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空间特征在返回抑制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_范海楠著.pdf
下载文档

ID:2183891

大小:46.92MB

页数:23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空间 特征 返回 抑制 效应 中的 作用 机制 范海楠著
。非空间特征在返回抑制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返回抑制效应最初被用来描述线索呈现与靶子呈现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时对出现在先前注意过的位置上的靶子的反应延迟的现象。目前研究侧重考查基于位置和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效应及其形成机制,较少关注非空间返回抑制效应。20l0年,吕皮亚内(Lupinez)等以经典的“客体档案”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检测代价理论。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空间位置在返回抑制效应中的作用及其形成机制,却没有对视觉客体的非空间特征在返回抑制效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出说明。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表明,视觉客体的非空间特征在客体档案加工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检验和丰富检测代价理论,更好地理解返回抑制效应的形成机制,有必要对非空间特征在返回抑制效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注意的含义、特征和理论。由于返回抑制效应与注意的选择性密切相关,第一章侧重于介绍与注意选择性相关的研究和理论模型。第二、三、四章对返回抑制效应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详细介绍了返回抑制效应的提出、目前关于返回抑制效应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效应、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效应和非空间返回抑制效应以及有关返回抑制效应内部机制的主要理论假说。分析发现,以往研究对视觉客体的空间位置与非空间特征在返回抑制效应中的作用存在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能有效地分离视觉客体的空间位置和非空间特征。因此,本书在返回抑制效应的研究方法上进行了适当创新,第五章和第六章侧重于通过新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即在动态的“线索-靶子”范式中引入了隧道刺激,借助单向隧道和双向隧道分别创设客体的空间位置信息明确和客体的空间位置信息不明确的任务情景,通过两个序列(共8个实验)的研究考察客体的非空间特征在返回抑制效应中的作用,检验检测代价理论能否解释非空间返回抑制效应。本书发现,在动态情景中,视觉客体的非空间特征(如颜色、身份)在返回抑制效应中可能具有相对独立的作用,而且,检测代价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非空间返回抑制效应的内部机制,这有助于加深对返回抑制效应和视觉客体加工过程的理解。此外,本书的研究方法可以为研究视觉客体的空间位置和非空间特征在返回抑制效应中的作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