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古典
诗歌
鉴赏
高效
精练
13
准确
把握
艺术形象
解析
高效精练 13 准确把握古典诗歌的艺术形象
[精练点拨]
诗歌的艺术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或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或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解答古典诗歌艺术形象题要“三步走”。
1.细审题,明要求。根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要求概括则概括,要求分析则分析);有几问,答几问。
2.抓关键,析特点。抓住关键(意象、描述形象的词句),能够快速把握形象特点。
3.依格式,析形象。要依照“概括形象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揭示形象意义(联系主旨)”的一般格式组织答案。
[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杪江亭有作①
刘长卿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
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后,前往南巴的途中。
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孤雁”和“千万山”?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时先找到意象所在位置,解释意象的表层含义,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及写作背景分析意象的作用。本诗中,“孤雁”和“千万山”都出现在诗歌的颈联,“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的意思是看到江中清冷的小岛上有一只孤零零的大雁,夕阳西下,千万座山峰连绵不断。表面上看,“孤雁”和“千万山”都是诗人看到的景象,联系写作背景可知,这里的“孤雁”恰恰是诗人的象征,而“千万山”遮挡视线则正反映出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之感。
答案 ①“孤雁”和“千万山”是诗人在江亭所见的景物。这两种景物勾起了诗人的联想,景中寓情。②“孤雁”表现了此时诗人的真实处境是孤独无依的。③“千万山”写出了诗人此去前路险远,也写出了人生之路前途迷茫。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小寒食①舟中作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小寒食:指寒食节的次日,清明节前一天(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②鹖(hé)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用鹖羽所制之冠。
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颈联“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中,“娟娟”“轻”可见自在轻快之感,由此可得出意象的特点。分析作用时,可先描绘意象所创设的画面,再结合前后诗句“老年花似雾中看”“愁看直北是长安”来分析,两个轻快自如的意象反衬出诗人的年老体衰和漂泊孤苦。而诗人在处境不佳时“愁看直北是长安”,也可见其悲悯情怀。
答案 特点:往来自如或自在轻快。作用:以乐景衬哀情。布幔闲卷,蝴蝶翩跹,穿空而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诗人描绘了一幅蝶、鸥自由往来的美好画面,反衬出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之情;如此情境下仍思虑朝廷,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在困苦中仍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悲悯情怀。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题目。
减字木兰花
秦 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①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 竞渡
黄 裳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注】 ①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②黄裳: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进士第一。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两首词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意境,首先应找出词中的意象,然后根据意象的特点来分析。秦观词中,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营造的是孤独凄凉的意境,照应词开篇的“独自凄凉”。黄裳词中,红旗、鼓声、欢声、龙舟等意象欢快热烈,创造出十分热闹紧张的壮阔场景,情感豪迈。
答案 ①秦观词用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达出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情绪。②黄裳词描写红旗高举,鼓声如雷,欢声如潮,龙舟破浪飞出、衔标而归的壮阔场景,营造出紧张热烈的氛围,表达出积极豪迈的情怀。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渡黄河①
[南朝]范 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注】 ①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占领整个黄河流域。此诗作于公元492年,诗人以南朝使者的身份出使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须渡河北上。
本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本诗前四句写渡河情况,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和特征以及渡河的危险、困难。第五至八句写岸畔所见,庭户空落,旧木倒塌,田地荒芜,了无行人,村庄完全破败,这是诗人眼中所见异族政权统治下的情形,从这些描写中可以见出作者的伤感、同情、愤慨等心情。“狐兔”既纪实,也兼喻异族统治者。最后两句“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实际是指澄清天下、拨乱反正。由于前面写有渡河的情况,这两句出现就不显得生硬;又由于前面写有社会凋残、生灵涂炭的情况,这两句也就显得很有感情,很有力量。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拯救生民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诗歌刻画了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诗人以渡河之危险与艰难喻国家之危局与世事的艰难,以环境的荒凉萧条喻国家民族的衰落,以一句询问表达了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忧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