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中考
历史
世界史
考点
25
经济
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罗斯福新政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经济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2.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背景
美国经济繁荣的表象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
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狂涨,资本家兴风作浪,普通民众也怀着发财的梦想,把有限的积蓄用来购买股票,于是出现了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爆发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
持续时间长
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
波及范围广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破坏性特别大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
影响
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
穷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度日,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
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大量玉米、小麦、棉花和牛奶,或被当作燃料,或被倒进河流
(二)罗斯福新政
1.实施: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
2.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主要内容:
项目
具体内容
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发展社会福利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4.影响:
(1)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5.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2)标志: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背景: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梦想恢复罗马帝国时期的疆界、地位和尊严。
(2)对外扩张: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背景:
经济因素
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
社会因素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乘机大肆活动。他们根据各个阶层民众的不同心理,进行针对性的蛊惑宣传
政治因素
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1932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2)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德国法西斯政权的暴行:
(1)希特勒上台以后,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纳粹党乘机解散了工会。
(3)为加强思想控制,焚烧大量的进步书籍。
(4)希特勒极度仇视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政权迫害犹太人,犹太人的财产被无情地剥夺,几百万犹太人惨遭屠杀。
(5)成千上万的包括犹太科学家在内的优秀人士被迫流亡国外,其中有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3.扩军备战:
(1)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
(2)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3)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背景
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1927年,日本内阁宣称“欲政府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政府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提出了先夺取“满、蒙”,再征服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工业生产急剧萎缩,数百万人失业或半失业;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户负债累累。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
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接着,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
标志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表现
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军费开支占全部财政收入的一半,并制定了《国基准则》,把“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主要战场:
(1)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欧洲西线战场:
(1)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
(2)5月,德军出其不意地突入法国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峡。拥有百万大军的法国,在6个星期内就被打败。德军进攻法国后,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
(3)接着,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英国军民坚持抗战。
4.扩大:
(1)德国突袭苏联:1941年6月,德国集结了550多万大军、几千辆坦克和几千架飞机,在1500千米的战线上,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
(2)莫斯科保卫战:仅几个月时间,德军便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但是,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5.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6.中国的贡献: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2)成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
(3)意义:《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斯大林格勒战役:
(1)时间: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
(2)结果:苏联人民英勇抗敌,大败德军。
(3)意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4.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
背景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目的
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召开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内容
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波茨坦会议
时间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会晤
主要
内容
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3.二战结束
(1)1945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2)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反攻。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4.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考向一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其评价
1.罗斯福新政内容
(1)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①内容: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②目的: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③作用: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2)金融业: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的信用。
(3)农业: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4)政府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
(5)发展社会福利。
2.评价
(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2)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4)新政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念罗斯福总统之殇》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动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人民的生活”。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革除弊端的一次经济和社会变革
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C.罗斯福新政改变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社会危机
D.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危机完全在美国消除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