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强经典短文26篇.docx
下载文档

ID:2146394

大小:56.53KB

页数:5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经典 短文 26
目录 肩膀要硬心胸要宽 1 牢记使命 砥砺奋进 2 用政府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加法” 4 让城市散发文化的温度 5 多一些“长”出来的地标 7 县域发展要争创特色 8 老百姓的感受比数字更重要 9 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11 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12 以实干赢得群众点赞 14 学会在严格监督下为政用权 16 过好党内政治生活 17 创新新闻传播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 19 严明纪律要双向发力 20 让良好生态成江苏核心竞争力 21 抓牢做实“三个口袋” 23 打响江苏制造品牌 24 把智能制造作为振兴实体经济主攻方向 26 从投资源头上抓转型升级 28 身入更需心入 29 唤醒制造业的发展状态 31 信息基础设施要先行 33 让阅读成为一种风尚 34 营造尊崇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 36 发挥改革的深刺激强刺激作用 38 放大高端平台的强磁场效应 39 培育新业态打造绿生态涵养好心态 41 用好乡土人才 42 把红色基因永远传承下去 44 运用大数据创新社会治理 45 把握产业跨界融合的新趋势 46 打造江苏永续发展的绿心 48 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 48 肩膀要硬心胸要宽 2016年8月25日 在推动发展的战场上,领导干部应具备什么素质?“肩膀要硬,心胸要宽”无疑是重要一项。 生活中,肩膀是用来挑担子、扛压力的。对领导干部来说,“肩膀要硬”,就是要敢于担当。这种担当,不是顺风顺水时,做点顺水推舟的事情,而是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风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亮剑。能担当,是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做这样有“铁肩膀”的担当者。 一个人的心胸,决定着一个人的气度、格局。“心胸要宽”,就是要有大胸襟,看得到别人的优点,听得进别人的批评,能容人之短、容人之过、容人之功。对担任“一把手”的领导干部来说,“心胸要宽”既是个人修养,也是带好班子的保障。唯有心胸宽广,才能做好“班长”而不是“家长”,做好“一把手”而不是“一霸手”。 在“肩膀要硬”这一点上,目前确实有一些人存在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的现象,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出事就是本事”的心态。对此,省委态度鲜明:为勇于担当者担当!只要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就应该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而不敢担当,凡事拖拖再说,贻误事业发展,则是不可原谅的! 在“心胸要宽”这一点上,可以肯定地说,一个心胸窄、气量小的人,是很难在干事创业的大平台上有大作为的。当然,对工作、对同志应该严格要求,但性子不能太急躁,要注意方式方法,多从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共同把工作做好。 “肩膀要硬”“心胸要宽”两者互为依托,不可或缺。对领导干部来说,光肩膀硬不行,光心胸宽也不行。只有两者兼备,方不愧为有才又有德,方能在尽一人之力的同时,聚起班子力量,合力开创发展的新境界。 牢记使命 砥砺奋进 2016年7月11日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深邃的战略思考、强烈的责任担当、深沉的忧患意识、真挚的为民情怀,是指引我们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上取得更加过硬的成果。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动摇。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生动实践。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准确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以指导建设新江苏的各项工作。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矢志不渝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江苏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的新境界。 坚持推进改革发展不停步。在改革上抢得先机,是江苏取得今天成就的重要经验,也是江苏继续走在前列的活力之源。要勇立改革潮头,以自我革命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落实,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尤其要坚决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坚持造福人民群众不忘本。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职责,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中央和我省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落实。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建设新江苏的强大合力。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要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各项部署,坚决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把全省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全面落实“20字”好干部标准,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着力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以零容忍态度严惩腐败,推动全省党员干部自觉坚守“三严三实”、践行“四讲四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江苏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坚持奋发干事创业不懈怠。我们党95年带领人民取得的一切辉煌成就,都是靠奋斗得来的。面对建设新江苏征程上的诸多困难挑战,全省党员干部要提振精气神、焕发新风貌、展现新作为,敢于担当负责、勇于迎难而上,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要坚持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坚持求真务实、不务虚功,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最大追求,以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带领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向奋斗目标迈进。 用政府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加法” 2016年7月18日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政府权力过大,行政审批过多,对微观经济干预过深,容易束缚企业手脚,抑制市场活力,阻碍经济发展。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细胞有活力,经济就有活力;细胞一萎缩,经济就萎靡。经济学研究表明,很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反倒像受到诅咒一样,经济发展不好;相反,那些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却往往发展得很好。其原因,就在于失去了对资源的依赖后,只能更专注于体制机制等软环境建设,最终构建了有利于“细胞”生长和社会创业的体制机制环境,市场活力十足。这说明,抓发展,既要抓“硬设施”,更要抓“软环境”,既要构筑资源优势,更要构筑体制机制优势。 政府是社会的守夜人。政府不直接参与微观经济了,但政府权力制约市场活力的现象依然。行政审批过多、检查评比过多、税收收费过多,降低了市场的活力,阻碍了大众创业的激情。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弱化管制思想,政府要甘于做推进经济发展的“店小二”,为企业提供周到的服务。根本上讲,就是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加法,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 一子落而满盘活。做政府权力减法,要有问题导向,有的放矢做减法:企业缺乏活力,跟政府相关的原因在哪里?最需要做的减法是什么?减法要减在要害,加法要加在关键,只有真正解除政府权力对创新创业的各种制约,才能真正换来市场活力的竞相迸发。以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加法,贵在务实,重在落实。要扫除改革过程中的“利益羁绊”,整合力量形成改革合力,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让城市散发文化的温度 2016年7月21日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是精神的家园。然而现实中,我们的很多城市恰恰缺少了文化个性、精神气质,不少城市长着一张相似的平庸的“脸”。 千城一面、千楼一面,这也是缺少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两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史,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记忆和名片。可惜的是,因为不重视不珍惜自家的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片面理解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化,城市渐渐丧失了自己的风格。 城市不是越大越好、越高越好、越洋越好。城市既然是文化的容器,就应体现文化的丰富多样。城市既然是精神的家园,就应体现家园的温馨精致。每个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作为精神的家园,城市更应有各自的特色。理想的城市,当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为尺度。因为人的幸福才是城市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了“强富美高”的殷切期望,其中这个“美”字,体现在自然环境上,也体现在城乡风貌上。摒弃千城一面,塑造城市之美,我们必须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努力寻找特色、强化特色、建构特色,让城市携带“文化基因”,富有个性魅力,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 城市的“美”不是高楼大厦撑起来的,而是源自其独具韵味的文化,充满魅力的生态,富有特色的产业。城市建设应当求精不贪大,求美不追高,求特不崇洋。要学会并善于用建筑来表达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城市特性、城市气质、城市精神。唯有深入挖掘城市的人文底蕴、生态禀赋和产业特色,城市才能更有文化、更有活力、更有颜值,才能真正让每个生活其间的人“诗意栖居”! 多一些“长”出来的地标 2016年7月27日 经常出国的江苏人,有个共同感受:跟欧美发达城市相比,咱们的城市外在形象差距不大,但风格不够独特、特色不够鲜明。当前,江苏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再是“有”和“无”、“大”和“小”,而是品质高不高、特色强不强。塑造独特的城市风格品位,城镇化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理应破好题、探好路。 何为城市的风格品位?本质上说,就是城市个性、城市气质、城市精神,是城市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而最直观的,是城市独一无二的标签。比如,提到维也纳,人们就会想到音乐之城;谈及巴黎,人们就会想到时尚之都。 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充分展现地域自然生态特性,用足山水本底,显山露水,城市风格品位便有了好的基础。而“记得住乡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让城市有根有魂、有活力有魅力,这是城市风格品位的灵魂。江苏历史悠长、底蕴深厚,吴韵汉风、南秀北雄,苏派城市不能丢了苏派“乡愁”,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文化自信,是培育城市特色可以依赖的宝贵资源。 城市建筑是活着的历史,要善于应用建筑去诉说城市独特的精气神。如果让外地人挑出最能代表南京的建筑,他们会选明城墙、中山陵,而不是近年冒出的“地标建筑”。道理很简单,这些老建筑,是在城市肌体上“长”出来的,而有些新“地标”,与城市风格品位格格不入,是硬“加”进来的“陌生人”。城市建设出“新”不能忘续“旧”,以保护城市风貌的完整性,多些“长”出来的城市地标,多些“长”出来的城市特色。 文学世界有句老话:风格即生命。城市发展,同样可以说:风格即生命,品位即生命。经营好独特的城市资源,涵养好独特的风格定位,城市就能释放品牌效应,提升竞争力、放大吸引力,更好地集聚优质要素,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个性发展。 县域发展要争创特色 2016年8月29日 面对激烈的县域发展竞争,不少地方都在想方设法集聚发展要素,突破瓶颈制约,拓展发展空间,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要形成这种核心竞争力,创特色,无疑是关键。 江苏的县域状况可谓千差万别:人口最多的近200万,最少的17万多;面积最大的3100多平方公里,最小的不到50平方公里;经济总量最大的3000多亿元,最小的110多亿元。自然禀赋、现实状况和工作基础千差万别,决定了各地不可能简单套用别人的发展模式。坚持特色发展、放大自身优势,才是推动县域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事实证明,一个县区发展得好,必然对各类发展要素有独特的吸引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