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带
一路
倡议
背景
粤港澳
省略
优势互补
_2017_
会议
综述
一带一路_倡议背景下的粤港澳大_省略_湾区优势互补_2017_会议综述_黄非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第一届粤港澳“一带一路”倡议论坛:强化大湾区优势互补(2017) 会议综述
黄 非1,陈红彦2,3,李弘扬4,慕何青4
(1.华南理工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广东广州510640;
2.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3.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对外开放法治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
4.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交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同年7
月,习总书记访港,见证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国务院也将颁布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本次会议的举办适逢十九大召开,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的指导性意见。会议分为“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与建设战略”“充分利用湾区财务实力来支持‘一带一路’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合同事宜与争议解决模式”“‘一带一路’地区及大湾区可持续基础建设”及“未来走向国际化的方向”5个主题,汇聚了众多的思想、观点和建议。来自内地及港澳地区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领域和视角分享了经验和看法。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是一个伟大的创新战略,它将成为世界级的、最有竞争力的国际平台。对大湾区的研究是立足于国家的、宏观的、未来30年发展层面的国家战略,当前应探索如何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建立国家引领的、高效便捷的创新协调机制,克服行政分割和体制差异,整合三地优势,实施利于整体发展战略与策略。无论是在基础设施、金融投融资、法律还是在行业监管标准的制定等领域上,大湾区都将成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重要支撑,发挥独特的整体作用,促进中国参与全球新规则的制定和全球治理,为当今国际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制度创新经验。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综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18)01-0021-09doi:10.19366/ki.1009-055X.2018.01.004
2017年10月20至21日,第一届粤港澳“一带一路”倡议论坛:强化大湾区优势互补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以及澳门大学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中央驻港澳联络办、广东省发改委、广州市政府、香港发展局等政府部门的有力指导。论坛聚焦“强化大
收稿日期:2017-11-23
作者简介:黄非(1979—),女,华南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副处长(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国际化;陈红彦(1978—),女,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对外开放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李弘扬(1983—),男,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管理;慕何青(1986—),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澳门青年教科文学会理事长,《澳门科技报》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
22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0卷
湾区优势互补”主题,旨在为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集思广益,来自内地及港澳地区的高校、智库机构以及有关财务、金融、法律、基础建设等行业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行业实践者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与战略、投融资模式、监管架构、行业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协作机制等主题进行分享和深入探讨。会议碰撞出许多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观点,现将本次会议有代表性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是与京津冀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并列的三大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经济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湾区:纽约湾区以金融投资见长,旧金山湾区闻名于互联网和前沿科技,东京湾区则是先进制造业的典范。湾区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能更有效地发挥港澳优势,加强优势互补,保障港澳长期繁荣,将粤港澳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据预测,再过10年,大湾区经济总量将突破4万亿美元,居世界湾区之首。可以说,大湾区是在经济上,更是在社会事业、社会生活方式、法制、市场经济上探索一种新的模式,也是国家走向民族复兴、全面走向现代化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未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极具发展潜力和指标意义。
(二)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互补的方向和思路
粤港澳大湾区不论从政治还是经济层面来看,都是十分特殊的。国际上的几个湾区,无论是硅谷还是纽约,大多是自然生长,其本身在各个层面上已经非常容易融合和协同发展。但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虽同在一个国家,却有着两种政治制度、三个关税区,其协同发展需要战略智慧。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拥有“一国”的便利,应克服自身“跨境”的阻隔,建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产要素自然流动的都市圈。如过于强调制度差异,粤港澳三地都会有抵触心理,因此,中央政府应有所规划和设计,将大湾区定位为多中心、多枢纽,有分工、有合作的城市群格局,各地不做“龙头之争”,也需让三地居民感受到切实的好处,促进湾区的发展。在多元化的大湾区内,通过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整合资源,建立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各城市可各取所长,协同合作,其“溢出效应”是非常可观的。
(三)粤港澳大湾区对于对接“一带一路”倡议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对“一带一路”狭义的理解是改革开放的升级版,广义来说,是一条新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中共十九大被列入党章。不少会议学者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规范之间的差异、合作项目中的争议解决等话题做了梳理,分享如何在实际中解决因为差异产生的法律、规范或合同争端问题,区域跨境合作中如何消除壁垒的经验、做法以及设想。学者们还聚焦探讨了“大湾区”如何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更有作为,探讨了大湾区如何代表中国在新形势下参与全球治理,使“一带一路”倡议吸引更多国家响应,增加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共同分享中国高速发展的成果,并一致认为大湾区是“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支撑区域。粤港澳三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上各具优势:广东科研投入大,科技创新活跃,先进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善,上下游配套齐全,且腹地广阔,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大省;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体系和航运系统,其商业网络遍布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是“一带一路”重要的资本市场;澳门亦有葡语国家的经贸服务平台和大量的资本。粤港澳大湾区是内地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也是“一带一路”的交通要道,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在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支撑、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从如何实现粤港澳三地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达到国家统一以及如何引导国际社会三个方面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的一个经济大平台,不应只是与其他几个湾区的简单比较,而是
第1期 黄非等:“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23
应将其打造成内部版的欧盟,注重其内部整合方式和策略,从产业、金融、教育等各个方面互联互通,建立共同的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教育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施行单边开放政策,通过大湾区不同制度之间的化学反应,实行制度创新,开展多向合作,给三地人民实惠的经济获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他还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过国际接轨、改革以及补充三步走来引导国际社会,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规制制定,如果能把大湾区建设作为平台,作为“一带一路”引导者,将有很大机会成功。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博士则认为,大湾区应与近似的东京湾区或大伦敦地区形成参照,开展比较,在GDP、制造业、港口存储、价值链等方面,它将作为“一带一路”的跳板发挥更大功能。在现代世界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我们开拓了四样新东西:第一,新的市场,就是“一带一路”;第二,新的方法,就是“+互联网”,把传统产业加到互联网;第三,新经济,“互联网+”;第四,新的平台。传统依靠高投入、高人力资源、高自然资源的模式已无法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开辟新空间。“一带一路”实际上就是全球化的4.0版本,它是包容的,倡导共同参与,在“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下的新的全球化。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完整的价值链,它不仅是一个横向组合,即内地吸纳港澳投资,港澳从大湾区获得开放的市场;而且,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它是一个国际的品牌,集合和发挥各自优势,是一个不设龙头、多个中心的格局,实现三地的优势互补。对此洪为民建议从四个方面推进,包括:一是专业服务,借力香港的优势来发展;二是文化,不纯粹是基建或商贸,更多是人心相通,体现中国的软实力;三是高端的制造业,自主创新和品牌,开拓外部市场;第四是金融科技。洪为民博士将大湾区比喻为集水区,聚集中国南方的人、财、物,香港可发挥自身的优势,担当专业服务中心、(共同)投资中心、资讯(数据)中心和智库中心,成为内地走向世界的跳板,发挥其试验田的功能。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郝雨凡教授指出,澳门可以借力大湾区建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前湾区的协同发展已经开始了,比如深圳、珠海借助港澳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现在互联互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澳门人对建设大湾区存在矛盾的心理,想积极融入又担心现有的生活优势受到冲击。澳门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经济上博彩业一支独大,并不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均衡和长远的发展。大湾区的发展应该让澳门的企业和商人看到前景,而澳门作为一个资源和空间受限的海港小城,应该基于自身发展优势,立足长远战略,在产业整合、资源互通和文化基地三个方面着重下笔,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也借力完成自身产业政策调整和产业多元化的转型。主要举措包括:第一,依靠自身博彩业和酒店会展管理的优势,辐射带动大湾区相关中下游制造业的发展,增强区域凝聚力。第二,鼓励制度创新,探索人员、物流、信息、资本、市场甚至社会服务方面互通的机制,港澳协同发展,逐步减少广东与港澳的差距。第三,充分利用澳门优势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在中央定位的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之后,澳门还增加了一个基地,目标是努力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利用和葡萄牙三百年文化接触的特色,用西方世界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讲述中国的故事。
中国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梁海明院长则分享了他对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策略,提出了四个问题和建议:第一,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怎么去参与国际新金融规则的制定和完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随着互联网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尚缺乏游戏规则,因此大湾区可以紧抓机遇,参与到规则的制定,打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第二,打造属于中国商业的3X(一个地方的三种代表性物品)。对外推销公共产品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