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文章
领导
如何
喜欢
又长又肿的文章,领导如何会喜欢?
又长又肿的文章,领导如何会喜欢?
改文风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领导喜欢短、实、新的材料。要想把文章写的又短又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古人做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都是反复推敲和斟酌,直到满意为止。人不是生来就会写文章,除了要下苦功夫、笨功夫、硬功夫来多读多写、勤学好问、收集素材、善于总结外,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还是有必要引起注意的。
第一,要树立强烈的精品意识,做到删繁就简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写文章贵精不贵多。如果我们写文章不求精品,而是企图鱼目混珠,那就只能会使自己惯用的“拙作”谦辞一再变成让人讨厌的现实。记得我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我讲,写文章要像古代演戏一样,一招一式,皆有讲究,要反复打摩,精益求精;要像织锦和画画一样,写得光华灿烂,让人美不胜收。一句话,就是非出精品不可,不要粗制滥造,浪费精力和纸张。每当想起恩师的教诲,感到字字千钧。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把文章写得又短又好,榜样也是有的。
鲁迅先生的文章大都极其简洁。他说:“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古今中外一切佳作莫不经历一翻“删繁就简”的磨砺之功。老子以5000字的《道德经》成为道家鼻祖,周敦颐以一篇不足300字的《太极图说》和一篇不足3000字的《通书》奠定理学基石。119字的《爱莲说》、322字的《岳阳楼记》、324字的《兰亭序集》、717字的《腾王阁序》等一大批短文字字珠玑,意蕴深长。可以说,一篇文章就是作者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的最好诠释。
在国外,泰坦尼克号遇难事件,合众国际社的消息仅700来字,但消息对沉船原因、现场情景、背景材料、生还者自述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没有一句废话,不愧为百年新闻佳作;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仪式吸引着全球影迷,大会明确规定获奖者讲话时间不得超过45秒种。一旦超过便红灯警告,乐队也奏起《请君下台》的乐曲。喜剧大师卓别林1917年获得奥期卡荣誉,他以一句“此刻,言语是多么多余,多么无力”的致辞,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征服了观众。
现在很多领导讲话上来就是“为了进一步……”,一圈下来,才说主题,铺垫太多了。有些讲话则不然,上来就是“现在开会,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或者是表态发言时,不找理由,不谈借口,上来就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具体讲做到三条。第一,……”这些领导好像是练过“截拳道”,快速、有力,不玩虚的。看看《入党誓词》,第一句开宗明义就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叫亮观点。如果入党誓词是一篇可以自由发挥的命题文章,相信不少人会写成“为了进一步端正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追求,我宣誓……”如此长而绕,就算不得好文章了。
第二,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做到厚积薄发
有位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大作经常见于报端的朋友告诉我,要想把文章写得又短又好,除了要注意思想性和逻辑性外,还要特别注意锤炼语言,懂得语言艺术,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四句话:要用首长语言,大气磅礴,高屋建瓴;要用群众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要用标题语言,高度概括,精炼醒目;要用内参语言,规范严谨,无懈可击。见我仍疑惑,朋友送我四个字:厚积薄发。厚积而薄发,是大文豪苏轼首先提出的,周恩来总理将其阐发为“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历代登上创作高峰的名家大师,都是厚积薄发的信奉者、实践者、倡导者。厚积,言其多,但不是为多而多,而是为了多中求少,为了提炼和浓缩。薄发,言其少,但不是单纯的量少,而是化多为少,以少总多,就像塔之尖、斧之刃、山之峰。厚积为了薄发,薄发要求厚积;厚积乃薄发之基础,薄发是厚积之精华。
丘吉尔被誉为20世纪八大演说家之一。有一次,一位演讲爱好者问他:“如果你做两分钟时间演讲,需要多少时间准备?”他说:“半个月。”“如果你做5分钟的演讲,需要准备多久?”“一星期”。“那么要你做一个小时的演讲呢?”“现在就可以开始。”丘吉尔真幽默,长篇大论的人无须准备,信口开河就得了,讲到哪算哪。
我们知道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他善于用极其凝炼、高度概括的话语提纲挈领、大开大合。比如他在参加“复兴之路”展览时,把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用三句诗词作了高度凝炼的描述和概括,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大气磅礴、气势恢宏。这种气势还常常体现在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揭示、把握上,又比如,他深刻地指出改革开放的30多年,大体每10年是一个段落,每一个段落又有一个共同特点:开头都充满机遇挑战或危机,之后又转危为安,这就是对规律的总结。他还善于用一些高度凝炼的几个字或关键词,把思想浓缩其中,让人能听懂、能明白、能记住。
第三,要具备较高的审美标准,做到短小精悍
文章贵短,难在“有骨而不显露,有肉而不硕赘,有神而不锋芒”,胡乔木同志曾被誉为我们“党内第一支笔”,他曾从文章的功能出发,从受众的角度考虑,提出了衡量文章是否为精品佳作的三个审美标准:要吸引人看得下去;要使人能看得懂;要能说服人、打动人。这对于我们广大笔者来说,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把文章写得又短又好,历来为人们所乐道。
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结晶,冗 长是肤浅的藻饰。”契诃夫也说:“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列宁讲得更绝,“要用电报的方式”写报告、简报,减少长文繁文,违者撤职。毛主席则痛斥党八股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也直指“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的现象。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听到刑部主事茹太素17000余字的上书,到了6000多字还没见入正题,就下令把茹太素打了一顿。清乾隆皇帝在“上谕”中曾写道:“嗣后乡会试,及学臣取士,每篇均以七百字为率,违者不录。”
例如某省里的领导去市里调研,想听听县区的同志的想法。通知发下去,等到反馈材料都上来了,发现量很足,少的也有八九页纸,但面面俱到,问题好像都说到了,又好像没说到点子上,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单位的主要领导不满意,于是提出一家就谈一件事,谈出观点来。材料再上来,每家四页纸,事情不重复,观点不重复,条分缕析的,后来会议的效果就很好。其实,内容短的关键就是要有观点。没有观点,说得越长,听的人越困惑;有了好的观点,即便是点到为止,也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事实上长风都是惯出来的。要是长了就挨板子,长了就不录用,长了就“请君下台”,长风岂能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