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增长
极限
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董冰
520237139012
在一个下着雨的周末,我读完了增长的极限这本书。这是一本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好的书。它首次提出了地球的极限和人类社会开展的极限的观点,对人类社会不断追求增长的开展模式提出了质疑和警告。当时正是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社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而到达这一轮增长的顶峰,也正处于“石油危机〞的前夜,整个世界特别是西方社会弥漫着乐观情绪。但是作者基于当前的和历史上的实际数据,对未来几十年的世界人口、经济增长,生活水平资源消耗,环境等变量等都做了精确的预测,为我们勾勒出了未来世界的开展趋势,并做出了“崩溃〞的预言。但是,作者们并非是进行单一的预测,并没有预言“崩溃〞一定会发生,而是模拟了未来世界开展的各种可能场景。在多个模拟场景中,如果人类社会照目前的开展模式开展下去,如果国际社会做出反响或采取行动过于缓慢,“崩溃〞是不可防止的。
增长的极限一书中强调的是“可持续开展〞,这在今天看来是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作者丹尼斯·米都斯在研究过程中用world3模型预测了未来世界的人口增长、粮食增长、工业开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其中人口增长与粮食产量增长与现实完全吻合。作者写书的时候正是西方经济开展的黄金时期,西方社会的主流学者都对未来的开展抱着乐观的信心。直到一年后的石油危机,那些主流学者和政治家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过更多人还是对有增长的极限这种说法持疑心和批判的态度。丹尼斯·米都斯用大量的数据和模型说明了人口、粮食、资源消耗等的增长是呈指数型增长,而非线性性增长。如果人口、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增长是按照这种模式一直持续下去,那么世界将会“灾难性的崩溃〞。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始终以开展经济为第一任务,在开展的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都是惊人的。据统计,中国现有煤炭的探明储量为818亿吨,石油为25亿吨,天然气为5.4亿吨。以2022年为起始点,到2023年,中国年需煤炭16亿~18亿吨,20年累计需247亿~248亿吨;石油年需5.5亿~6.4亿吨,2023年累计需85亿~92亿吨;天然气年需0.6亿~0.7亿吨,2023年累计需9.2亿~2023亿吨。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缺乏2023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到2023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天然气将超过2023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70%和50%。未来20年中国石油需求缺口超过60亿吨,天然气超过2万亿立方米。严重的资源瓶颈使中国经济面临极限。未来几十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资源消费大国。中国应该正视资源危机的问题,在这个根底上跟世界其他国家合作对话,而不是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对国内的矿产资源竭泽而渔,以致最后造成得不偿失的战略性错误。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可持续开展,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
从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未来留给我我们的路只有一条——
可持续开展。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成立了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开展委员会,以制订长期的环境对策,帮助国际社会确立更加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经过3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该委员会于1987年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经过充分论证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注意力集中于人口、粮食、物种遗传、资源、能源、工业和人类居住等方面,在系统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之后,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开展〞的模式,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提出把人们从单纯考虑环境保护的角度引导到环境保护与人类开展相结合,表达了人类在可持续开展思想认识上的重要飞跃。站在可持续开展的高度,用可持续开展的理论去衡量综合国力,使综合国力竞争统一于可持续开展的宏观框架内,从而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开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观念、作用、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综合国力进行全面的再认识。可持续开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那么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根底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开展的过程。显然,可持续开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开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根底,经济系统的健康开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开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到达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开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尤为重要。
以上是我读过增长的极限一书以后的一些想法,可能有些观点不够完善,可能有些观点比较片面,但都是我的心声。
第二篇: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可持续开展乃正道
以前对于书中的观念和论点,认为不过是平凡的真理。因为当我们谈论起诸如“2023年世界面临末日〞、“人类即将灭亡〞这一类的话题时,总觉得那是非常荒唐可笑,遥不可及的未来。但是读了此书之后,突然觉察到世界真的是有末日的,并且这个末日竟然离我们并不遥远。突然发现经济增长也并非完全是件好事,不仅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并且会给人类带来消灭性的后果,甚至可以说,增长并非如同人们所期待的那样把人间变成天堂,相反的却可能带入地狱。
现在看来,这些想法是从一种盲目的乐观一下子走到了极端的悲观,并且这些想法本身也充满了对本书的误解。常常也能听到大家对此书的争论,反对者的观点正如那些主流观点一样,有人认为“零增长〞的观点荒唐不经,将导致把开展中国家锁定在贫困里,也有人认为技术的开展能解决一切问题,对所谓的“极限〞根本就不需要担忧。
在书中首次明确的提出了地球的极限和人类社会开展的极限的观点,即增长的极限来自于地球的有限性。全球系统中属于无限制的系统人口、经济是按照指数方式开展的;而属于有限制的系统人口、经济所依赖的粮食、资源和环境却是按照算术方式开展的。这样,人口爆炸、经济失控,必然会引发和加剧粮食短缺、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反作用于人口和经济的开展。因此他们对人类社会不断追求增长的开展模式提出了质疑和警告。当时正是世界经济特别市西方社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而到达这一轮增长的顶峰,也处于“石油危机〞的前夜,整个世界特别是西方社会弥漫着强烈的乐观情绪。增长的极限一书的问世犹如当头棒喝,本该把人们从梦中惊醒。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各种批判和质疑,经济学家们更是对此大加鞭挞。
本书中,作者明确指出,人类在许多方面已经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外,已经超越了极限,世界经济的开展已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即反响环路使全球性环发问题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在这种环路中,一个因素的增长,将通过刺激和反响连锁作用,使最初变化的因素增长的更快。全球系统无节制地开展,最终将向其极限增长,以至于陷于恶性循环之中。作者对未来几十年的世界人口、经济增长、生活水平、资源消耗、环境等变量都做了“精确〞的预测,为我们勾勒出了未来世界的开展趋势,并做出了“崩溃〞的预言。在有关资源枯竭一说中,作者注意了人口的几何增长,注意到了土地肥力的下降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更注意到了自然环境所早到的不可逆转的破坏,等等。即使某些破坏是可以逆转的,例如恢复土壤肥力,或者是通过技术可以弥补的,但是由于更多的资本将不得不转向满足维系人类生存的最根本需求,工业的增长将不可防止地出现下降,进而形成负反响循环导致人类经济增长趋于停滞。这是书中所模拟的崩溃发生的最主要路径。况且,还有些东西的破坏和失去是不可逆转的,例如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变暖的趋势,至少目前看来这些不是技术的开展所能够解决的,人类只能通过减少自己的生态足迹来防止进一步的恶化或放缓恶化的速度。技术绝非是万能的。
“全球均衡状态是解决全球性环发问题的最终出路〞这是作为全书之结论和主张的解读。作者认为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将不可防止导致人口和工业生产力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但是如果人类决心追求均衡状态开展,那么开始的行动愈早,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在这个问题上,纯粹技术、经济、法律上的措施和手段的结合,不可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善,唯一可行的方法是:“需要使社会改变方向,向均衡的目标前进,而不是以往的增长〞。
正如斯科特·斯洛康布提到——“这本书是以科学的方式对待环境问题的最重要的
著作。它是用模型方法看待全球环境资源问题的第一个重要尝试〞。在本书所描述的所有场景中,作者模拟了各种可能性,如人们增长会保持在何种速度,如果资源的消耗速度能降低到多少,如果技术进步能到达什么水平。。。。。。指出在这些可能的状态下,人类的经济增长会不会持续,能持续到什么时候。模拟结果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如果人类不能约束自己的贪婪欲望和增长速度,最终的崩溃都是不可防止的;也只有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人类社会才有可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的开展。
地球面临的挑战可以简单概括为。要到达可持续开展,人类必须提高这个世界上穷人的消费水平,同时减少人类总的生态足迹。因此必须要有技术的进步、个人的转变以及长期规划的视野;必须要有超越政治疆界的更高的尊重、关切和分享。这即便是在最好的条件下也需要付出几十年的努力才能到达。所以需要全世界的共同携手合作。
第三篇:增长的极限读后感技术开展的双面性
——读增长的极限第四章有感
马文.贝克如是说。“这本书给了我强烈的印象,促使我思考地球的有限性以及以现有速度开发资源的不可持续性〞。读了这本书,虽然思考的高度没有这么高,但是也开始思考我们的地球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其实,一直以来,末日这个话题就从未从人们的话题中退出过,只不过从前的我们,当谈及“2023世界末日〞,“人类即将灭亡〞诸如此类的话题时,总觉得那是非常荒唐可笑的,遥不可及的未来。但是现在,特别是近两年来这个话题似乎不再只是科学家和国家领导人该思考的问题,它甚至已经搬到了平常老板姓的饭桌上。
读了这本书,更加觉得世界末日似乎就近在眼前,经济的增长并非完全是好事,不仅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并且会给人来带来消灭性的后果,甚至可以说,增长并非如同人们想象的把人间变成天堂,相反的却可能带入地狱。
同样道理,技术进步指引世界去天堂的路上时,也把世界带到了地狱的门口。一直以来,似乎我们就只看到了技术开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却忘了我们为技术进步带来先进的同时付出的代价。
以核技术为例。核技术的掌握提高了即将来临的矿物燃料资源的极限,假定“无限的〞核动力使可以利用的资源储量翻一番,核能会使广泛的再循环和代用方案成为可能,看起来这样似乎确实没有发生资源短缺,但是随之而来的严重的污染问题却又引发一系列另外的问题,于是,人们开始控制污染。显而易见的是技术和经济的限制注定了污染不可能完全消除,并且在经济上,控制污染的费用随着排放标准变得更加严格而上涨。假使控制污染政策有效,资源短缺和污染不会成为严重的问题,可是过分的方式仍起作用,这时发生崩溃的首先是粮食短缺。
然而杂交技术的掌握提高了即将来临的粮食危机的极限。人们有恃无恐,开始大量征用土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最后到达了可耕地的极限,那时人口继续上升,粮食产量降低。人们迫不得已,工业又开始转向农业,最后人均工业产量开始降低。当人均粮食下降到口粮水平以下时,死亡率开始上升,导致人口增长的终止。于是,人们又开始纠结于增加粮食产
量和控制人口生育的问题。人们单用技术上的解决,已经延长了人口和工业增长的时间,但是并没有排除增长的最终极限。
这就像我们平常做错事,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