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会议交流材料汇编.docx
下载文档

ID:2199650

大小:44.32KB

页数:5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全市 农村工作 扶贫开发 会议 交流 材料 汇编
全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会议交流材料汇编 全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会议交流材料汇编 目录 践行普惠金融 倾力精准扶贫2 立足强农惠农 强化统筹治水7 着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水务基础7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4 发展都市型现代化农业14 创新扶贫开发路径20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25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30 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30 实施精准脱贫 加快全面小康进程35 服务江北新区建设40 加快现代农业农村发展40 增强创新动力 厚植发展优势45 奋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当先锋做示范45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50 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50 践行普惠金融 倾力精准扶贫 紫金农商银行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各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紫金农商银行由原来市区、江宁、浦口、六合四家联社组合而成,并于2011年3月28日正式开业。成立5年来,积极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在践行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目前,全行注册资本23.76亿元,员工2137人,资产、存款、贷款规模分别达到1055亿元、839亿元、570亿元。现将我行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市场定位,践行普惠金融   作为南京地方法人银行,我行扎根南京、融入地方,立足“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服务城乡”市场定位,践行普惠金融,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一是构建普惠金融网络。126个营业网点服务覆盖城乡,其中102个位于农区和城郊,284台自动存取款机实现所有街道(乡镇)全覆盖,276台紫金快付通实现全市225个行政村全覆盖,建成103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完成全市474个村级财政集中支付归集,将网点服务延伸至行政村,做到村村有点、有机、有联络员,实现助农取款不出村,打通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最后一公里”,成为南京地区“网点金融服务最广的银行”。坚持“立足乡村,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利用网点连接城乡两个市场独特优势,抓住成为全市第5家公积金归集行、第7家市民卡发行行等契机,将市民卡、理财产品、公积金按揭等业务从城区引入农区,为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支持,让农区居民能够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便利的金融服务。   二是打造特色支农银行。我们深刻体会到“三农”是金融供给的薄弱点、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围绕南京城乡统筹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创新“金陵惠农贷”、“绿化贷”等特色产品,抓住增加“三农”金融供给着力点,在解决三农“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做出有益实践。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特色农业等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9.2亿元,服务户数200余户。围绕全市百个“美丽乡村”提供金融服务,签约40家农家乐商户,打造特色农家乐商圈,为板桥、星甸等7个现代农业示范园提供6500万元信贷支持;向全市27家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12.3亿元,合作面达25%以上。   三是侧重支农支小服务。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优化信贷投向,2015年全年累计发放各类贷款441.8亿元,缴纳国、地两税4.5亿元。重点支持城乡统筹发展、“三农”、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涉农贷款连续实现“两个不低于”,小微贷款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2015年末,涉农贷款余额34.7亿元,增幅35.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8.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9.7亿元,增幅达22.4%,高于全省农商行平均增幅11.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86%,高于去年同期5.3个百分点,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拓展企业生存空间。   二、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   作为南京人自己的银行,全力打造亲民、便民、惠民、受人尊敬的商业银行。   一是支持民生福祉改善。贷款投放浦口棚户区、龙翔路一期、雨花大定坊经济适用房等41.2亿元,加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项目力度;积极协助政府代发涉农粮食补贴、低保补助等各项补贴、补助近40项,补贴代发人次月均超过20万人次,此类非盈利性工作占整个工作量逾30%,部分涉农乡镇超过50%;深入推进“阳光信贷”标准化工作,授信户数4340户、授信金额8.6亿元,用信户数3953户、用信金额6.3亿元。   二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公民,我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建立两个“留守儿童之家”、赞助“爱心超市”、捐助贫困大学生,在老百姓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开展“万民党员干部帮万家”,对口帮扶六合龙袍街道赵坝村,3年累计投入60万元支持121户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目标;投入24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溧水晶桥镇民生工程改善;积极与扶贫基金会等开展合作,做好信贷扶贫工作,由单纯将贷款直接发放到农户向吸纳低收入户就业的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倾斜,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2万户,发放金额超过2.2亿元,受益人口超过7万余人,在服务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三是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成立五年来,获得省市“文明单位”、“最佳惠农商业银行”、“中国地方金融十佳竞争力银行”、“十佳支持三农银行”、“江苏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定价机制创新奖”、“创建放心消费城市服务中小企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绿化贷”项目荣获南京市首届金融创新奖,“金陵惠农贷”成为普惠金融新亮点,《新华日报》、《南京日报》、《中国农村金融》等主流媒体280余次报道我行支农惠民、金融服务等做法,社会美誉度逐步提升。   三、提高思想认识,倾力精准扶贫   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紫金农商银行承担着帮助辖内贫困群体脱贫的责任,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脱贫的决策部署,坚持“多予、少取、方便”方针,将金融扶贫工作作为践行普惠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增加金融供给。我行成立五周年之际,配合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成立扶贫工作小组,制定《金融扶贫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倾斜配置信贷资源,推进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十三五”期间,配合市委市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投放扶贫贷款1.5亿元,精准扶贫项目捐赠20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投放“金陵惠农贷”30亿元,惠农让利6700万元;依托南京地区第一家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拟筹集资金4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南京农业产业发展。将精准扶贫与阳光信贷工作有效结合,逐户建档立卡,对符合基本条件的贫困户授信建档率达100%,发挥农商行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开展驻村扶贫帮困工作,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   二是创新扶贫模式。在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农委、扶贫办等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聚集多方合力,及时总结“金陵惠农贷”模式推广经验,放大扶贫金融杠杆,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针对青年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贫困学生等困难群体,全面启动金融扶贫贷等信贷产品,扎实做好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加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放大精准扶贫新格局,打响农商行金融扶贫品牌。   三是改善金融生态。以“阳光信贷进万家”活动为契机,送金融知识进村入社区,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街道(镇)”创建活动,让广大小微企业、城乡居民知信用、守信用,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创造良好的信贷条件;依托103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持续完善“紫金快付通”便民点服务功能,优化整合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服务渠道,加强与农信银、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商平台的合作,着力完善乡镇、村一级地区的支付结算网络,实现对“三农”客户线上线下不间断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精准扶贫服务保障水平。 践行普惠金融,倾力金融扶贫,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根植南京地方法人银行,体制顺、机制活、效率高,我们将善用优势、放大优势、整合优势,搭建“责任网格化、建档标准化、产品多样化、服务精细化”的网格化服务体系,积极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立足强农惠农 强化统筹治水 着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水务基础 南京市水务局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水利工作紧紧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京”工作新布局,咬定年度目标,坚持深化改革,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落实“15359”工作部署,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水利改革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2015年底列入全市农业现代化指标中的“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得分从2013年的83.64分提高至91分,已达到90分的现代化考核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南京将进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城乡一体化,保障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务基础性支撑地位愈加凸显。全市水务系统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力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发展短板、厚植发展优势,着力构建与“强富美高”新南京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深入分析形势,剖析当前现代农业发展中水务问题   一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求走现代水务发展道路。水利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水利现代化,就是要扭转以往灌排设施建设滞后、耕作规模小而分散、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低下、管理体制不健全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的局面,用先进的理念、现代化的灌排设施、高效的节水灌溉方式、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务转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求加快农村水环境整治步伐。农村河道综合功能的发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14年全市农村河道有效治理率为83.2%,但仍存在许多防洪除涝标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农村排水河道。部分地区河床淤积、岸貌差乱、水系不畅,水环境容量有限;沿河居民对河道的保护意识不强,水质标准低;同时,城镇开发建设中侵占水面时有发生;河道依法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等。农村河道行洪、引水、除涝、生态等多重功能的发挥亟需进一步提升。   三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求解决制约发展的农田水利瓶颈问题。我市地处丘陵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农田水利建设难度大,建设任务重。尽管“十二五”期间农田水利投入显著加大,治理效果显著,但相对水利现代化目标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农业灌溉保证率不到80%,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失修,完好率不足60%,500余座病险大塘坝亟待整治,灌溉排涝能力依然不足,灌溉水利用系数、旱涝保收田面积率等指标绝对值不高。   二、明确“十三五”工作思路,用标准化建设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局将围绕现代农业建设,通过建立和推行科学、统一的建设标准,在全市逐步推行标准化建设,推进以水利标准化建设带动全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根本上扭转农田水利建设明显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局面。   一是明确目标,在标准上求统一。根据省、市“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快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现代农田水利工程体系”的相关要求,紧扣“安全水务、资源水务、生态水务、民生水务、法治水务”的理念,以发展旱涝保收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为核心,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管护运行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旱涝保收和稳产高产,实现“基本农田旱涝保收、农村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