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构建
经济发展
质量
评价
指标体系
思考
关于构建经济开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是经济开展速度,对经济开展质量缺乏系统和深入研究,其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完善。202223年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开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开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开展质量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紧迫性的战略任务,当前迫切需要完善经济开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反映经济开展质量的优劣,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推动经济开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开展。所谓经济开展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开展的优劣程度,即经济内部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状态。任何单一指标都无法对经济开展质量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应根据科学开展观的要求,从经济开展的有效性、充分性、协调性、持续性、创新性、稳定性和分享性出发,构建经济开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经济开展的有效性
经济开展的有效性是指经济开展效率,即经济开展过程中投入与产出关系。效率是一切经济工作的中心,也是经济开展质量的中心,其上下可反映经济开展质量的优劣。单位投入获得的产出越多,说明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经济开展质量越高。一般来说,生产要素投入数量、配置效率及其组合方式决定了经济开展质量和方式。如果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在经济开展中起主要作用,说明经济开展质量较低,经济开展方式为数量型;如果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在经济开展中起主要作用,那么经济开展质量较高,经济开展方式为质量型。经济开展的有效性既是经济开展质量的集中反映,也是经济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提高经济开展的有效性,国民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开展。根据投入产出关系,评价经济开展有效性的指标主要有:
——劳动生产率。任何经济活动都有劳动消耗,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劳动力投入产出水平的指标,根据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同期全社会平均从业人数比照来计算,反映社会平均每个劳动者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即劳动者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多少。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劳动者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受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产业结构、规模效益、政策体制等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综合性,是评价经济开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越高,经济开展质量越高;反之,经济开展质量越低。将劳动生产率作为评价经济开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有利于加快经济开展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把经济开展转移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投资产出率。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相应的场所以及与之相关的机器设备等,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活动的起点是从投资开始的。投资产出率是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投资产出率=当年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投资产出率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带来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全面评价投资使用效率的综合指标,可用来说明投资规模和经济开展之间的关系。投资产出率越高,经济开展质量越高;反之,经济开展质量越低。这一指标从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角度出发反映经济开展质量,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科技水平和优化投资结构。
——贷款产出率。经济活动要有资金(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投入,经济活动主体所需资金除局部自有资金外,一般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得,客观反映这局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评价经济开展质量的重要内容。所谓贷款产出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与银行贷款余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贷款产出率=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银行贷款年平均余额。贷款产出率反映的是银行贷款所带来的国内生产总值,贷款产出率越高,贷款的使用效益越高,经济开展质量越高;反之,经济开展质量越低。将贷款产出率作为评价经济开展质量的指标之一,有利于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
——耕地产出率。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要素。我国是一个耕地相对贫乏的国家,农业开展又离不开耕地。因此,应将耕地产出率作为评价经济开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耕地产出率是农业总产值与耕地面积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耕地产出率=农业总产值/农业耕地面积。耕地产出率反映的是耕地利用效率,产出率越高,使用效率越高,经济开展质量越高;反之,经济开展质量越低。耕地产出率不仅受耕地质量的影响,还受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将其作为评价经济开展质量的指标之一,有利于既注重保护耕地数量,又注重提高耕地质量,并提高其集约利用程度,努力增加单位耕地产出,确保经济开展中国家农产品尤其是粮食平安。
二、经济开展的充分性
经济开展的充分性是指经济开展潜能的利用程度。经济开展潜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现有各种社会与经济资源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现有生产能力是否已充分发挥了作用;二是指在经济开展中是否形成了新的生产能力,是否使原有的生产能力得以提高,是否为经济系统在未来的健康开展创造了各种必要的物质与技术条件以及良好的外部环境。高质量的经济开展应在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同时,保持经济的快速开展。充分性从潜能是否得到充分利用角度反映经济开展质量,实现了充分性就意味着条件允许下的快速增长。经济开展速度是经济开展质量的直接反映,保持适当的经济开展速度是国民经济高质量运行的根底和集中表达。没有速度,潜能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根据经济开展潜能,评价经济开展充分性的指标主要有:
——经济增长率。经济开展质量问题的提出,并不意味着把它同加快经济开展速度的要求对立起来,而是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任何经济开展都要求有一定的速度,速度是经济开展的前提。经济开展史上众多的实例说明,各国在经济开展速度上的持续差异是造成他们之间经济实力变化的根源,开展中国家要赶超兴旺国家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经济开展速度。经济开展速度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所谓经济增长率是指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与基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的百分数,其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报告期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基期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基期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0230%。稳定、合理、持续的经济开展速度是经济开展质量的显著标志,以其评价经济开展质量,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经济开展状况。当然,强调经济开展速度对经济开展质量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可以过度“痴迷〞国内生产总值,不顾经济效益一味追求高速度。
——就业弹性系数。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充分就业与经济开展之间具有较大的一致性,一般来说,经济开展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时机。但它们之间并非没有矛盾,因为经济开展以技术进步为前提,因而会引起技术性失业。经济开展与就业之间存在着高敏感度的弹性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就业弹性系数来表示。就业弹性系数是经济开展与就业增长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即劳动力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就业弹性系数=当期从业人员增长率/同期gdp增长率。该指标从劳动就业变化角度来衡量经济开展质量状况,高质量的经济开展应不断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使失业率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从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对推动经济开展的潜能。
——生产能力利用率。生产能力是指在合理的组织和技术条件下,经济活动主体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一定期间所能生产一定种类和质量的产品或处理一定原材料的最大能量。生产能力利用率的上下直接反映经济开展的充分性,因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开展质量可以用生产能力利用率来衡量。所谓生产能力利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实际产量与生产能力的比值,它从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角度来衡量经济开展质量状况,其计算公式为:生产能力利用率=实际产量/生产能力×20230%。该指标越接近百分之百,说明生产能力利用越充分,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差越小,经济开展质量越高;反之,说明有局部生产能力被闲置,实际经济开展速度小于潜在经济开展速度,经济开展质量有待提高。生产能力利用率是衡量经济开展质量的重要指标,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没有该项指标的统计,要正确评价经济开展质量,必须完善该指标的统计和考核方法。
三、经济开展的协调性
经济开展的协调性是指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贸易结构等的协调程度,它是经济开展质量的关键。合理的经济结构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并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根底,是评价经济开展质量上下的重要内容。协调的经济关系不仅标志着经济开展状况处于良好状态,而且是未来经济持续快速开展的前提。在各类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化对经济开展起着重要作用,是经济开展质量的重要内容。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它通过工业化的加速作用促进经济开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有利于优化城乡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质量提高。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开展都不可能是封闭、孤立的,总是在国际、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环境下实现。因此,经济开展的协调性可以用产业结构比、城市化率和对外开放指数来衡量。
——产业结构比。现代经济开展方式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成长模式,不同的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整体效益,从而导致经济以不同的速度增长,处于不同的经济开展质量状态。产业结构是指一国经济赖以构成的各种产业及其比重和相互关系,各产业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通常用产业结构比来表示。所谓产业结构比是一定时期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产业结构比=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开展的前提,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开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势必会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增加无效投入,影响经济开展。因此,产业结构比是评价经济开展质量的重要内容,提高经济开展质量应提高各产业开展的协调性,保持各产业之间的协调与均衡
.
——城市化率。城市化既是经济开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开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大力推进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可持续开展和提高经济开展质量的主要目标与根底。城市化水平通常用城市化率来衡量,所谓城市化率是城市人口与全部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全部人口。城市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以城市化水平作为评价经济开展质量的指标之一,有利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开展。
——对外开放指数。对外开放程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经济联系及竞争能力的强弱,对开展经济、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开展质量上下的具体表现。对外开放程度通常用对外开放指数来衡量,所谓对外开放指数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加权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对外开放指数=(进出口总值×0.4+对外资产负债总额×0.3+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总额×0.3)/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可反映国家或地区经济国际化程度及其产品和效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吸引外资的能力和强度等,以其作为评价经济开展质量的指标之一,有利于增强经济开展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开展对外的协调性。
四、经济开展的持续性
经济开展的持续性是指经济持续开展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指资源、环境承载经济长期开展的能力。经济开展过程是经济要素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有机整合的过程。无视质量的经济开展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严重损害可持续开展的物质根底。只有在自然资源被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经济开展才是可持续的。付出巨大资源和环境代价的经济开展是低质量的开展,会导致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国内生产总值没有反映经济开展对自然资源的耗损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单纯用其衡量经济开展显然是不准确的。因此,评价经济开展质量不能无视资源、环境代价。经济开展的持续性可用资源供求系数、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