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XX省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docx
下载文档

ID:2155535

大小:33.88KB

页数:2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XX 十二 就业 社会保障 规划
XX省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 XX县区“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 开展规划 “十二五〞(2023-2023)时期是我市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根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不断开创科学开展、和谐开展新局面,崛起为长三角北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以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规划为指导,我市以XX县区“十二五〞总体规划为依据,紧紧抓住科学开展这一主题,把握好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这一主线,提出我市“十二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开展规划。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十一五〞(2023-2023)是我市人民群众收入提高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民生状况显著改善,特别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建设取得巨大进展的五年。五年里,国家和省市的积极就业政策得到落实,城乡统筹就业全面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初显成效;社会保障体系框架进一步形成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年提高;财政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保险基金运作平稳,结余稳步增长;在企业改制力度加大、经济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得到高度重视 -1- 和加强,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为“十二五〞时期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一)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扩大就业和控制失业继续被列入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市共实现新增就业35.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1万人,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3.6万人。被征地农民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3.0%左右的较低水平。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到达28.3: 31.8: 40.0,与“十五〞期末相比,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12.2个百分点,第 二、三产业分别增加14.3和2.9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到达64.14万人,比“十五〞期末增加44.06万人。创业成为就业新增长极,扶持城乡群众创业7.6万人,其中农民创业3.9万人,劳动部门发放创业小额贴息贷款1.6亿元,惠及0.86万人。城乡就业更加统筹,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5万人,转移就业总量到达161.8万人,农民务工性收入年递增9%以上。 (二)职业培训快速开展,劳动者素质发生积极变化。进一-2- 步健全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体系,职业培训事业取得较快开展。全市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6.9万人,创业培训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5.4万人。加快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到“十一五〞末,全市技术工人总量到达25.5万人,比“十五〞末增长了36%,其中,高技能人才占到2.7万人,比“十五〞末增长170%。技工教育成效显著,全市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达0.95万人,应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97%以上,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建成省级重点技师学院1所,省技师学院1所,省级重点技校3所。定期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为开辟、挖掘培养技能人才的新渠道。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扩大了职业技能鉴定覆盖范围,鉴定人数到达了18.7万人,有16.6万人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覆盖范围扩大到城乡各类用人单位,参保对象覆盖到了全体劳动者。实施“万人助保〞工程,全国首创“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社保经办〞的助保新模式,破解了困难群众接续养老保险难题。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结算方式“差改全〞取得重大进展。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基 -3- 金筹集方式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被征地农民的根本生活保障进一步稳固。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从零起步,迅速开展,参保率到达95%以上,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农民工被纳入城镇社保体系。生育保险政策积极调整,个人生育医疗费用根本实现零负担。通过加大专项审计、稽核和监察力度,严格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建立了行政监督、内部审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转。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参保企业职工根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到达54.76万人、62.6万人、47.51万人、34.8万人、29.4万人,分别比“十五〞期末增加了20万人, 22.9万人, 8.61万人, 17.1万人, 11.7万人;基金收支规模大幅增加,运行质量明显改善,根本养老、根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基金分别结余19.1亿元、6.6亿元、3.26亿元、0.81亿元、0.79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月根本养老金为1195元,比“十五〞期末增加546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到达100%, 13.79万名退休人员被纳入社会化管理; 5.34万名被征地农民享受根本生活保障;148.49万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根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4- (四)劳动关系调整机制逐步健全,劳动关系总体保持了和谐稳定。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顺利推进,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末,全市劳动合同备案人数到达25.53万人,集体合同审查达1700份。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劳动关系正常调整机制逐步形成。开展了创立“和谐劳动关系、履行社会责任〞星级企业活动,全市有883家企业被评定为星级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建立了最低工资保障、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企业内局部配制度改革深入进行,职工工资水平逐年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5%,80%以上的企业实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700余户企业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市三次依法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了劳动者根本生活,稳步提高劳动者收入。 (五)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XX省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大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十一五〞期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14.32万份,有效地维护了劳动 -5- 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监察实现网格化管理、网络化运行。以乡镇(街道)为一级网格,村(居)为二级网格,形成了覆盖市、县(区)的两级监察工作体系,全市“网格化〞监察覆盖率100%。实现和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网上监察和全程动态监管,全市劳动保障“网络化〞监察覆盖到达率100%。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成立苏北首家市级劳动争议仲裁院。县(区)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稳步推进,仲裁院建成比率达100%。全市劳动争议仲裁当期结案率到达95%以上,调解率到达82%以上。 (六)公共效劳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平台和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市场就业的主渠道地位进一步稳固,建成一座四星级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推进了社会保险经办模式改革,建立社会保险数据中心;改革了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模式,成立市本级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中心,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实现征缴基数统 一、征缴方式统 一、征缴管理统一。基层劳动保障效劳平台进一步健全,全市15个街道、149个社区、128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机构,充分就业社区超过8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效劳在社区全面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效劳进一步向乡(镇)、村延伸,100%的县(区)建立了农民创业指导中心,100%的乡镇建立了农民创业指导站,村村配备了就业信息员。劳动保-6- 障协理员队伍实现有效整合,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持证上岗率达90%,就业、医保、退管、监察效劳全面进入社区。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金保工程〞成功上线,就业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淮安劳动保障网〞以及就业、养老、医疗等专项效劳网站顺利建成,网上办事和效劳项目不断增加,12333劳动保障 咨询效劳中心开通运行,办话量快速增长。 二、“十二五〞期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淮安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开展、跨越开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奋进的重要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新的形势。 (一)公共效劳均等化对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开展提出新要求。“十二五〞期间,淮安要以科学开展观统领全局,把加快富民作为着力点,实现淮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开展,全面到达小康社会开展目标。就业、社会保障、劳动者权益和收入分配,涉及人的根本生存和开展,事关经济良性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是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加快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淮安〞的重要途径。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开展必须坚持富民优先,把扩大就业、鼓励创业作为首要目标,积极探索 -7-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障碍,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效劳向农村延伸,使广阔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开展的成果。 (二)经济结构转变给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开展带来新要求。“十二五〞期间,淮安将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推进“五大建设〞为抓手,以开展千亿元产业为龙头,加快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效劳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开展必须应对新型工业化开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市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总量偏低,需求缺口较大。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总量将增长20%左右,按照每年培养4.5万名技能型后备人才测算,年度供应缺口在1万人左右。 (三)老龄化给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开展带来新要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是从传统产业分流出来的大龄、低技能人员和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被征地农民。除一局部人属本人无就业愿望之外,多数由于本人就业竞争力偏低等综合因素而长期-8- 失业,成为就业的困难群体和特定的城镇贫困阶层。由于老龄化程度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以及保障水平的提高,将直接导致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支出增加,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和平稳运行带来较大压力。 三、“十二五〞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推动包容性增长为理念,以“实现群众幸福指数与经济开展水平同步提升〞为追求,以效劳经济社会开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充分就业和全民共享社保作为经济社会开展的优先目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实现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提高待遇水平;加快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为淮安作出积极奉献 (二)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末,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自主创业将成为重要就业增长极,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更加明显。社会保障将更加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水 -9- 平显著提高。劳动关系将更加和谐,各方面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主要指标: 1.就业和培训方面: 全市实现新增就业20万人,农村适龄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扶持城乡创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