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新编.doc
下载文档

ID:2165434

大小:42.54KB

页数:3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改革开放 成功经验 新编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篇一一前言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30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世界性关注。全面回忆和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不仅实现了经济体制上的重大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巨大开展,而且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富认识,积累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根本的经验。改革开放的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是曲折的,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无视,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XX省XX县区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根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开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前无古人、规模空前的探索和实践。当改革开放的帷幕刚刚拉开的候,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务实思想,中国30年来的改革是在高一脚低一脚、进两步退一步的过程中走出来的。摸着石头过河摸出了门道,到达了胜利的此岸。从总体上说,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1、在经济上,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开展的高度集中的,僵化的方案经济体制,已在相当程度上被突破,而适应生产力开展要求的平等竞争和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体制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开展,进而促进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从1979年到1994年的16年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平均年增长约9%,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8.8%,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6.8%,分别高于前26年间〔19531978〕平均增长6%、 6.4%和3.2%的幅度。可以看出,改革以来的这么多年是中国经济生机最旺盛、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 2、在政治上,我国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不间断地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稳固社会主义制度,广泛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了国家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进步。 3、在思想上,通过改革与对外开放,在全国上下的广阔人民群众中间开展了一次解放思想的大运动。过去的封建落后的剩余思想已普遍被摒弃,为一大批改革开放后带来的新思想新意识所代替。由此观之,改革确实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三改革开放的珍贵经验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不仅实现了经济体制上的重大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巨大开展,而且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开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积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其中主要的经验包括: 第一,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开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开展、社会和谐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胡锦涛极其深刻地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意义、理论来源、理论内涵、理论特征,深刻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之内在联系。改革开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取得成功的,同时,改革开放的实践又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确立与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直接的、最生动的、最有活力的表达。 第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先导,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本国实际出发,破除教条,正如邓小平当年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农村改革之初,有人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成是搞资本主义复辟。特区刚建立时,也有人说,特区除了五星红旗是社会主义外,其余全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那么长期被视为洪水猛兽,被斥之为社会主义的异端等等。如果不破除这些旧教条,改革开放也就无从谈起,也无从深化。过去、今天、未来都是如此。 第三,必须坚持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深化改革,不断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制约经济开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开展的强大动力。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既是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生产力开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日趋剧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迫切需要。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攻坚、锐意进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力度,着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上取得突破,为经济社会开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 第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实践、与时俱进,紧紧把握时代开展的脉搏和契机,坚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寻求改革的思路和出路,依据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检验和推动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把人民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快乐不快乐作为改革开放各项政策措施选择与调整以及是否出台的根本依据。 第五,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切实把握好改革开放新政策新措施出台的适时和适度。中国不搞强制性制度变迁和激进式改革,而搞诱致性制度变迁和渐进式改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激进式改革具有很强的刚性,就好似要把一座旧城一下子彻底摧毁夷为平地,在短期内再建一座新城,这极容易引发社会矛盾;诱致性制度变迁和渐进式改革那么具有较大的柔性,它在改革过程中建立起了一个个缓冲带,这有利于缓冲和化解社会矛盾。改革开放的过程是利益的调整过程,利益调整最容易形成新的矛盾。改革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承受能力,重要领域的改革要坚持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方案要尽可能考虑周全,各项措施要协调配套。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开展中利益格局的变化,把竞争压力转化为发奋有为的动力,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 第六,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体制改革的关系,在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继续坚决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七,科学吸收和利用世界资源条件和先进文明成果,把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在对传统的方案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积极实施对外开放的方针。在对外开放中加大改革的力度,促进改革的开展。通过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开展。中国在保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参与了全球经济合作,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使我们同时用好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趋利避害的平等竞争中到达了平等、普惠、共赢。 四改革中存在的缺陷、问题与对策: 中国的改革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也应看到,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确实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分步推进的渐进性改革战略使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这就导致了双重体制的长期化,价格、收入和经济运行规那么的双轨制的普遍化。这种双重体制的并存和摩擦,是导致需求扩张、结构失衡、分配不公、宏观失控和秩序混乱的重要根源。这种双重体制潜伏着巨大的危险,即一旦宏观调节失控,政府权威失效,各种潜伏的矛盾就会被激化,就会出现严重的混乱局面。另外,这种改革方式由于改革进程不同步,容易造成体制内各局部之间,如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商品经济与要素市场、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间的矛盾与摩擦,这不仅影响改革与开展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因此,协调体制的非均衡性引起的各种矛盾,是我国改革获得更大成功的重要保证。 在中国当前的条件下,解决分步推进与整体转换矛盾的出路,不是实行全面的一步到位的激进式改革,也不是加强中央政府对局部改革的直接控制,而是应当提供恰当的政策环境和改革措施,提高政府对改革的整体协调能力。 〔1〕中央制定的各项宏观改革政策和改革措施应有利于弥合非国有与国有、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的差距,而不应扩大这种差距,加剧它们的矛盾。改革中各种特殊优惠政策应逐渐取消。 〔2〕不同局部改革内容与进度可能不一样,但它们所遵循的体制规那么和面对的宏观环境应尽可能相同,中央政府应该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提供公平的市场规那么和法律环境方面,而不是直接决定局部改革的具体内容和进度。 〔3〕各项改革尽可以整体推进,相互配合,有组织有方案地加以推进,不能盲目孤立地进行。 2、绕开国有经济而从体制外推进的战略,使作为国民经济主体和经济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效益不高,活力缺乏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着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一些核心问题如要素市场的形成、产权的重新组合也因此步履缓慢。同时,在市场化过程中,一方面,私人利益的冲动日益强烈,另一方面,国有财产产权不清,约束力软化,结果,各种化公为私、损公肥私的无偿侵吞和占有公有财产的现象日益盛行,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严重助长了腐败、分配不公和投机诈骗行为。 因此,国有制的改革并不是无所谓的,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必须协调配套,同时推进。为此,必须克服改革中存在的两种片面倾向:一种倾向是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国有经济内部,对非国有经济采取消极或排斥的态度;另一种倾向是只关心非国有经济的开展,无视体制内改革的可能性和积极作用。正确的思路应当是,在积极开展非国有经济的同时,积极改革国有经济体制,大胆引入竞争机制,使体制外改革和体制内改革同时推进。 3、渐进式改革需要一个廉洁、高效、权威性的政府,但这一点在现实中却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原有的政府机构既是改革的组织者和发动者,又是被改革的对象,这种双重身份对改革的顺利推进产生了不利影响。 首先,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对简政放权、引入市场、实现经济自由化的各项改革措施或明或暗地加以抵抗,或者加以扭曲变形,使庞大的行政管理体制难以打破,政企别离,机构调整步履艰难,严重的官僚主义难以克服,市场化进程不断受阻。其次,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权力缺乏制衡,因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权力货币化的进程也在加快,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日趋严重,严重削弱了政府的权威和政策的效力,使改革与开展陷入困境。第三,导致了以权经商和翻牌公司的大量出现,使政府权力通过各种途径转化为经济权力,形成了一大批以行政权力和垄断地位为背景从事经营活动的官僚资本,造成了严重的不平等竞争,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因此,如何协调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渐进式改革能否最终取得成功的又一重要条件。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是克服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提高政府的效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