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大学生
常见
心理
问题
成因
对策
天道酬勤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大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一个开展时期,是青少年由不成熟的人格状态向成熟状态转变的阶段,也是各种互相矛盾的思想观念发生碰撞、冲突的时期。因而,大学阶段正是各类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科学地分析其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十分迫切的工作。
一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 新生适应问题
这一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大学生从家庭到学校再从学校到社会,这个变化是社会角色成熟的主要经历。学生来到大学后,面临的是陌生的地区、新的校园和班集体,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和适应。由于目前新人校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很容易产生各种形式的心理问题。
2 人际关系问题
与中学相比,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智力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稚嫩形成反差,有的学生想和别人交往,但不知怎样交往或交往失败,故而形成疑心他人、疑心一切的心理,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表现为不能克制自己,又不尊重别人的意见,常处于矛盾之中。现在大局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或长期在家庭中独处让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自己的利益大于一切。所以,在面对大学的集体生活时,有的学生不懂得与人分享和分担,不懂得谦让和为他人着想,这样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3 学习压力问题
由于大学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有别于中学,相当一局部学生不能适应,表现为学习方法欠佳,学习目标迷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经常感到迷惘失落,动力缺乏,兴趣不高,甚至出现厌学情绪,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困扰。此外,角色地位的改变也是每个大学生所要面对的。多数大学生在入学前是当地学习的尖子、老师家长的宠儿、同学朋友心目中的典范,自我感觉良好。但进入大学后,在这个集中了各地优等生的新群体中,原来的优越感不复存在,从而引发自卑心理。如果对这种现实不能正确地接受和对待,一味逃避或否认,就会引发心理问题。
4 择业就业问题
择业与就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面临的常见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的改革,择业、就业逐步实现市场化。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更具有自主性、选择性和竞争性。一方面市场可以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对心理承受力较差、心理适应力较弱的局部毕业生来说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存没有意义。
5 情感恋爱问题
恋爱问题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也是大学生们倍加关注的自身问题之一。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趋成熟,恋爱与性冲动的问题不可防止地摆在面前。在这个问题上,社会和学生自身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而认识上的误区又会造成性行为上的误区。在校园里,有的大学生把异性之间的友谊误解为爱情,有的为摆脱孤独寂寞而谈恋爱,有的因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攀比的心理而谈恋爱,种种恋爱心理的不成熟导致大学生的恋爱成功率较低,还会使他们经历失恋的痛苦和情感的煎熬。同时,由于性生理的成熟和性意识的困扰,或因性冲动反响不良而产生的焦虑自责,都给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二 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应该按照现代健康心理学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多维度去思考和认识。
1 生理因素
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生理的发育还在进行,身高体型的变化、第二性征的继续加强,这些都是他们特有心理问题的生理根底。生理发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较大,学生个体的疾病和缺陷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青春期的性困惑也是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学生的性生理根本成熟,渴望接近异性,但社会阅历浅、沟通能力差,由此而出现的性困扰、在情感上难以自拔等情绪都可成为心理失调的原因。
2 心理因素
大学生在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开展,使身心开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他们产生成人感,心理开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造成他们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
(1)认知偏差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普遍增强,但还不够稳定。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不能客观全面地看待自我、他人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开展,对事物的看法容易片面化、理想化。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自以为是;有的只看到自己的缺乏,妄自菲薄,遇事悲观;可见,自我评价的不客观和不实际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也为他们心理问题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2)人格缺陷
早期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个体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有的父母对子女管教严格,强迫命令、批评指责多,在子女性格上虽会表现出老实、礼貌、细心、负责,但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导致对自我要求过高,凡事追求完美。有的父母过分满足、过分保护,唯恐孩子受挫折,使子女依赖性强,遇事退缩,自制能力和自信心差。父母应当对儿童持慈祥、鼓励的态度,才容易使儿童形成对外界的信任感和平安感,使子女在成年后能够与他人顺利交往,否那么儿童将形成孤僻的性格,难于与人相处。
3 社会因素
(1)社会环境
由于市场经济引入竞争机制,社会的紧张性刺激增多、增强,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各种压力、不良文化思潮带来的危害、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及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各项不适应等,都使他们平静的心理受到冲击。意志薄弱的学生在面对这种挑战时,一遇到挫折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导致意志消沉。竞争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现代社会不断加快节奏所带来的生活压力是许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2)社会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个体应对所面临的压力,使压力得以释放,从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方面。客观支持指物质上的直接援助、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如家人、同学、朋友等;主观支持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和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研究说明。大学生并不缺乏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些人虽可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有些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知道去寻求帮助,一个人承当所有的压力,找不到有效的缓解方式。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应对方式,长此以往,自然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三 对策
1 建设一支队伍,健全三级网络
心理咨询中心作为承当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机构,在帮助他们摆脱心理误区、走出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以心理咨询中心为核心阵地,以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为依托,以班级中的学生干部为支撑点,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三级网络组织,健全心理健康防护网,全面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向全体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助人与自助的原那么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此外,学校要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进行针对性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期在日常工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 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应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SCL-90、16PF、EPQ、UPI等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尽早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形成对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应成立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成立危机干预小组,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做到尽早发现、及时干预、有效预防。
3 利用多种形式,加强相关宣传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如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或选修课,举办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并充分利用橱窗、板报、播送、网络等媒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学习和宣传,使大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开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心理防卫和调适能力,对产生的不健康的情绪、行为能够及时地自我疏导和宣泄。对心理刺激的各种因素能够有效地防卫和消除,并学会寻求专业帮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 发挥专业优势,强化心理咨询
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心理问题、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它强调咨询工作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不是所有教师都能胜任的,需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担任。心理咨询人员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手段,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克服不合理观念,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指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应对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交友、身心发育、择业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与困惑。
总之,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高校与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需加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分析,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