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大跨越。
近年来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我们着力推动中心城区做强做优,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发展态势看,“十四五”以来,中心城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2021年生产总值是2018年的2.29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高于全市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达56.9%,高于全市8.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1%,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从承载能力看,中心城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能力日益增强。其中,集中供热率由2018年的57%提升至2021年的85.7%,平均路网密度由2018年的3.9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2021年的5.8公里/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较2018年提高2.98个、2.96个百分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位分别较2018年增加9100个、3万个,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较2018年增长44.7%,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比2018年增长15.5%和18.9%。2021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4.4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34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2.47个百分点。从带动作用看,中心城区与组团县区之间的交通连接、产业承接、生态对接不断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省委省政府决定以**“一中心六组团”为核心区规划建设**都市圈,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的认可。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中心城区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一是经济实力依然较弱。从生产总值看,2021年,**超300亿元的城市区只有2个,还有3个城市区低于100亿元,而郑州有3个城市区超千亿元,最低的也有158.5亿元;与**相似的徐州有1个超千亿元、1个超500亿元城市区,襄阳有3个超500亿元城市区。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2021年,**城市区最高的是涧西28.8亿元,有5个城市区不到10亿元,而郑州最高的已达97.8亿元、最低的也有14.8亿元。**高新区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生产总值只有160.5亿元,低于全国高新区654亿元的平均水平,在同期获批的26个高新区中排名靠后。二是产业转型任务艰巨。产业结构不优,能源原材料、高耗能工业占比依然较高,不少产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机器人及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规模较小、支撑力不强。产业集群发展不够,六大产业园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效应,一些龙头企业供应商中本地企业仅占10%左右。三是城市建设品质不高。规划引领不到位,一些规划编制较慢,指导性不强。城市功能不完善,部分地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综合承载能力离宜居城市还有差距。比如,中心城区快、主、次、支道路级配为0.2:1.5:1:1.1,与国家标准0.4:1:1.3:3.5相比,“窄马路、密路网”的理念仍需强化。城市治理不到位,交通拥堵、违章建筑、市容市貌脏乱差等问题还没有根治。城市特色有待彰显,厚重的文化底蕴没有很好地融入城市建设。四是动能转换有待加快。中心城区创新能力与创新资源不匹配,“三区融合”带动作用不明显,技术市场活跃度不高,科研成果市内转化率仅为20%。开放程度不高,外贸依存度仅为5.3%,进出口总量超10亿元的企业仅有阿特斯光伏1家,“十四五”以来签约的百亿元以上项目只有3个。国资国企、要素市场化配置、“放管服”等改革还需深化。五是生态环境仍需改善。中心城区PM10、PM2.5平均浓度还比较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还比较少,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主要城市中排名长期徘徊在后20名。水污染治理需加大力度,部分沟渠还不同程度存在黑臭情况,今年前5个月瀍河潞泽会馆断面无一次达标。园林绿化质量有待提升,“林水一体”、通风廊道远未形成。问题表现在工作层面,根子还在于干部的发展理念、能力水平、工作作风有差距。对这些问题,要清醒认识、认真解决。
在中心城区建设上,市委市政府强调要坚持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双向发力”,要优化中心城区“三大板块”空间发展格局、实施“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去年又提出要优中心、强组团、提南部、联周边,规划建设**都市圈。当前,中心城区建设还迎来实施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以及省委省政府支持**副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建设**都市圈等重大机遇,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动能转换等方面都积蓄了优势。可以说,中心城区正处在转型攻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推动中心城区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
二、紧紧扭住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关键点着力点
做强做优中心城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不是单一的城建工作,而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既要提升中心城区建设水平,又要增强中心城区综合实力,还要彰显中心城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要厚植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潜力。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扭住关键点着力点,统筹聚力、精准发力、持续加力。
一是产业要迈向中高端,筑牢中心城区发展的根基。产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基。深圳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产业发达是关键,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68万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合肥近年来迅速成长为新一线城市,靠的是大力发展半导体、液晶面板、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实现了产业转型。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必须把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要抓高端调结构。中心城区的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双高引领”“双轮驱动”,着力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各城市区要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及具体业态,在发展中高端产业上下功夫。涧西区要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科技服务等产业,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样板;西工区要重点发展商务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加快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老城区要做优做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瀍河区要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商贸物流等产业;*龙区要重点发展现代金融、大数据、文化旅游等产业;吉利区要重点把石化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高端石化产业基地;高新区要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服务业,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伊滨区要重点发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高端商务服务、会展服务等产业,打造**“明日新城”。去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城市区高排放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要持续抓实抓好,确保今年完成33家企业搬迁改造、2家企业关闭退出,2023年搬迁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要强龙头带集群。抓住一个龙头企业,往往能带动一个优势产业;培育一个优势产业,往往能带动一个地方发展。吉利区就是因石化而生、随石化而兴;格力智能制造产业园、银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建设,也给高新区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要以重点企业提质倍增行动、六大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加快引进培育更多有竞争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对那些有基础、有能力、有前景的企业,要引导其朝着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努力。
要创品牌提质量。佛山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62件、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带动了“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要引导企业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在提质量、创品牌上下功夫,推动“**产品”向“**品牌”“**标准”转变。
二是城建要画好“工笔画”,夯实中心城区发展的载体。“产”与“城”、“人”与“城”是紧密相连的。抓好中心城区城建工作,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是增强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对外辐射能力和区域带动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些年,我们在中心城区城建工作上主要是补短板、还欠账,城建水平与城市定位还有不小差距。要持续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着力提品质、上水平,把中心城区城建的“工笔画”画得更精更美更好。
要强化规划引领。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第一粒扣子”。要围绕中心城区“三大板块”的发展定位,科学编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抓好与**都市圈规划等的衔接,把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的目标体现在规划上,把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的要求体现在规划上。要结合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抓好中心城区控规及地下空间控规修编,抓好总体城市设计编制,抓好中心城区出入口、主干道、交通枢纽、中心广场、历史文化保护区、标志性建筑及周边等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打造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城市风貌、城市景观。
要强化功能完善。对标城市定位、发展需要和群众期盼,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上,要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要积极抢抓国家实施新基建的机遇,加快推进5G网络全覆盖和大数据中心建设,协同推进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旅游、智慧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