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古典
诗歌
鉴赏
高效
精练
14
品味
语言
技巧
规范
炼字
炼句
解析
高效精练 14 品味语言,鉴赏技巧,规范答好“炼字”“炼句”题
[精练点拨]
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1.炼字“三关注”
解题
指津
双关
释词
字面与诗境、表面与暗指、显性与隐含、虚实与动静
手法
析词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拟物、双关、通感、夸张
效果
品词
从内容(突出描述对象的……特点)、情感(表达……情感)、结构(照应等、承上启下、线索等)入手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含蓄蕴藉、韵律和谐
答题
模板
答题时一般先解析字义,再指出其手法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词约义丰、含蓄蕴藉、平添诗歌韵味等)
2.炼句“五角度”
解题
指津
从含义
入手
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从对词语的赏析中品味韵致
从位置
入手
从起、承、转、合入手,位置不同,作用不同:“起”(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承”有承上启下功用;“转”(如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宕开一笔、陡转夺目之效;“合”(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蹊径,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从技巧
入手
赏析诗句,要结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赏析其作用
从句式
入手
倒装句、省略句、反问句、设问句等,体会其作用
从情感
入手
结合意象、场景或叙述内容体会
答题
模板
诗句含意+表现手法+结构作用+情感作用
[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秋兴八首(其二)
杜甫
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
画省③香炉违伏枕④,山楼粉堞⑤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 ①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③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④伏枕:指生病。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道题有两问,解答第一问需紧扣题干的“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以及前人的评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根据题干的提示,可知诗歌的表达技巧为虚实结合,只要去分析诗句中哪些是虚,哪些是实即可,再结合注释,诗句中的虚实就很清楚了。第二问只需答出虚实结合的作用和效果即可。
答案 第一问:第一联“夔府孤城落日斜”写诗人身处夔府,望夕阳晚景;“每依北斗望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
第二问:这样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①时作
元好问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候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注】 ①嵩山: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市北。金宣宗兴定三年(1218),元好问因避战乱从三乡(河南省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
本词的词眼句是哪一句?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考查“诗眼”的题目,一般从内容的统领或结构的承接的角度分析。从内容方面来看,只有“从军乐”一句能奠定全词乐观高昂的感情基调。从人物形象来看,词中第三、四、五句刻画了一位威风凛凛的少年英雄形象,展现出一种激越昂扬的情感。词中第六、七句写出了战争场面,这种场面呼应了少年英雄的形象。结尾三句劝慰闺妇不要悲啼,其原因正是对“从军乐”的自信,对战争必胜的自信。综上,“从军乐”贯串了全词的情感基调、人物形象、场景描写和人物心境,应为词眼句。
答案 词眼句是“从军乐”。①本句奠定了全词乐观高昂的感情基调,自始至终洋溢着报国从军、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人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②词中刻画了一位横跨战马、威武出征的少年英雄形象,突出的正是这种“从军乐”澎湃着为国立功的爱国激情。③词中写出了壮观的战争场面,这场面与这种少年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从军乐”气概一脉相承。④结尾三句正因为有少年“从军乐”的气概,才有了出师必捷的信念,才说“归期犹及柳依依”。结尾劝慰闺妇,没有丝毫悲戚惜别之态,充满了对胜利的自信。(找出词眼句,答出两点即可)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东阳道中①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 ①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寺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
简要赏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中的叠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首先从内容看,“历历”的意思是清楚明白,分明可数,说明“人”易辨别出来;“萧萧”指骏马的声声嘶鸣。从表达效果看,两个叠词描绘出人物众多、红旗招展的雄壮军容。从情感看,渲染了作者的喜悦欢畅心情。从形式看,叠词的使用朗朗上口,富有明快的节奏感。
答案 ①“历历”,是清楚明白,分明可数的意思。穿着戎装的战士们,意气风发,气势雄伟,令人见之倍感振奋;“萧萧”,指骏马的声声嘶鸣。战马嘶鸣,增添了雄壮的气势。(陈述内容)②两个叠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军容雄壮的场景。(表达效果)③渲染了作者因能为国效命,一展抱负而产生的喜悦欢畅心情。(情感角度)④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艺术效果)(答出三点即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