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支农
政策
农业
增长
支农政策与农业增长
学生姓名:周金海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层次及形式:专科〔函授〕年级:2023级
成
绩:
目
录
摘
要""""""""""""""""""""""""""""3
abstract""""""""""""""""""""""""""""4
前
言""""""""""""""""""""""""""""5
一、财政支农的含义""""""""""""""""""""""5
二、农业财政政策的历史开展阶段"""""""""""""""""""6
〔一〕改革初期的农业财政政策〔1978—1993〕""""""""""6
〔二〕改革深化时期的农业财政政策〔1994—2022〕""""""""6
〔三〕新时期的农业财政政策〔2022—至今〕"""""""""""""7
三、我国财政支农历年规模与农民收入变动分析"""""""""""""7
四、我国财政支农在新时代下出现的新问题"""""""""""""""10
〔一〕财政直接投入比例失调,投入结构不合理"""""""""""""10
〔二〕财政农业税费改革滞后,不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经营""""""""10
〔三〕财政支农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明显""""""""""10
五、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建议"""""""""""""""""""11
〔一〕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开展""""""""""""""11
〔二〕重视农业科技,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12
〔三〕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12
结论"""""""""""""""""""""""""""13参考文献"""""""""""""""""""""""""""13致
谢"""""""""""""""""""""""""""14
-23
一、前言
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按其奉献比例来说一次为投资、消费、出口,虽然近三十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现了巨大的飞跃,但其奉献主要来自对外出口和政府投资,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不大明显。尤其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居民消费占我国居民消费很大的比重,中国的农民消费水平不高不能得到有效的扩展,与不断上升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形成差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内总消费的提高。2023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假设干意见发布,这是继、03年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九个一号文件,其中200
4、200
8、2023年三年的一号文件都涉及到提高农民收入。同时金融危机后我国重新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实施4万亿元的投资方案,希望增加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支出来扩大内需,而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和农机补贴等支农政策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举措相继实行。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乃立国之本,开展农业,建设新农村,主要依靠农民,只有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实现经济结构转变,由依赖投资、出口转向以国内需求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这是今后财政支农政策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根本要求。
一、财政支农的含义
所谓财政支农,是国家财政通过分配和再分配手段以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支出政策,主要方式是投资、补助、补贴等,一类是税收政策,主要方式是轻税、减免、退税等。从统计口径上讲,财政支农资金通常有大、中、小口径之分。其中小口径的财政支农资金只计算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即通常所说的“两类资金’’;在小口径的根底上加上农业根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以及农村救济费,就构成了按中口径计算的财政支农资金;在中口径的根底上加上财政通过其他间接渠道对农业实施的种种支援与补助,如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采用财政补贴方法优惠供给农用生产资料和大型农业机械、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等等,就构成了按大口径计算的财政支农资金。
二、农业财政政策的历史开展阶段
农业财政政策是国家财政通过分配和再分配手段促进解决“三农〞问题一系列政策的总和。农业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受社会经济开展阶段、政治经济制度、国家财力状况和不同时期农业农村开展目标任务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改革初期的农业财政政策〔1978—1993〕
1978年,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业农村拉开了序幕,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同时,针对农业开展严重滞后的现实状况,国家的农业资金分配政策及财政支农政策相应进行了重大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中不利于农业的开展有所改观。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的不断开展,政府逐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国家与农民的“取〞、“予〞分配差额大大缩小,表达了新的财政政策目标取向。为了改变工农业交换不平等的状况,首先是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其次,国家财政的支农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不仅支农力度加大,而且拓展了支农范围,完善了支农手段,支农资金规模不断扩大。
〔二〕改革深化时期的农业财政政策〔1994—2022〕
这一阶段是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并付诸实施的重要历史阶段。特别是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这既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大改革,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主要特点是:〔1〕财政支农资金总量的迅速增加。〔2〕财政支农资金结构的变化。主要是按照市场经济开展要求和公共财政原那么,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抗灾救灾、农村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等的支持
〔三〕新时期的农业财政政策〔2022—至今〕
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开展,到新世纪初,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开始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我国经济也进入一个新的开展阶段。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壮大,2022—202322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完成约17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加10万亿元,年均增长22.1%;全国财政支出累计约17.7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9.6万亿元,年均增长17.6%。这就说明当前我国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主要特点包括:〔1〕取消农业税,增加转移支付,为农民减负;〔2〕对农业生产实行直接补贴,促进农民增收〔3〕调整和优化政府基建投资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4〕逐步将农村社会事业开展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
三、我国财政支农历年规模与农民收入变动分析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支农资金从2022年的2022亿元增加到了2023年12022多亿增加了6倍,而且每年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23-2023年间增加的幅度最大,这也说明了2023年金融危机我国为降低金融危机影响,扩大内需所采取的4万亿元投资投向“三农〞资金的大幅扩大。说明了中央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为改善农民农民生活水平提供了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比方“家电下乡〞和〞农机补贴〞等。
财政支农由这四类组成,一是农业生产支出,二是农村社会事业开展支出,三是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支出,四是农产品储藏费用和利息等支出农村居民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从各个来源渠道获得的总收入,扣除获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后的余下局部,计算方法为:农村居民纯收入=农村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缴承包费,农民纯收入更能反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所以我们采用农民纯收入而不用总收入农村居民人居全年总支出分为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活消费支出、财产性和转移性支出四类。这样划分目的在于考察财政支农、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图一反映了财政支农、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农村消费支出的变换情况。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到,10年中总体上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随着财政政策支农规模变动而变动,财政支农大体上在政府总支出中逐年递增,同时我国财政总支出也是从2022年15887亿元增长到2023的89874.16亿元,而农业支出的大幅增长的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快速增加,充分显示了我国嘉庆支持三农事业和关心农民福利水平。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也随着农村居民纯收入的上升而增加,2023年农民纯收入的同比增速只有7.4%,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同比增速却高达11.5%,说明刺激消费政策会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福利水平。增大财政支农很明显能够对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产生显著作用
财政支农影响农村居民消费作用机制。科技兴农,财政支出的农业生产支出和农产品储藏费用和利息等支出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增加了农作物产量,直接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性收入。公共效劳兴农,财政,财政支农的农民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等补贴,直接以货币形式给农村居民的生产和消费给予支持,提供了更多的公共物品给农村居民,不再挤压农户的消费需求,变相的增加了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消费兴农,财政支农支出的农村社会事业开展支出,大力改善了过去农村落后的根底设施,极大改善了农村地区生活水平,农民被抑制的消费需求被释放出来,农村居民就可以放心的消费了。
四、我国财政支农在新时代下出现的新问题
〔一〕财政直接投入比例失调,投入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尽管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也有大幅增长,但由于财力有限、使用效率不高、结构矛盾突出等原因,相对于当前我国农业根底薄弱,效益低下的开展现实而言,投入仍严重缺乏。同时,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失调、管理混乱,导致生产性支农资金到位率很低,而用于各项农业事业费的比重上升。用于农业科研和推广应用的比重更低,这就无法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也就很难提高农业投资者集中土地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阻碍了新型农地经营方式的推广。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占财政支农资金的比重近年来一直没有超过1%。大大低于一些兴旺国家的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另外,在财政支农投入中,直接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过高,而直接用于生产的补贴资金很少,根本上是流通企业和消费者受益,而农民受益少。目前,财政用于农村的支出约1/3是农产品政策补贴,农产品政策补贴多数还是直接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最终落到农民头上的缺乏50%。
〔二〕财政农业税费改革滞后,不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经营
合理科学的农业税费制度也是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手段。近些年,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所进行的农业税费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遗憾的是,这一改革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局角度出发而进行的统筹安排与思考缺乏,没有将减轻农民负担同促进农业现代化经营及农村地方政府支农的财权、事权改革紧密结合,其改革滞后性明显,这十分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经营方式的推广。
〔三〕财政支农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明显
现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根本上是延续方案经济时期高度集中的模式,即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保证不了工程的质量,造成极大的浪费。涉农部门多,条块分割较为严重,导致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实施效益不理想。而且,支农资金挤占、挪用现象并存;财政支农资金预算执行缓慢,资金到位率低,且年度内支农资金支出不平衡: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监督机制落后,资金使用效果差,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