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建立
村组
运转
协调
机制
推动
乡村
治理
工作
调研
思考
建立村组运转协调机制推动乡村治理工作调研思考
一、乡村治理的现状
xx县辖2乡6镇、90个村、2023个居委会,511个村民小组,乡村人口40342户、131379人。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完成,县委探索新形势下的乡村治理模式,建立了较为可行的乡村治理机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参与民主自治的热情提高,加快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开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乡镇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xx县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于2023年开展了以乡镇机关改革和乡镇事业单位转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标准了乡镇机构设置,将原乡镇的所有内设机构按相应职能重新合并,成立三个“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加挂综治办牌子)、经济开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方案生育办公室牌子)3个内设机构;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建立了“以钱养事〞的新机制,41个事业单位、262名职工全部转制,乡镇财政所、经管站190名职工分流112人;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实行交叉任职,通过“双推双选〞方法产生乡镇党委和政府班子成员,班子成员由20230人减少到67人,真正将那些素质高、能干事、民意好的优秀干部选进了乡镇领导班子,优化了班子结构,提高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机关131名一般干部实行全员竞争上岗,上岗的干部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团结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大大增强。建立健全了乡镇政务公开制度,依法标准乡镇干部行政行为,强化对乡镇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现在,乡镇“领导少了,班子团结,战斗力增强了;职数少了,爱岗敬业的增多了;干部少了,干群关系密切了〞。
(二)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税费改革后,为切实推动村民自治,促进和谐农村建设,xx县委从落实“四权〞入手,逐步完善了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自2022年以来通过推行“户联责任区〞、“深化户联责任区制度,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等系列活动,建立了村党组织实施决策组织权、村民代表会议实施决策表决权、村民委员会实施决策执行权、村民和民主理财小组实施监督权的村级组织决策机制,较好的维护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所有村都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代表议事规那么、村民代表管理制度、村民议事恳谈会制度、村民代表评议村两委班子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三)村级管理进一步标准。第七届村委会换届后,一是普遍推行了村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减少了领导职数,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达88个,342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二是调整了村党组织设置,依托户联责任区,根据农村地域、产业和党员自身特点,对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的村设党总支,50人以下的设党支部,以假设干户联责任区联合设立联区党组织,户联责任区设党小组,形成了村党组织——联区党组织——党小组——党员的党建工作格局,村级组织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三是村级目标评价体系更细,对他们的考核,群众的参与面更广,他们为农民效劳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纵深推进,现行的乡村治理机制日益暴露出乡村关系失衡、村级管理矛盾多、困难大、村组建制不合理等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
(一)乡村运转不协调
1、乡村管理体制不顺,村民自治功能弱化。乡镇政府习惯于把村委会当作自己直接的下属行政组织,控制村委会的独立性,导致村委会的行政化,疏远了村干部和群众的关系。
2、管理模式陈旧、工作方法单一。在传统压力型体制的驱使下,乡镇习惯于方案经济时代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法,有意无意地直接操纵村委会,包揽村务大权。乡镇对村级管理就是目标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和鼓励机制。各村普遍反映,现在各项达标升级活动多、需要农户签字的多、一票否决的多、考核的条款多等等,但帮助村里办事、处理问题的少,只安排任务,不给经费,村干部既不敢怒又不敢言。对于驻村干部他们归纳为上传下达型、走马观花型、实用主义型,尤其是管方案生育的干部只强调方案生育、管烟叶的只强调烟叶,实用主义严重。
3、乡镇财力缺乏、挤占村级资金。由于乡镇经济开展建立村组运转协调机制推动乡村治理工作调研思考步伐不快和财税体制改革的影响,财政收入来源窄,而税费改革后给予乡镇的转移支付资金是一个固定常数,乡镇的财政收入短期内难有大幅度的增长,加上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较快,收支矛盾越来越突出。为缓解财政恶化状况,出现了乡镇除挤占村级资金的情况。同时通过调查发现村级的权益保护存在问题。
(二)村内运转不协调
1、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各类矛盾加剧。我们调查的8个村中,除昭君村、泗湘溪村外,其余各村都没村办企业,据了解,全县大局部存为“空壳〞村,村里不仅无任何积累,而且还欠外债。有的村原本打算通过化解村级债务来增加村级积累、归还外债,但现行政策要求锁定债务,这样新的矛盾又产生了,一是欠原任村干部的工资不能落实,多的达7万余元,他们有的是合村的书记、有的是主任,在当地由较高的公信力,离任后心情本来就不舒服,工资拖到现在仍不能兑现,在一定范围内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矛盾难以化解;二是群众心理不平衡,造成了老实人吃亏、刁民讨好的错误思想,在兴办公益事业、新农村建设中,形成了向刁民看齐被动局面,等、靠、要的思想越来越严重;三是举债搞建设,主要是修村委会、村级道路建设,有的村新增债务达十几万元。四是受土地、资源、资金、地域条件和干部素质的制约,大多数村干部对开展集体经济无信心。全县355名村组干部平均年龄为43.1岁,其中51岁以上84人;就学历来看,具有大专学历的仅23人,高中学历为202人,初中125人,小学还有5人。
2、办公经费有限,工作难以正常运转。村级办公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办公和 费、差旅费、复印费、报刊资料费和会议生活费, 费按每人30元/月,每年约2022元;差旅费1500元/年,主要用于参加各种会议,到县、市争取工程等;复印费2500元/年,各种入户率、签字率表册到村只有一份底表,发到农户的都要靠村里来复印;报刊资料费500元/年;会议生活费1500元/年,主要是村民代表会、党员会的生活费。因此,要保证正常运转,每年需要8000元左右,而乡镇安排给村里的办公经费最高的不过5000元,大局部只有2022-3000元,办公经费不仅要到年底才拨付,而且在拨付时还存在除书费、达标牌匾费的现象,到村的办公经费就更少了。由于村级实行“零招待〞制度,至于说接待上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招待费就只有村干部另谋出路了。
3、鼓励机制缺乏,村组干部后继乏人。村级组织后继乏人。村干部普遍反映职数少、任务多,报酬低,造成后继乏人。有的村书记算了个帐,现在5个村干部要完成原来35个人的工作,但没有拿到原来15个人的工资待遇。加上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开展不平衡,村干部的待遇、工作条件也不一样,村书记的工资高的可达2万多元,低的仅3000多元,办公经费多的有5000元,少的仅2022元,有的甚至没给。村干部普遍没有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一旦岁数大了、离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他们说之所以还在工作,靠的是奉献。出现了村干部无人当的倾向,有的辞职后外出打工,个别村村组干部仅2人,如古夫镇咸水村3人、青草村2人。
(三)村组运行不协调
1、“村大组小〞矛盾突出。一是撤并村后村辖范围扩大,农民居住分散,农民居住分散,管理难度大;二是村组干部在减少,村民的需求在增加,供需矛盾突出,村民的不同利益很难得到集中表达,客观上造成“会难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资源难整合,效劳难到位〞的现象,导致农村公共事务村里管不过来、组里管不起来;三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素质明显降低。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农民大批外出打工,导致综合素质较低老、弱、妇、幼类农村人口长期在家务农的中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政策的宣传不够,对电视上或道听途说的政策产生片面理解,能干事的少、说三道四的多,懂政策的少、扯皮拉经的多。
2、区代表发挥作用不大。用户联责任区取代村民小组,区代表作为不拿俸禄的干部,为解决“村大组小〞的矛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调查中发现,该模式在半高山以上、离集镇远的村比较实用,而集镇周边、中低山尤其是沿公路干线的村区代表根本不发挥作用,有的甚至没有推行,其原因是区代表没有待遇,又不属村干部,不愿履行职责,难以起到宣传、组织、发动群众的成效。因此,有的村仍然恢复组的建制,“村大组小〞的矛盾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三、解决乡村治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乡村运行协调的良性机制
1、理顺真正乡村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乡镇党组织作为村党组织的上级组织,加强对村党组织工作的领导无可非议,但乡镇政府并不是村委会的上级行政组织,依法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真正做到在工作上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才能提高村民自治功能。
2、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和社会效劳〞四项职能的要求,大幅削减政府管辖的事务,让政府把不该管的事情放手、把该管的事情管好;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资金监管、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探索公共事业合同承包等方法,提高乡村公共效劳的质量和水平。基层干部要由过去的“三要〞(要粮、要钱、要“命〞)干部,转换为“三给〞(给政策、给效劳、给实惠)干部。为农民提供技术效劳、信息效劳,帮助农民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开展二、三产业,跳出农业开展农业。推行“为民效劳全程代理制〞,解决好农村贫困户及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农民子女入学及农民看病就医难等问题,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真正做到“把方便送给群众,把麻烦留给干部〞。
3、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政府提供政策保障来促进农村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群众参与机制,为农民的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的发育创造条件,引导组建农村产业协会、文化协会等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其财力、人力、物力真正用于公共效劳领域,造福于广阔农民群众。
(二)建立村内运转协调的良性机制
1、选好配强班子。拓宽视野,广开渠道,建立村组干部选拔新机制,下大力气把那些既懂得市场经济,又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农村“能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推行“能人〞治村,特别是选准一个政治素质过硬、能够驾驭农村市场经济的好带头人。
2、开展集体经济。开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经济强村的必然之路,是减轻农民负担、搞好村级效劳的需要,更是增强村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物质保障。因此,要引导村干部积极探索和寻求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开展经济、管理经济的方法和手段,配套政策、提供技术、改善设施、核销村级不良债务的方法,增强他们开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对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注意给予扶持,要在工程资金启动、立项、办证、用地和税费征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进行依法合理流转,对农村水、电、路等根底设施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开展。
3、建立鼓励机制。一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乡村正常运转,确保村干部的待遇稳中有增。二是建立一套以突出产业开展、乡村面貌、农民富裕度、群众公认度等评价要件为主的科学合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考评方法,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三是建立从村干部中选招乡镇公务员和村组干部养老等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让农村能人回得来、留得住、带着群众同致富。
(三)建立村组运转协调的良性机制
1、抓好民主管理配套建设。村党组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