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10
11
时代
新作
工信国资这
十年
2022.10.11:新时代新作为工信国资这十年
阳泉日报/2022年/10月/11日/第004版专版
新时代新作为工信国资这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工信国资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机遇期,聚焦工业经济发展、国企深化改革、加强党的建设三篇文章,旗帜鲜明讲政治,凝心聚力谋发展,坚定不移抓改革,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这十年,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增长速度平稳向好
全市工业总量规模稳步提升,工业结构加速调整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318.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30.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296亿元增加到2021年314.1亿元,年平均增速达5.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03户,较2012年净增167户。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赋能育新成效明显
实施“工业赋能育新”战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升级传统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围绕“配件—系统总成—综采设备—智慧矿山应用”链,积极解决产业链配件和整机配套,推动产业链做优做强做大。铝产业围绕“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再生铝)—铝材深加工”产业链,形成从矿产开采到资源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条。煤化工产业推动乙二醇向可降解塑料等下游延伸。提升工业固废利用水平,打造“电厂—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高性能建材”“煤炭—煤矸石—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引进和发展六氟磷酸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产业,打造平定新能源电池小镇,构建动力电池产业链条。先后引进蓝宝石、煤层气制金刚石、光伏装备、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气凝胶等项目,战新产业蓬勃发展。工业产业结构逐渐由传统的煤炭、电力、建材、装备制造、冶金向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新材料产业增长持续高于工业平均增长速度。
(三)研发活动全面覆盖,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坚持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构建以企
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我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0户,省级工信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2户,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户,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了全覆盖,成为我市企业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主力。
(四)重点项目牵引带动,发展动能不断集聚
先后实施天元绿环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综合利用项目、华阳集团乙二醇项目、邦奥伟业LED半导体照明项目、中兴环能煤层气催化裂解零排放制备纳米碳材料项目、阳中新材新型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项目、新碳超硬材料煤层气制金刚石项目、贝特瑞30000吨高端人造石墨项目、日昌晶高品质蓝宝石长晶及晶加工项目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为我市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今年以来,华储光电5GW高效光伏组件制造项目、华钠芯能钠离子电芯生产项目、中烨新能源锂电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华阳生物年产6万吨PBAT暨2万吨制品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为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五)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明显增强
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千兆光网”持续推进,全市出口带宽达1530G;完成4批154个行政村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建设任务,实现4G网络全覆盖,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达92.1%。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建成投运,目前运行服务器24万台。阳泉市获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持续深入。拥有全国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7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3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耐火行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5G+智慧煤矿”“智慧矿山+自动驾驶”等一批全国领先的应用不断呈现,国家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试点建设持续推进。信息化为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六)科学做好疫情防控,统筹兼顾复工复产
疫情以来,医药物资储备资金从“零”增长到1589万元;医药物资储备库存从“零”到现在口罩、药品、消杀用品等几十万件,核酸检测耗材可保障70万人进行核酸检测,确确实实做到了“用时有备,及时保障”。市级医药物资储备累计供应全市各类医药物资上千万件,不仅满足了全市居民日常医药物资需求,还顺利保障了援沪、援吉等援外医疗队员物资需要,为全市大规模核酸检测物资需求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同时,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强化运行调度,建立“白名单”制度,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以“当好企业服务员”为目标,开展了“千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主动送政策、送服务,办实事、解难题,努力破解企业发展瓶颈,激活企业发展活力。
这十年,坚持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主线,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一)国有企业去劣存优,资产质量逐步提升
市属国有企业通过并购、整合、重组和破产,国有资产质量逐步提升,各项财务指标明显改善。十年来,资产总额由原来的57.54亿元上升为115.82亿元,资产负债率由原来的97.96%下降为78.47%,所有者权益由原来的1.17亿元上升为24.93亿元,市属国有企业创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同类、上下游整合的方式,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由太行工贸整合重组蔬菜公司并成功搬迁,改变了西河滩脏、乱、差的环境。由华龙超市整合重组糖酒公司、百纺公司,由押运公司整合保安公司,由国家粮食储备库整合重组西河滩粮食储备库、军粮供应站、粮油批发市场,突出企业优势,提高管理效率。
(二)僵尸企业全面出清,沉睡资源盘活重生
22户“僵尸企业”全部宣告破产并终结破产程序。在全省率先办理养老保险核销手续,共核销欠缴养老保险费2.74亿元。1.4万余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4962名职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通过改革,释放了土地62宗共计2540.3亩,盘活房屋建筑物面积50.4万平方米。利用沉淀资源上马新项目。利用中源硫铁矿场地建设康养小镇,利用一钢的厂房、土地等资源,建成了混凝土搅拌站、氧化锌、宝珠砂等项目。注重与工业遗产保护相结合,利用水泵厂厂房建设“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致力传承红色基因,展现城市发展变迁,现在已经成为当下最为火爆的沉浸式文旅园区。市仪表公司与市恒汇液压设备公司共同组建仪表生产公司,“阳泉仪表”获得重生。
(三)外联内引加速改革,多维激发企业活力
对处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企,宜混则混,能退则退,结合“腾笼换鸟”,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多种方式,加快国企转型发展。市煤气公司与华润燃气合资成立山西晋东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完成了市属国有公用企业引资合作的破冰之举,首开与央企合作先河。市服装公司通过挂牌出让完成改制,溢价738.5%。改制后销售收入每年增长60万元左右,利润每年增长3万元左右,历年欠税和欠缴养老保险全部缴清。市药材公司与山西国药集团重组,销售收入由4000余万元提高到近4亿元,职工收入翻了一番,税收由60万元增加到600多万元。市阀门公司整合水泵厂资源,完成“退城入园”搬迁,办成了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事情。2021年销售收入1.4亿元,增长203.02%;利润2737万元,增长241.54%;上缴税金737.17万元,增长53.3%。
(四)现代制度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持续规范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187户全民所有制企业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市属国有企业全部实现了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应配尽配,推行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开展定职数、定机构、定员额、定机制、定薪酬、定任期的“六定”改革。内设机构数量减少43%,中层管理人员职数缩减41%,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市属企业全部实现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全面实行全员绩效考核。
(五)健全完善制度体系,监管效能不断增强
健全国资监管体系,形成了“1+6”的违规责任追究工作制度,强化违规事项追责问责有法可依。实行监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有效搭建起国资委出资人监督、企业内部监督和审计、纪检各类监督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企业信息公开,一级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全部建立健全了企业信息公开工作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在全省率先建成阳泉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创新企业监管模式,推动实现国资监管的流程化、动态化。
(六)企业社会职能分离,遗留问题逐步解决
我市分两批完成党政机关与市级事业单位办企业脱钩改革任务,共涉及26个党政机关共58户国有企业。全力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教育机构剥离、医疗机构剥离、市政剥离、社区剥离、消防机构分类改革、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厂办大集体改革等8项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任务,大大减轻了国有企业负担,更好聚焦主业,促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特别是完成了我市“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共涉及国有企业81户,涉及居民55.31万户,得到了省分离办高度认可,创造了“阳泉经验”。
这十年,坚持党的领导总原则,党的建设得到根本性加强。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建引领
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忠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守“姓党为党”的政治本色,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中认真学习领悟、宣传研究、贯彻践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党的政治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线上安排+线下宣讲”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捍卫“两个确立”。
(二)全面抓实基层党建,打造党建特色亮点
始终坚持组织路线,加强组织建设,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根据改革进度动态调整组织设置。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党建特色品牌,共有17个党组织获评市级“百点示范”党支部和市工信局党委“红旗党组织”。广泛设立党员先锋岗和党员突击队,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一线党员职工坚守岗位、联防联控、捐款献血,为保障居民正常生产生活作出重要贡献。
(三)全面压实主体责任,政企协同提高站位
全面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肩挑”比例达到100%,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率达到100%,党建人事由一个领导抓比例达到100%,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的路径更加清晰。建立了党建责任、经营业绩、领导班子有机衔接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党建工作与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完善党组织前置研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提升决策规范化水平。
(四)全面加强干部管理,大力培养人才队伍
加强对监管企业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监管管理。稳步推进机关和国企领导班子结构优化行动,注重强化政治素养、优化年龄、改善专业、完善来源经历。加强教育培训,培养储备人才,建立企业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创新培训方式,强化精准供给,提升领导干部专业能力。
(五)全面规范党员管理,层层压实党建责任
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抓基层强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活力实效呈现出整体提升、全面加强的新气象。每年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工作,进一步细化责任清单,健全责任链条。严格发展党员程序,突出政治标准,十年来共培训3000余名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发展1399名党员。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定期轮训和专项培训以及发展党员培训40余场,党员素质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