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红色
物业
经验
启示
通用
红色物业经验启示(通用4篇)
第一篇:红色物业经验启示
一、基本情况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总人口20685人,其中农业人口17297人,耕地面积12676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常年花卉种植面积5500余亩,花卉总销售额接近6个亿,蔬菜种植6000余亩,年产值近4000万元,旅游收入达3.2亿元。占地12平方公里的观光休闲农业区,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命名的“五朵金花”,现已成为国内外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4A级旅游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
二、四大经验
1、建立了高起点的规划平台。成都市提出了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口号,设想把城市和农村两者的优点都高度地融合在一起,让广大城乡群众既享受高品质城市生活,又同时享受惬意的田园风光。成都市和锦江区对“五朵金花”的规划非常重视,在前期论证、规划编制、建设方案确定和实施方面,始终体现着政府的强势推动和主导地位。一是土地开发集约化。“五朵金花”的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突出连片联户开发,共同扩大发展的市场空间,走出一条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春有花香农居、夏观荷塘月色、秋赏东篱菊园、冬游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这就成为了令成都人津津乐道的锦江区“五朵金花”。二是农房建设景观化。近年来,三圣花乡按照“宜拆即拆、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的办法改造了3000多户旧农居,注重突出蜀文化民居风格,把原来的6个行政村合并成5个景区。为使“五朵金花”更加自然、生态、有序,目前正积极引导农民向中心社区集聚,即将完工的2个农村新型社区占地500亩,能安置农民2.2万人。学校、农贸市场、社区公共服务站、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已建成。三是配套设施现代化。锦江区政府和三圣花乡先后投资9745万元用于水、电、路、气和污水排放等公共设施建设,环境井然有序,构筑了良好的生态空间,给企业和农户搭建了从事农村休闲娱乐业的市场平台。在政府的推动引导下,企业和农户投资8000多万元用于整修农居、新建花卉市场和游泳馆等经营性项目,进一步提升了设施的现代化。
2、形成了富裕农民的增收平台。新农村建设不在于建设了多少新房子,更为重要的是综合带动农民增收,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内驱力所在。三圣花乡创立了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的生活模式,搭建了农民增收平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金”。一是租金。实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为主的股份合作经济,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将土地开发增值的利益留在农民的手中,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方式,让土地向农业大户、专业公司集中,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产业基地。二是薪金。构建农民就业体系,开发服务型、社会型、自主型、创业型、公益性等不同岗位,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当地农民优先进入企业务工,还可依托“花乡农居”从事插花、餐饮和茶社等经营活动,每月获得固定的月薪收入。三是股金。引进专业公司对农户的农房进行整体策划改造,建设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品位的乡村酒店、茶吧,引导农户用自己的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入股,以“保底+分红”的模式进行分享收益。四是保障金。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把农民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0%的农民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到了“5060”后,同城里居民一样享有养老金,生活困难的农民可享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
3、构建了多元发展的产业平台。成都“五朵金花”成功的背后有着巨大的产业支撑。三圣花乡在产业发展上,主要有以下三大类。一是做大观光休闲农业。“花香农居”通过建设中国花卉基地,主办花卉艺术节,促进人流汇聚。“荷塘月色”大力发展水岸经济,建设融人、水、莲、蛙为一体的自然景观。“东篱菊园”依托丘陵地貌,构建菊文化村,使之成为游客养菊、赏菊、品菊的基地。“幸福梅林”拥有梅花种植面积1500余亩,200多个品种、20余万株的种植规模。“江家菜地”创意新颖,采取“市民认种”模式,把500余亩土地平整成0.1亩为一小块的菜地,以每块每年800元租给城市居民种植,吸引市民参与开发。“一村一景一业”,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相互关联的观光休闲农业品牌,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功能,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需要。目前“五朵金花”有农家乐300余家,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近千万人次。二是做强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组建了东篱菊园、红砂花乡等7个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大力发展花卉种植、设施化大棚栽培等产业。目前,“五朵金花”的高店子花卉市场已经跻身于全国第四大花卉集散地;“东篱菊园”已经成为全国较大的非洲菊种苗供应地。同时,成功引进成都维生、上海大地、台湾汉高等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层次。三是做优文化创意产业。三圣花乡充分发挥“五朵金花”的区位优势,利用成都艺术人才丰富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创意产业,通过建设创意村、画家村、雕塑村、摄影村、民俗村等5个主题艺术村,着力打造“三圣花乡”国际文化创意示范园区。许燎原创意设计博物馆由设计艺术馆、学术交流中心、艺术交流中心、高级研修班工作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构成,是国内首家以现代设计为主题的博物馆,成为知名设计师打造视觉盛宴的平台。金港赛道是四川省暨西部规模最大的F2汽车赛场,通过举办国际、国内各种汽车赛事及大品牌汽车的试驾试乘活动,带动运动汽车休闲业。这些项目的介入都大大地提升了三圣花乡景区的参与性、互动性和观赏性。
4、创设了多元投入的融资平台。锦江区三圣花乡发挥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各类资本广泛参与“五朵金花”的打造,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机制。一是政府财政投入。锦江区政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总共投入8300万元用于发展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具体为红砂村1400万元,幸福梅林1800万元,江家菜地1500万元,东篱菊园1800万元,荷塘月色1800万元。通过政府投入,整体环境焕然一新,为“五朵金花”构建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社会资金投入。政府财政投入后,撬动和吸引了民间资金1.6亿元。通过引进2200万元民间资金,建设了西南最大的花卉集散地——成都高店子花卉批发市场。来自澳大利亚的合资公司—澳士瞩远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从事梅花研究开发,打造成为全国梅花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梅花观赏基地。大量社会资本的涌入,改善了农村环境,建成了市民休闲的开放式公园,成功走出了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三是集体资产投入。随着政府资金、社会资金的介入,同步吸引了村级集体资产的参与。村级集体以土地、堰塘和荒坡等固定资产折股,按照现代股份制公司改革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参与“五朵金花”的打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增加农民收入,创办农村公益事业,让农民得到实惠。
三、对我市两新建设的四点启示。
位于长三角黄金地带的桐乡,虽没有四川省锦江区依托成都大城市的优势,但随着高铁站点、高速公路网等交通设施完善,与上海、杭州、苏州的同城效应将更为明显。桐乡作为一个沿海发达县市,更具有创新发展的经济实力。因此,在嘉兴市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实施两新工程建设之际,如何创新理念,以更前瞻的思维、更宏观的视野、更高的定位建设新农村,成都“五朵金花”可以给我们的发展提供诸多的借鉴和启迪。
(一)科学规划是龙头。“城乡建设,规划先行”。两新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规划工作。要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由乡村社会、民俗文化、景观生态、道路交通、经济发展、园艺环境、旅游观光等专家进行把脉,站在更高的起跑线上进行规划。一是要优化布局。要从全市的角度来统筹布局,从工业方面来看,目前我市已经明确“五大平台”,但在全市对乡镇现代农业产业带作整体的规划考虑不够,应尽快确定苗木花卉、特种养殖、休闲农业、果树栽种等不同园区进行差异化发展。要切实做好新市镇、新社区发展的规划,抓好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绿化、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工业进园区、农业进基地、三产进商区,住宅进社区”的模式,让生活住宅区、公共福利设施区、办公区、农田区、企业区、绿化区等定位合理,充分发挥新市镇、新社区的田园生态优势。二是要因地制宜。我市各镇、村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千差万别。目前,根据嘉兴的部署,对各镇(街道)新市镇和33个示范农村新社区进行重点强势推进。对于其它的中心社区也应同步规划,但应注重新村点与原村庄整治点有机融合;特别是对于经济发达且近年新建楼房较多的地区,在统一征迁成本相当高的情况下,不能生硬照搬“两分两换”模式,应该体现“两分两换”之精髓,着眼长远、高起点规划,在实施上量力而行、稳步前进,不求运动式的盲目推进。三是要注重特色。要突出江南水乡的地方特色,对房屋的建筑风格和色彩予以指导和规定,要巧妙地利用自然河港、生态环境、人文古迹,着力提升桐乡民居的文化品味。在农房户型选择上,研究出一批江南水乡民居特色户型,根据各镇(街道)特点,差异化发展。千万不能简单地进行“摊大饼”式扩张,要防止盲目照搬城市小区建设模式。否则,会毁掉农村村落的独特底蕴,埋葬温润一方的乡土文化,割断延续千百年的历史文脉,到头来呈现的是千镇一面、千村一貌的呆滞风貌。
(二)产业支撑是根本。我们要学习“五朵金花”的成功经验,让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把培育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把发展民间民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一是建设现代农业基地。目前,我市需要加快进行土地流转,下大力气进行集中连片推进模式,培育优势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高品质农产品。土地流转不能寄希望于“零敲碎打”或“水到渠成”,应充分发挥政府建立的土地流转平台,可设立土地流转基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产业集群化建设为纽带,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同时,要以各类无公害基地、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引导农民和专业大户规模化种养,提高产业集聚度,优化产业配套布局。特别要注重农业方面的招商引资,吸引大公司、大企业来桐乡建立现代农业基地。二是规模发展“农家乐”。 目前我市的“农家乐”品牌不多,环境单调,配套设施不齐全,小而零乱,内容往往局限于餐饮、垂钓,缺乏特色性。要把优势特色产业与自然、旅游资源有机整合,促进全市观光休闲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作为杭白菊之乡的桐乡,可以设立菊花博览园,打响菊文化品牌;作为因“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而闻名的桐乡,可以建设成片的梧桐林;可以依托华庄、桂花村等景点,在全市差异化发展“农家乐”,做出特色、做出精品。2022年乌镇观光的游客已达300多万,如果加大“农家乐”宣传营销力度,吸引附近城市市民到“农家乐”进行消费休闲,桐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三是发展生产型企业。在两新建设中,除满足居住基本功能外,还要满足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庭院经济、家庭手工业、三产等生产因素,合理布局生产型企业。村镇级生产型企业一直是吸纳农民就业、致富的主要场所,应该辩证对待我市家纺、皮草、毛衫等家庭工业的发展,这是我市群众致富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的希望所在。不能借规模化、集约化之名进行限制或取缔。即便是欧美发达国家,随着工业文明进步,家庭工业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政府应在把好环保、资源、安全关的前提下,积极促进传统家庭工业向现代家庭工业转型,蓄水养鱼,培育出规模企业。
(三)农民增收是动力。农民一旦离开土地,不再务农,又没得到充分就业,生活成本增加,政府压力就相应加大,所以要切实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如果不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两新建设只能是昙花一现。一是要引导农民就业创业。在两新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生产性用房的建设,培育个私经济。通过土地流转,让有能力的农民发展规模农业,同时优先安排农民参与企业务工,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