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王燕文
谱写
时代
农村
精神文明
建设
新篇章
谱写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
王燕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深刻阐明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特点规律和基本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自觉推动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市马庄村视察时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我们要深刻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和重要保障,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我省仍有1/3的人口长期生活在农村,没有农民、农村的小康,就没有江苏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没有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全面小康就不可能实现。我们要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努力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良好文化条件。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就是要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繁荣、富裕、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农村,不仅是农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城镇居民的向往,可以说寄托着全体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在参与中提升幸福感,在奋斗中增强获得感,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发展勾画的宏伟蓝图。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对扎实推进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积极进行基本现代化建设新探索、把新江苏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六个高质量”的发展任务。从内涵上看,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是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高质量密切相关;从范围上看,实现江苏高质量发展,既要有城市发展高质量,也要有农村发展高质量。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振农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培育乡村好风尚,既是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和农村发展高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的使命担当。
着眼培养时代新人 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着力提升农民思想政治素质。把筑牢理想信念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农村、入农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信赖核心、拥戴核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深入持久开展分众化具象化宣传教育,精心设计喜闻乐见的主题实践活动,使其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持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注重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采取嵌入式、互动化、接地气的方式,用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变化,引导农民从内心深处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着力提升农民道德素质。注重挖掘农村传统美德教育资源,搜集整理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中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让道德是非标准更加鲜明,让道德评价评判更加有力,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突出加强诚实守信教育,引导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掺杂使假,不以次充好,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充分发挥道德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持续选树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讲好美德故事,传播美德力量,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建好用好道德讲堂,通过面对面、在一起,用身边好人的感人故事和可贵精神,引导农民自觉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着力提升农民法治意识和科学素质。大力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加强对新修订《宪法》的宣传教育,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同时大力普及农村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常用法律法规,引导农民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普及教育,将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经营管理知识与科学知识普及有机结合,引导农民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观念,提高创业本领和致富能力。
突出传承发展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深入挖掘传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具有农耕特质、地域特色、个性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让传统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乡村生活更具情感寄托。注重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农耕文明遗存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有根有魂的现代化。
持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享有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广大农民的期盼,也是文化小康的重要标志。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好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和文体活动广场,建好村级文化礼堂和文体活动场地,健全符合实际、运行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广马庄村以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的经验做法,有效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大力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充分激发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把活跃在农村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组织起来,把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调动起来。持续推动文化下乡,鼓励文艺工作者结合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出更多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文艺作品,把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老百姓手头、送到老百姓眼前,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和滋养。
坚持立破并举培育良好乡风民风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针对封建迷信、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加强管理服务,合理约定红白喜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和礼仪模式等,抵制陈规陋习,淳化乡风民风。强化农村殡葬市场专项整治,加强农村演出市场管理,依法打击黄赌毒黑拐骗,使社会风气更加清朗起来。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大力弘扬乐善好施、“亲帮亲、邻帮邻”的中华传统美德,广泛普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现代志愿文化,坚持以“邻里守望”为主题,组织开展亲情抚慰、学业辅导、技能培训、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广低龄老人帮高龄老人、轮流巡逻守平安、结对帮扶献爱心等志愿服务模式,引导更多的村民参与志愿服务。加快发展农村志愿服务组织,培育精准扶贫、科技兴农、文化惠民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推广“乡风文明志愿岗”做法,推动农村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抓住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相互熟悉、看重名声的熟人社会特点,探索推广“家庭档案”“四德积分”等有效手段,深化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党员示范户、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好母亲、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家庭角色推选,持续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弘扬传统家庭美德、现代家庭理念,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以好家风温润好民风。
培育文明生活方式。脏乱差的环境很难培育出高素质的人,而洁净美的环境是需要人去创造和维护的,正所谓人改造环境、环境影响人。一方面要深入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改善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及改水、改厨、改圈等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组织农民群众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房前屋后做起、从不文明习惯改起,自己动手净化绿化美化家庭院落和公共空间,争做优美生活环境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凝聚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設强大合力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组织动员、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力度。各级文明委及文明办强化统筹规划、督促指导和协调联络,文明委成员单位和涉农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切实履职负责。按照既“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又有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几把刷子”的要求,配齐配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担。
激活主体力量。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征求民意、集聚民智,扎实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的工作,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典型、乡村教师、文化能人、返乡创业人士等“新乡贤”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的示范作用、在乡村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沟通协调作用、在和谐家庭邻里关系中的促进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带动村民、涵育新风。
深化文明创建。到2020年全省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占比达到全省村镇总数的60%以上,这是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发挥文明村镇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创建覆盖面和参与度,切实消除创建盲区和空白点。要把握不同类型村镇在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经济状况、发展定位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多样性、差异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抓创建。要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产品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全域创建格局。
提升工作效能。适应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接受习惯的变化,注重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传播文明理念,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实行点单服务、精准服务。强化系统思维,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坚持求真务实、改进创新,在精神上坚守、行动上坚持、措施上坚决,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常抓常新、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