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地名趣谈
中_吴光范著
地名
趣谈
吴光范著
目录知识分子有地名(1)“重教”得名会泽院(2)连接贡院上“青云”(3)“文林”“书林”“四宝”皆雅顺(3)“连云”“穿城”“华阳”有来历(4)“顺城街”与“文明街”(5)“财盛”“静安里”“白马庙”(5)“桑梓”“安邦”与“维新”(6)“正阳”来自 楚辞句(7)哲学术语取地名(7)“培元”“道义”与“兴邦”(9)地名记载发展史(1 0)且谈西坝、王家坝(1 1)弥勒寺与摆渡村(1 2)建仓屯粮地名多(1 2)反映商品经济已萌芽的地名(1 3)反映流动人口已出现的地名(1 6)吴井故事传昆明(1 7)因行会活动活跃而得名(1 8)人民当家做主得地名(1 9)1曾是水乡“赵家堆”(2 2)“船房河”与“望城坡”(2 3)沧桑变迁留地名(2 3)屯垦打井成地名(2 6)元以来治所考(3 1)“三山、四海、六河、九坡”考(3 2)牌坊贡院考(3 6)“湾”“堆”“桥”“坝”地名考(3 9)“关厢”“教场”地名考(4 3)“小云南”考(4 5)“甸”字地名考(7 5)“铺”字地名考(8 0)“营”字地名考(8 7)“阿”字地名考(9 1)“拉”字地名考(1 3 6)“腊”字地名考(1 5 0)“那”字地名考(1 5 6)“南”字地名考(1 5 9)“尼”字地名考(1 6 4)“错”字地名考(1 7 2)“塘”字地名考(1 7 7)“姐”字地名考(1 8 2)“塔”字地名考(1 8 5)“沙”“坝”“吴”“李”地名考(1 9 0)“你”“明”“尼”地名考(1 9 3)2“美”“玉”“冷”“雨”地名考(1 9 4)“娃”字地名考(1 9 8)“马白关”语源考(2 0 1)“拉姑”并非抢婚名(2 0 6)“白马路”与“白马庙”(2 1 3)“马街”“马市”有区别(2 1 7)“阳关道”与“身毒道”(2 2 0)“大象”地名考(2 2 7)“元谋”县名考(2 3 3)文化底蕴积地名(2 3 6)平安幸福入地名(2 4 0)3知识分子有地名先生坡(巷),在城区中部,更具体一点说,是在翠湖之北,翠湖北路至文林街间。清末以地近贡院(今云南大学内),属坡地,内多驿馆,每逢乡试各地应考秀才(俗称先生)多居于此得名,或谓乡试时改考卷的先生居此得名。学士巷,在城区中部偏北,位于翠湖之东,南起青莲街的独口巷。因此地原是清代书画家钱澧 号南园(1 7 4 0 1 7 9 5年),为乾隆三十六年(1 7 7 1年)进士,工书画,善画马,民间赞其为饱学之士的祠堂,后房舍增多,形成巷道,而名学士巷。希文巷,在翠湖之东北面,西起青云街的独口巷,长 2 4米。以教授英语的名人、达文学校(创建于 1 9 2 0年)创始人柏希文居此巷得名。1“重教”得名会泽院在近代云南教育发展史上,云南大学的前身东陆大学的创办是一件大事。1 9 2 2年 1 2月 8日,云南省长公署批准创办东陆大学。时任省长唐继尧亲临奠基,批准筹建大纲和拨给贡院旧址作为大学校址,以贡院的明远楼址建盖办公、教学主楼(即今会泽院)。此外,他还将圆通山划作东陆大学校园,将停办的企事业、学校的资产、设备、经费拨归东陆大学作为校产和建校经费,下令省公署定期定额拨给经费,要求公营企业捐助,并决定大、中、小县每年分别缴纳规定的银额,作为学校给付各县大学生的奖学金。他还率先捐款旧滇币 1万元,后又捐 5 0万元作为筹建费。学校为纪念唐继尧倡导教育、创办东陆大学的功绩,决定以他的别号唐会泽(唐继尧为会泽县人)命名会泽院。2连接贡院上“青云”青云街,在翠湖东北面。南接圆通街,西北抵翠湖北路和文林街交汇处(1 9 9 7年前后将云南大学大门东北面文林街陡坡降低坡度、扩路改建,形成此状)。此街明清时曾名祝国街(在此街南端,因现翠湖小学内原为祝国寺而得名)、贡院街(在此街西北段,今云南大学校内,因明永乐年间设有乡试试场贡院而得名)。明清时考生经龙门桥进入贡院,考试及第为举人后方能赴京应试,寓意此路可“青云直上”而称“青云街”,约在 1 9 3 8年前后统名“青云街”。“文林”“书林”“四宝”皆雅顺文林街,在城区中部,位于翠湖北面,东接翠湖北路与青云街交汇处,西抵东风西路北口。明清时以地近贡院(今云南大学内),考生3多经此街,取“文人如林”之意得名。书林街,在城区南部,位于金碧路至玉带河间。明末清初成街时,以地近文庙(今鱼课司街),为读书人常至之地,取“书生如林”之意得名;另说昔有四川人在此街刻版印书,故名。四宝巷,在城区中部,东起民权街的独口巷。1 9 3 6年因巷内读书人多,以文房四宝取名。“连云”“穿城”“华阳”有来历连云巷,在圆通山之南。南起圆通街,北至圆通山,中通圆通西巷,巷内驻省人民防空指挥部、省政府幼儿园等。因 1 9 3 6年云南省政府教育厅厅长龚自知建住房于此巷,以宅居高处,上依圆通之山,势如连云,得名连云巷。穿城巷,西起护国路,东至大东城脚。清代成巷时以直接穿通旧城大东城脚得名。华阳巷,在城区中部偏西南面云南艺术剧院东侧。南起龙井街的独口巷。民国初年为南城墙附近的空地,1 9 3 3年前后军官高蕴华于此购地建房,成巷后以晋代常璩的 华阳国志4的“华阳”及此地居于五华山之南(阳)得名华阳巷。“顺城街”与“文明街”顺城街,在近日公园的南面,西起省博物馆附近的五一路,东接正义路。1 9 9 8年前后拆旧房,建商场,街道仅存靠五一路一侧 5 0多米。因明代是城外沿南城墙通往小西门的石板小道,清代此道中段得名顺城街,西段名烧珠桥,后统称顺城街。文明街,北起光华街,南至景星街。清为云南粮道衙门,1 9 2 3年拆除衙门,辟为街道,以正对“南国文明坊”而命名为文明街,赋予崇尚文明之新意。“财盛”“静安里”“白马庙”财盛巷,北起长春路,南至威远街,长 4 0 3米。清代成巷时以有财神庙得名财神巷,1 9 4 4年前后改名财盛巷。5静安里巷,在翠湖之南。南起武成路的独口巷,长约 4 8米。以清代巷中有静安庵得名静安庵巷,1 9 5 0年前改庵为里。白马庙,在市区西部,距大观楼不远处,是原白马村附近一片地域的总称,东起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西抵大观公园,南靠大观河。白马庙建于清初,民间传说古时滇池中有一对白马,常于夜里到此地吃庄稼,民怨而无奈。一游方和尚至此,见此情景,建庙宇,塑一对白马,及两神人擒拿二白马状,以息灾氛,遂称白马庙。“桑梓”“安邦”与“维新”桑梓巷,在翠湖之南。东起景虹街,西接中和巷,清代曾名大桑子巷,以巷内有三棵大桑树得名。诗经小雅小弁载:“维桑与梓,必恭必敬。”意为见到桑与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后用桑梓作为对故乡的代称。后以此意改为桑梓巷。安邦巷,在翠湖之南。北起原武成路(今人民中路)的独口巷,清光绪时曾称干巴巷,以巷内有专营牛肉干巴的人家得名。1 9 5 0年后6以音近和“安邦兴国”之新意,改名安邦巷。维新街,南起头道巷,北抵春漫公园后围墙,侧街转西至护国路,总长 3 4 9米。清初成街时以生产妇女头饰翠花而称翠花街。1 9 4 9年后以推陈出新之意命名维新街。“正阳”来自 楚辞句正阳巷,在城区中部,翠湖之南,为南起武成路的独口巷。楚辞远游载:“漱正阳而含朝霞。”东汉王逸注:“正阳者,南方日中之气也。”清末成巷时以此得名。哲学术语取地名太和街,在北京路北段即拓东路至长春路(今人民中路)一段,清代即称太和街,以在昆明老城咸和门外,取其“和”字,取祥和、正气之意得名。辞海太和载:“中国哲学术语。太本作 大,原出 易乾象辞 保合大和,乃利贞。宋张载用来形容阴阳二7气既矛盾又统一的状态。正蒙太和: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认为 道就是 气的变化或阴阳相互推移的过程,所以 太和也就是 道。”大辞典太和载:“阴阳会合的冲和元气。同大和。”“大和:指阴阳会合,冲和的元气。易乾彖:保合大和,乃利贞。”易经:“乾;元,亨,利,贞。”“贞是正和固的意思原意是说:天的功能,是万物的伟大根元,通行无阻,祥和有益,无所不正,而且执着。”因此,太和就是祥和,就是正气,也就合乎哲学上的“道”。太和巷,在五华山北面,西起螺峰街的独口巷,长 3 5米。清时以“太和正气”和“太和”为“和气生财”之意得名。保和巷,在翠湖之南,南起武成路的独口巷,长约 1 1 0米。清初成巷时,以保有“太和之气”“和气生财”等嘉言吉意得名。中和巷,在翠湖之南,北起翠湖南路,南至武成路,中与桑梓巷相通,长 3 6 8米。清时,翠湖南路至桑梓巷口曾名升官坡、沈官坡,至武成路一段名中和巷。1 9 5 0年后两段统称中和巷。1 9 9 8年前后省级机关建房,巷道缩短。以儒家思想“致中和”得名。礼记中庸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8和。”认为人的修养能达到中和的境界(致中和),就会产生“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效果。“培元”“道义”与“兴邦”培元巷,西起东寺街的独口巷,长约 3 7米。辞海载:“元,善也”“万物之生,皆禀元气”,引申指人类社会组织的生命力。如“疮痍已平,元气渐复。”辛亥革命后巷内华姓住户以“培养元气”之意取名。道义街,东起报国街,西抵兴华街。清初成街,曾称扁担街,1 9 4 1年取“铁肩担道义”之意,将其雅化为道义街,赋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新意。兴邦巷,南起鱼课司街的独口巷。抗日战争时猪鬃厂老板李正邦住此巷,以事业兴旺和其“邦”字得名。9地名记载发展史昆明地名打下了城市发展的烙印,如一丘田、蒲草田等。一丘田,在翠湖之南,起止于登华街的一条倒写的“V”字形巷道。今为五华山西面人烟稠集之区,人事厅宿舍所在地。但在清代之前,此地还未开发,为五华山向西延伸的山坡上农民耕种的一块田地,俗称一丘田,后成为巷名。大辞典载:“丘:自然形成的小土山。”说文:“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史记司马相如传载:“以登介丘。”蒲草田,在翠湖西南面,南起人民中路,北接翠湖南路,原巷长约 2 9 0米,省监狱管理局等单位驻此,今为地靠翠湖公园十分繁华的黄金之地。从 昆明县志卷三 图上看,此地明代之前还在城外,为长满芦苇和蒲草的沼泽地。明初才划入城内,清以后渐成街巷。由上可知,一丘田是山坡上的一块农田。未开发前,从翠湖南岸东望五华山方向,现在的一丘田、登华街正处在五华山西面山坡上,登华街正是因为从此路可登五华山而得名。一01丘田和蒲草田这些现在居于城中闹市区的地方,在明清以前,还是农耕地,后者还是长满蒲草的荒田。且谈西坝、王家坝西坝,在昆明城西南部。因古时滇池水位较高,每至雨季,湖水漫淹,为防水患,明朝初年,筑一道土坝堵水,因其地处市区之西,故名西坝,演变为地域名。有河亦名西坝河。1 9 8 6年前后,在拓宽西坝路时,将西坝河覆盖。2 0世纪 6 0年代此地为昆明西郊城乡接合部,河南乡、河北乡人民政府驻地,海拔 1 8 8 8米。王家坝,南邻刘家营,东北至工人新村,东接昆明火柴厂,西南至六二六制药厂。因清代在此地建有一座由王家管理的拦水坝得名。11弥勒寺与摆渡村弥勒寺,在城区西南面,西昌路、金碧路、西坝路交会处附近,东起西昌路,西至西坝一带。今属闹市,为云南政治中心所在地。明代成村,原称摆渡村,先因当时滇池水位高,人需坐船摆渡得名;后因村中建有寺庙,供奉高达二丈余的铜铸弥勒佛像而名弥勒寺,成为村名、地域名。续修昆明县志载:“城西南摆渡村有弥勒寺。铜铸弥勒佛像,趺坐莲台,高二丈余,阔称之。殿高三丈,佛顶及梁,面目丰满,作大欢喜状,奕奕有神。”建仓屯粮地名多西仓坡,在翠湖之西。东起翠湖北路,西至市粮食局第二直属库,北与府甬道相通。因清道光八年(1 8 2 8年)在巷内建有太平仓,得名太平巷;又因俗称大西仓,且为坡地,故民间称为西仓坡。21瓦仓庄,在省博物馆西北面,东风西路、五一路、三合营间。原是南城外的村庄,名瓦村庄,因明代在此建有屯储军粮的仓库而更名为瓦仓庄。庆丰街,在市区西部,东风西路、人民西路一带。因清咸丰年间农业丰收,以此地曾建有庆丰、裕丰等仓库,后变成街道,得名为庆丰路、裕丰街,1 9 3 3年前后合称庆丰街。1 9 9 8年前后,因建大观商场和沃尔玛超市,现在沃尔玛一侧,居西昌路与江城巷之间。小屯,在城区西北部,现建有小屯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