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文材料:范文汇编(30篇).doc
下载文档

ID:2141774

大小:247.50KB

页数:14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公文 材料 范文 汇编 30
目录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4 2.法律如何看待智能合约 18 3.夯实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基础 24 4.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27 5.以更好的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32 6.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40 7.新时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指导 49 8.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62 9.女干部拒绝提拔干部培养还需要淬火成钢 64 10.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66 11.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69 12.如何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80 13.如何以法治化建设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88 14.什么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怎样治理社会主义国家 96 15.向世界展现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决心和步伐使中国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05 16.什么是智能合约,它作用和价值是什么? 111 17.拒绝提拔被处理组织部门也要反思 116 18.静听凝思也有力量 118 19.让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127 20.“永字八法”中感悟组工干部的修炼“秘笈” 137 21.客观看待少数基层干部拒绝被提拔现象 141 22.中青年干部要“怀六心破六心” 149 23.不妨选择一下“复焙” 154 24.领导干部要写短文、开短会、讲短话 157 25.年轻干部要懂得学会“焖黄” 165 26.@某些干部,请远离这三种“病症” 168 27.脱贫攻坚要谋“金点子”“好路子”“新牌子” 173 28.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而奋斗 176 29.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 179 30.年底总结不发愁,写好总结“三大技能包”送上! 187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黄新华 来源:《学术前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追求GDP规模扩张和高速增长,主要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实现,即着重强调扩大由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构成的总需求。但是30多年的经济高增长后,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资源、土地等要素价格的上涨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依靠低要素成本和高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人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那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从协调理念上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协调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稳增长与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协调推进。 从绿色理念上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必须通过严格的环境保护强化对低端供给发展的约束,建立供给侧生态、环境、资源管理机制,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矫正生态环境资源的扭曲配置,提高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配置效率。 从开放理念上看,要遵循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快形成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制度体系,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供给能力,优化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从共享理念上看,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强化共享机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形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从而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释放潜在消费能力,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动力转换。 0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以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供给侧改革是对需求侧管理的纠偏,在需求管理政策中,政府倾向于刺激性政策和对微观经济行为的直接干预,而供给侧改革则强调发挥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落实简政放权和放松管制,通过新制度的供给提高经济增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寻求新路径。应当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核心,依据市场规律、市场规则和市场标准推动要素配置,发挥市场在配置生产要素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加快建设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高质量的供给体系在微观层面能够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不断跟上结构升级的步伐,提供更多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在宏观层面高质量的供给体系意味着国民经济各领域有更高的素质和更高的效率,形成了一套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激发市场主体(企业)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以高效的制度供给和开放的市场空间,激发市场主体的潜能,让市场主体更有活力,才能构建、塑造和强化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为此,必须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给予企业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进行生产活动。把转变政府职能与创新管理方式结合起来,精简和优化行政审批,强化和创新市场监管,加快构建市场开放公平、规范有序,企业自主决策、平等竞争,政府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管理新体制。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发挥国有企业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0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农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自身的特点,农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周期对其影响巨大,农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方面的表现也相当敏感。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也要通过改革加速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 一要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产业支持政策,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及食品安全标准,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建设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把农业供给侧的效益增长点由增加数量转为提高质量。 二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补贴政策,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尤其要将“互联网+”应用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及农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提升农业生产的精细度和价值含量。 三要结合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放松土地供给管制,降低用地成本,以用地结构优化引导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要深化涉农产权和要素市场改革,引导土地、资金、科技、劳动力等市场化配置,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农业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工业。历经4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水平显著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但是工业经济中存在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企业、产业和区域层面的结构性问题,归根结底是生产要素的结构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被描述为低成本的快速工业化,这种低成本的要素驱动型增长的动力结构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对要素收益递减趋势,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必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一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产能过剩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的国企改革要有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要通过对僵尸企业更为积极稳妥的处置,提升工业企业整体素质。 二要坚持创新引领,对工业领域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通过政策支持与技术支持等方式发展新兴产业、升级传统产业。 三要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依托工业云平台推进企业创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四要因地制宜,体现地区的差异化,尊重区域比较优势,鼓励地方通过差异化的创新将比较优势转化竞争优势。 五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中国工业产能合作和企业“走出去”,实现工业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有效配置。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的枢纽,金融业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引领和推动作用。金融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有效满足实体经济需求,投放的资金并未流向最高效的部分,资金供需失衡。深化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促进金融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匹配,换言之“就是要减少无效、低效金融供给,增加有效、高效金融供给,通过改善金融结构,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优化基础金融环境,既要改革现有监管体系和制度,完善配套法律法规,进行适度监管,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的管理,及时化解和防范风险,又要为金融创新留出空间,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性,改善金融创新环境。 二要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既要有序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也要注重金融工具创新,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发新型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方式和渠道。 三要调整和优化金融结构,既要完善传统的银行机构体系,加强对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成效的考核评价,提高资金供给效率,推动经营模式转变,也要转换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发展模式,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以经营模式各异的金融机构匹配实体经济有效需求。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具体体现。导致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性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服务需求客观上难以揭示,加上需求信息传递渠道不畅,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不到位,政绩指挥棒扭曲了公共服务供给行为。深化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性是衡量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的标准。 一要建立顺畅的需求表达渠道,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总量,让公众的需求能够体现在公共服务的决策中,使公共服务的决策从政府本位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 二要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多元机制,强调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来保障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从公共服务中退出,政府需要建立合作责任的分担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对公共服务的供给实施有效的管理。 三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树立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理念,缩小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距。 四要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法律保障,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财权和事权,明确不同层级政府的财政支出义务,建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支撑体系。 公共交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共交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过分依赖资源驱动而忽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对供给增长的影响,公共交通服务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服务宗旨、经营体制、运力配置及组织方式等难以适应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公共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关系难以建立和维系,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供给有效性以及社会公平性无法保障。深化公共交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一要打破垄断格局,降低准入门槛,引入适宜的竞争机制,为公共交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二要推进事权改革,形成中央和地方在公共交通中财权和事权合理配置的制度安排,兼顾公共交通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 三要补齐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为重点,改善交通环境,这是深化公共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四要提升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对于长期闲置且不符合未来运输需求的基础设施,要因地制宜,分类处理,减少后续不必要付出的维护成本。 五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公共交通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