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区委
书记
述职
报告
区委王书记述职述廉报告(高港)
个人述职述廉报告
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共泰州市高港区委书记
王建
泰州市高港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4年1月9日)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级机关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始终坚定“高港尊严”的精神追求,始终秉承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谐为己任,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推动高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
一、提高定位,提振信心,更大力度振奋精神状态
注重把中央方针政策和省市委重大工作部署与高港的实际结合好、贯彻好、落实好,始终秉承“功夫在平时、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干部、措施在一线”的工作理念,以正确的战略、思路、目标为指引,进一步提振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形成了全区上下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一是以高点定位谋长远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未来。根据省委新的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结合高港实际,我提请区委常委会,研究确立了新一轮发展“三步走”目标,强化了质量效益指标,强调发展不能简单看数字是否达标,更要注重群众感受,不仅要看平均数,更要看大多数。第一步,到建区20周年,即2017年创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达到省定新的全面小康指标要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入苏南“第一方阵”,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苏南平均水平;第二步,到建区25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苏南“第一方阵”;第三步,到建区30周年,全面实现现代化,全面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同时,成功将高港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纳入省《沿江地区转型发展五年推进计划》,出台《争当全市转型升级综合改革排头兵工作意见》、《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的若干政策意见》,从全局层面整合激励政策,落实工作任务,推动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对照省36项新的全面小康指标,31项已达标,新一轮发展“三步走”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是以目标自信引领实践自信。高港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在市区发展中的作用,决定了高港不能套用一般的发展模式、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围绕“高港就是一个大开发区、大试验区”的定位,我动员全区上下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中已有的好思路好做法,进一步抓好落实,在落实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具体做到四个“不动摇”:坚持率先发展不动摇,围绕争当全市转型升级综合改革排头兵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为泰州经济社会发展勇挑重担、多作贡献;坚持特色发展不动摇,按照“以产业基础明晰产业方向、以产业优势构建产业体系、以产业特色形成产业集聚”的思路,做强做大新医药、粮油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四大支柱产业;坚持融合发展不动摇,加快跨江融合、产城融合、“三化融合”,力争早日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核心区;坚持全面发展不动摇,进一步丰富和提升经济、组织、社会、生态、文化、法治“六大建设”内涵,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开放创新,加快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和谐。预计2013年实现GDP300亿元,增长12.3%;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92亿元,增长17.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30200元、14220元,分别增长10%、11%。
三是以良好精神状态焕发生产力。高港快速崛起的关键在落实,落实的关键在人,人的关键在精神状态。为使全区干部群众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专程邀请高港原区委书记、区人大主任葛玉书同志就“精神状态也是生产力”作专题报告,邀请原省政协常委、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家港市委书记秦振华同志就“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作辅导报告。通过一系列辅导报告,引导全区上下把“全市领先、苏中率先、全省争先”作为事业标准,大力弘扬“精神状态也是生产力”这一精神“传家宝”,把良好的精神状态体现为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具胆识的作为,体现为敢于突破“非县非区”的体制束缚和资源要素的诸多制约,善于“化不可能为可能、变不现实为现实”,以实际行动捍卫高港的尊严。
二、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更高层次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态
发展是第一要务。身为区委书记,不可能事必躬亲。我坚持从大局着眼,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紧抓不放,推动落实。尤其是去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和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我与区委常委会“一班人”达成普遍共识,坚决按照市委“转型升级综合改革突破年”的部署,围绕“综合改革快转型、开放创新促发展、‘六大建设’惠民生”,致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以进促稳的良好局面。
一是项目建设上招大引强与培大育强并重。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高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抓紧抓好抓实。加大优质增量投入,实际利用外资1.76亿美元,民营经济净增注册资本41.2亿元,增长152%;引进汇福粮油、阿玛宁功能饮料等超10亿元人民币或超亿美元项目4个;总投资20亿元的扬子江龙凤堂中药基地、20亿元的宏进农副产品物流中心、10亿元的鹏翎胶管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华润雪花啤酒江苏营销中心、大自然家居事业部等区域总部落户高港。扬子江新药一期、万向汽车安全气囊、益海瓶盖注塑、新安阻燃剂等一批超5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实施重点城建项目70个,总投资超100亿元。企业“六化”转型工程不断推进,创办全省首家壁纸版权保护办公室,牵头制定《壁纸联盟标准》,高新区被认定为省新型装饰材料产业园;成立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成特防、壁纸两个省级检测中心。
二是经济建设上扩张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紧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我一直倡导并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扎实推进企业转型、政府转型、社会转型和技术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升级。制定实施“常委挂钩联系、区长分线负责、人大政协领导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常态化开展“月月考、家家评”活动,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创新开展企业“一企一策”和安全生产“一企一评估”工作,因企施策、分类指导,提高了“三服务、三尊重”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审批时限比市规定时限缩短50%。密切金融与实业、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创新举办“金融超市”活动,拿出5000万元对公存款,撬动17家金融机构与54家企业达成68个融资协议,成功融资17.66亿元。截至目前,全区工业总量达到1306亿元,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分别达1140亿元、1130亿元、154亿元、94.2亿元,分别增长17.6%、16%、14.5%、14.9%。
三是社会建设上保障安民与服务惠民并重。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始终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方向,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更优的公共服务。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增长20.1%,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2.6%。名师名校建设成效显著,教育教学“比武大赛”成绩名列全省前茅。组建高港医疗集团,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市第三人民医院创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区中医院创成二级乙等中医院,通过国家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审核,世代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年养护院建成投运。大江剧院加盟“苏演院线”,创成国家一级图书馆,顺利通过国家三级综合档案馆测评。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不断完善,建立职工阳光互助互济基金,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坚持“好地段、高标准、全配套”的原则,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形成中心城区与重点镇“1+5”的集中居住格局。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尊老金标准全省最高。建立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开通“12345”民生服务热线,实现平安高港“十连冠”、法治高港“五领先”。
四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社会治理与公民自治并重。民主进步、法治昌明是衡量改革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围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注重巩固完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日”制度,推动两代表一委员回归选区,面对选民、服务选民,引导选民正确处理好民主与法治、自由与自治、开放与包容的关系。全区先后开展“工作日”活动14次,接待、走访党员群众7840多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120多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00多人次,帮助解决问题120多件。逐村居组建群众工作队,做好小农场建设、电灌站产权回收、清产核资和财务审计等工作,实现联系群众常态化、实效化。
三、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更高标准建设政治生态
主政高港六年多的实践,成就了高港的事业发展,也成就了我个人的成长进步。我始终保持“自豪不自满、昂扬不张扬”的工作姿态,既不妄自菲薄,更不妄自尊大,在科学决策、抓班子带队伍、自身建设等方面出实招、谋实效。
一是把民主决策作为履职第一要务。坚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提高区委决策水平,重点防止决策个人化和感情化。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凝心合力促发展,保证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委决策的落实。对事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能够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总揽不包揽,果断不独断。平常能站在基层同志的立场、角度思考问题,多倾听基层的意见呼声,使制订的政策更贴近基层实际、更符合群众需要、更能够产生实效。
二是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第一战略工程。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事关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大事来抓。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公推公选,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公道正派地选准人、用好人。强化能力素质培训,举办各类专题读书班、研修班,让干部“上任”更“胜任”。指导村居“两委”圆满换届,放大“3个1%”专项资金的辐射效应,基层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把履行“一岗双责”作为第一职责。个人带头并督促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凝聚党心民心,推动科学跨越。坚持教育在先、约束在先,狠抓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纪检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立体化监督网络,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安全。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要求纪检、检察、审计部门发挥监督职能,关口前移,重点把关,确保全区上下风清气正。
四是把自身建设作为第一保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每天坚持看书读报、关注时事。加强学习思考和调查研究,撰写的10多篇理论文章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央、省级报刊杂志发表。结合党员干部冬训,区委专门成立十八届三中全会宣讲团,我带头宣讲,自身也受到了深刻的党性洗礼。始终把廉洁从政作为立身之基、为政之要,管好自己、管好班子、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持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在招引客商的过程中,既做到亲商、安商,又做到与客商保持正常的交往范围,绝不非法干预土地出让、工程招标等活动。多年来,只要是企业发展中的事,我都主动帮助协调解决,且没有接受企业任何形式的好处。前年女儿结婚与去年孙子出生,我只宴请了兴化和泰州的部分亲友、老同事和老邻居,并及时与酒店结清所有费用。在高港实行了“一刀切”,没有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贺礼。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深知,自己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将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全局工作的关系、中心任务与正常工作的关系、自身工作与团队工作的关系,进一步优化作风,强化责任,求实创新,务实进取,带领全区人民朝着争当全市转型升级综合改革排头兵、加快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