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8
年李晖
农民
培训
助力
脱贫
攻坚
探索
思考
2018年李晖:以农民培训助力脱贫攻坚的探索与思考
p{margin-top:0pt;margin-bottom:1pt;}p.Normal{text-align:justified;}span.Normal{font-family:'Calibri';font-size:10.0pt;}p.Heading1{margin-top:17.0pt;margin-bottom:16.0pt;}span.Heading1{font-size:22.0pt;font-weight:bold;}p.Footer{text-align:left;}span.Footer{font-size:9.0pt;}p.Header{text-align:center;}span.Header{font-size:9.0pt;}span.Hyperlink{color:#0563c1;text-decoration:underline;}span.Char{font-size:9.0pt;}span.Char0{font-size:9.0pt;}span.UnresolvedMention{color:#605e5c;background-color:#e1dfdd;}p.X0000{text-align:center;}span.X0000{font-family:'方正小标宋简体';}span.X00000{font-family:'方正小标宋简体';font-size:22.0pt;}span.X1Char{font-size:22.0pt;font-weight:bold;}p.-{text-indent:32.0pt;}span.-{font-family:'仿宋';font-size:16.0pt;}span.-0{font-family:'仿宋';font-size:16.0pt;}p.--1{text-indent:29.0pt;}span.--1{font-family:'黑体';font-weight:bold;}span.--10{font-family:'黑体';font-size:16.0pt;font-weight:bold;}p.--2{text-indent:29.0pt;}span.--2{font-family:'楷体';font-weight:bold;}span.--20{font-family:'楷体';font-size:16.0pt;font-weight:bold;}p.--3{text-indent:29.0pt;}span.--3{font-weight:bold;}span.--30{font-family:'仿宋';font-size:16.0pt;font-weight:bold;}p.--{text-align:center;}span.--{font-family:'方正小标宋简体';font-size:22.0pt;font-weight:bold;}span.--0{font-family:'方正小标宋简体';font-size:22.0pt;font-weight:bold;} 以农民培训助力脱贫攻坚的探索与思考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湖南省永州市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内在需要,把就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开展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大规模专题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探索了一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输血”到“造血”的产业技术扶贫新路子,根治“贫根”效果明显。
一、问计脱贫攻坚
永州市是传统的农业人口大市,有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3个省级贫困县。近年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贫困人口从68万余人减少到31万余人,但有的“虚脱病灶”还未根治,有的脱贫基础还不牢固,剩下的贫困人口则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为找到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2017年永州市启动“三走遍三签字”和“万名干部下基层,精准帮扶解难题”活动,努力摸实情、寻贫根、谋良策。
从基层党员和群众普遍反映看:第一,脱贫攻坚中最难的是拔“贫根”。有的干部把脱贫攻坚当作“任务”来完成,当作“迎检”来应付,热衷于“输血脱贫”,哪怕是由地方财政兜底也在所不惜,往往“今年才脱贫,来年又返贫”。有的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意识不强,仍存在“哭穷要帽”“等靠要”“相互攀比”等思想,“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有的贫困户把脱贫当成是党委政府的事、干部的事,缺乏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第二,脱贫攻坚中最忧的是返贫。许多党员群众反映,这几年从上到下投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才实现脱贫目标,担心脱贫后惠民惠农政策会不会缩水,驻村帮扶队员会不会撤走,关爱基层导向会不会打折;将来这些政策、资金、项目如果没有了,返贫的可能性很大。第三,脱贫攻坚中最盼的是学技术。调研中发现,真正的贫困群众,大部分都是自身发展能力比较弱,没有技术、没有门路。单纯的送钱送物只能解一时之困,不能脱一世之贫,而凡是有一技之长的,脱贫就有基础、可持续。许多村党支部书记也反映,农村脱贫的关键是产业扶贫,产业扶贫的关键是技术支撑,而目前有限的扶贫资金和项目往往分散使用,不能聚焦发力,精准扶贫达不到预期效果。
2017年5月,永州市决定启动农村人才培训战略,以产业技术扶贫培训为突破口,创建永州市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培训中心,搭建全市统一的实用技术培训平台,大规模开展“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免费专题培训,以此带动脱贫攻坚、撬动乡村振兴。
二、思路和举措
脱贫攻坚来不得半点马虎,也来不得半点应付。为让学员尽快学到真本领,我们坚持改革引领,创新培训模式,实现了从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具体体现为“六个转向”。
一是培训规划从碎片化转向系统化。以往针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大多由各个部门、各个层级分块分层组织,培训时间较短,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解不了渴,培训内容则五花八门,缺乏系统设计。永州市由市委牵头进行顶层设计,整合涉农部门、财政、党校、扶贫、组织等职能部门资源,以永州工贸学校为载体,创建永州市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培训中心,并积极争取农业部支持,探索院地合作模式,创建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实践教研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和中心”),实行统一调配培训资源、统一安排参训学员、统一设计培训内容、统一进行培训管理,发挥了培训的整体效应。
二是培训理念从虚对虚转向实打实。传统的农民教育培训普遍存在两种应付思想:农民把培训当作“待遇”来对待,“学习学习、休息休息、联系联系”,往往学非所盼、听而无趣;组织把培训当作“任务”来完成,课程内容容易脱离实际,教而不专、学而难用。“基地和中心”以需求引导供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开设了现代养殖、现代种植、农村电商3个大专业,大专业下细分20多个小专业,组织编印了3本专题教材,采取“农民点单、财政买单”的方式,由农民自主选学参训专业,变大水漫灌、走马观花为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训的积极性。
三是培训对象从广撒网转向有重点。过去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时,大多偏向于培训对象全覆盖,恨不得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把所有的农民轮训一遍,把所有的知识点传授一遍,广撒“胡椒面”、下“毛毛雨”,客观上导致学得不深、学得不专,学了用不上、不好用。为提高培训质量,我们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把培训对象聚焦为有发展潜力、有创业基础的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特别是把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作为重点。每年开办20余期培训班,每期培训10天,每期安排学员500名左右,计划用5年时间免费培训5万名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培训期间实现全封闭管理,早、中、晚全天候上课,课程容量相当于一般培训的15天。通过有重点、高强度的培训,培养出一批农村实用人才“火种”,带动影响一大批,点亮产业脱贫新天地。
四是培训方式从课堂学转向现场教。传统的农民教育培训,大多时间花在课堂学、书本学上,教学“念经式”,农民往往“坐不住、听不懂、学不进”。为增强“眼见为实”的效果,我们坚持“怎样方便农民学,就怎样教”,坚持实践为主,突出现场互动式教学,从全市范围内的脱贫攻坚示范点、种养加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中精选29个单位作为现场教学点,统一授牌管理,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基地公司”中,真正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学,让学员参与进来,让课堂活跃起来。我们还特聘了一批各领域的行家里手担任兼职授课教师。这些来自一线的内行人既有历经坎坷的创业励志故事,又有千锤百炼的实用技术,讲授鲜活、接地气,很快让学员们开阔了眼界、树立了信心、掌握了真本领。
五是培训环节从单打一转向全链条。以往的培训往往“一训了之”,对培训有没有效果、效果如何往往不闻不问。为让学员学而能用、学而活用,我们坚持抓好学用结合、跟踪服务,力求把培训效果转化为脱贫成果。融合资源强服务。市委组织部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组织协调职责,市县两级财政、人社、教育、发改、农业、扶贫、科技等部门,结合自身职能从政策、经费、人才等方面给予重视、关心和支持。搭建平台推服务。把培训班作为学员之间、学员与种养大户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学习交流的平台,做到资源互享、信息互通、经验互学。安排专人优服务。每个班都配备1名助教,对每名学员结业后的学以致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通过建立网络学堂、组织教师定期回访、安排现场指导、创建微信群和QQ群等方式,提供技术服务,及时实地会诊,打造永久的“流动学堂”,解决学员“训后之忧”。
六是培训成果从单向度转向多维度。过去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和效果都比较单一,缺乏叠加效应。我们在开展专题培训时,既注重提高农民致富带富能力,又注重培育农村后备人才。一方面,培训既教授技能,又启发思想、开拓眼界、激发动能,一批又一批的参训学员通过培训学到了技术,“能人带动、大户带动、产业带动”的蝴蝶效应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我们着力把优秀青年农民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使培训班成为培养农村后备人才的“摇篮”,为村干部队伍建设拓宽了活水源头。在2017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参加培训的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有345名经过换届选举新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67名成为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三、启示与思考
我们从源头“把脉会诊”,逐步探索出一条产业技术扶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路子,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村民不再攀比“戴穷帽”“念穷经”,一致评价免费技能培训是最大的政策红利,最实惠也最公平。全国产业精准扶贫现场观摩会、全省产业技术扶贫现场推进会、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先后在永州市召开。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党建+产业技术扶贫”专题培训,既能实现快速脱贫,又能有效防止返贫,是从源头上拔掉“贫根”的有益探索。
突出党建引领,夯实执政基础。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农村党员老龄化和农村干部青黄不接的现象也日益凸显。我们坚持站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高度设计、实施和评价培训,把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的意识、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到培训全过程,既用技能培训来增强贫困农民的“造血功能”,又上党课、讲党话,以班次为单位设立临时党支部,过好党内政治生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新一代青年农民的头脑,全面提升农村党员、青年农民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法治素质等方方面面。在培训内容设计上,开设农村政策解读、基层党建实务、农村治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公共课程,把扶贫、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提高学员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