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党史
故事
汇编
名人党史故事汇编(8篇)
目录
1.成建军 3
2徐贯之 3
3.嵇直 5
4.革命烈士曾玉良 7
5.武工队长朱秀清 8
6.甘泉县长许言希 9
7.中共一大代表革命长者何叔衡 11
8.北湖军民抗日烽火 14
成建军
成建军(1918~1949),原名成勤,革命烈士。民国7年生于湖北省阳新县杨林乡文宣村。民国20年,13岁的成建军参加儿童团并担任大队长,次年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支书和青年队长。
民国23年,成建军参加中共工农红军,在鄂东南红三师迫击炮连任司号员。民国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曾任班长、排长、连长。皖南事变后辗转回到新四军六师师部,担任教导大队二队队长。不久,六师奉命渡江北上,开辟江(都)高(邮)宝(应)抗日根据地,成建军先后任高邮团作战参谋、苏中二分区特务营营长、宝应独立团团长等职。他善于指挥战斗,不断取得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成建军又是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他头脑敏锐,口才流利,讲起话来神采飞扬,通俗易懂,战士们都喜欢听他作报告。
民国38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担任华东警备七旅二十一团团长的成建军,奉命率部歼灭盘踞在扬州城南施家桥据点的守敌,并担任主攻。部队士气旺盛,战斗力强,经过猛烈攻击,敌人妄图突围逃窜。4月8日,他立即命令全团总攻,并走出指挥所,亲自指挥和带领部队围歼敌人。刚踏上卞家庄大圩,被一流弹击中胸部,急送扬州抢救,因伤势太重,流血过多,抢救无效,不幸以身殉职。成建军牺牲后,扬州军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遗体安葬于扬州革命烈士陵园。
徐贯之
徐贯之(1901~1960),江都县扬子桥南花园庄(今邗江县施桥镇扬子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一月(1901年2月)生。20年代初于上海大同大学肄业,后在扬子桥经营盐业。1928年参加农民协会,任干事。1935年,参加农村经济研究会。1938年,参加农民自卫组织红枪会。1942年,中共湖西工委在施家桥、扬子桥一带开辟工作,徐被发展为中共党员,做秘密工作。党组织批准他任伪扬子乡自卫团长(3个月)、伪乡长,并以帮会中收徒弟等的方式进行活动,“一炉香”(青帮)徒弟,以公开身份作掩护,进行抗日反顽斗争。
1943年3月,新四军军部参谋第二科设杨庙情报站,决定将水上情报点选择面向运河一线的扬子桥徐贯之家。徐贯之及时把女儿所记的敌船数、人数、装备、走向等情况,密报杨庙情报站。当年夏,徐贯之奉命冒险带领10余名门徒赶至横沟桥公路沿线,破坏敌人镇扬通讯电杆一华里许,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同年冬,新四军二师参二科情报站长许思潮、侦察参谋戴晓良(徐良)在徐贯之家了解日伪动态。此时,突然国民政府江都县县长张济传和4个警卫人员也来到徐家。面对险情,徐贯之镇定自如,机智应付,使许、戴二人安全脱险。扬子桥桂花庵驻有伪自卫团,与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为敌,徐贯之受命摸实情况,于1944年初夏,由三河区队一举歼灭伪自卫团。
每当新四军夜晚途经扬子桥,徐贯之都及早把夜膳安排停当,让部队饱食之后,及时向目的地行进。日伪对解放区进行物资封锁,徐贯之花费许多心血,多方通过关系,到镇江、无锡购买西药、布匹、电器、罗纹纸等,并找可靠民船绕道转送解放区。淮南与上海间设有新四军的秘密交通线,常有负责干部经三汊河一带过往。1944年,苏南根据地中共负责人陈光从江南赴淮南根据地,徐贯之奉命与他人合扮成油贩,将陈光安全送达目的地。1945年夏末,徐贯之按中共仪扬县委通知,星夜赶赴敌区找可靠关系,将一位负责干部送到镇江火车站上火车。
国民政府江都县县长张济传名为抗日,实际上勾结伪军顽固反共,在扬州宝塔湾南黄巷设电台收集解放区人民抗日情报。仪扬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除掉这个电台,让徐贯之承当内线。1945年农历五月十八日(6月27日)深夜,10余名武工队员包围敌电台住处,徐利用与张济传的“关系”,以暗号敲门进入,未费一枪一弹,缴获电台全部器材、文件、密码及电稿,并俘获顽台长夫妇。至此徐的身份暴露,全家被组织安顿至抗日根据地。
徐从此公开参加革命工作,任仪扬县三河区副区长,兼镇扬大队长。不久,调任甘泉县古井区区长。1946年7月,全家7口奉命北撤,初到山东,再经渤海至东北,徐任东北赛马县政府秘书。以后南下,历任安徽省桐城县邮电局长,皖北电信指挥局秘书科长,皖北水产公司洪泽湖分公司经理,安徽水产公司安庆分公司经理,安徽省农林厅水产局秘书等职。
1958年徐被错定为反革命入狱,1960年10月26日,含冤去世。1962年10月31日徐被甄别平反,恢复其名誉和党籍。
嵇直
嵇直(1901~1983)名嵇元茂,号泽全,曾用名栾宝亭。祖籍是扬州东乡严家桥河东永镇乡束家庄(今邗江县杭集镇裔庙村束庄组),清光绪二十六年二月十八日(1900年3月18日)生于江苏镇江。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幼时在乡间读私塾,宣统元年(1909年)入丹徒县立第二高等小学。1916年到扬州美汉中学(教会学校)读书,1917年担任该校学生自治会会长。五四运动时期,嵇直在扬州、镇江积极发动学生运动,带领同学游行、罢课,宣传抗日爱国思想,曾任扬州学生联合会委员、专任检查员和交涉员,负责查处日货和与商会协调行动。嵇直还担任驻瓜洲镇扬商学联合会食粮检查委员会书记。因在校外组织同学发动学潮,查抄、抵制日货,被校方以领导非基督教活动为名开除。回到镇江后,与进步青年陈斯白、柳健、杨公崖等组织“己未星期演说会”揭露时弊,宣传改革。1920年进入苏州东吴大学读书,一年后又因从事进步活动被开除。回到镇江,与陈斯白等发起创办《新镇江周报》,传播新文化,新思想。
20世纪20年代初,嵇直到上海进入东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读书时,组织学生自治会,担任会长。他领导同学驱逐只顾赚钱,不重视教学质量的市侩校长,请来于右任。此事受到陈独秀和中国共产党的关注。1922年3月,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被派到沪西从事工人运动,开办沪西工人补习学校。1924年夏,和孙良惠、徐玮等组织“上海小沙渡沪西工友俱乐部”,嵇直任秘书。此期间嵇直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第四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1924年9月受中共中央的派遣,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6月奉调回国,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上海小沙渡、引翔港部委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继续和刘少奇、李立三、宣仲华等在一起从事工人运动,曾担任国民通讯社记者,在《国民日报》“觉悟”专栏发表关于工人运动的报道文章。1926年再度被派往苏联,到远东地区培训由国内派去的党的基层干部。1928年12月经联共中央批准正式转为联共(布)党员。此期间,他除了任海参崴苏维埃党校教员外,还先后任赤色职工国际太平洋运输工人秘书处机关报《中国赤色海员周刊》主编、伯力远东共产主义大学中国部教员,兼任吴玉章主任的教学秘书。1932年,应召到远东红旗军司令部和远东国家政治局联合成立的保卫处工作,成为一名红军中尉军官。
1934年,为制止国土分裂和做新疆督办盛世才的统战工作,第三国际和苏共中央派遣嵇直化名栾宝亭,与俞秀松、任岳、郑一俊等赴新疆工作。嵇直在新疆先后担任哈密行政区保安局中校副局长、南疆边防军事法庭委员、新疆边防督办公署和省政府交通处长、新疆青海电政管理局局长、新疆省政府联络部人民委员、民族委员等多项职务,为新疆的治安和通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后因在“西安事变”中自觉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被盛世才软禁后驱逐。1937年再赴苏联。此后参加抗击德国法西斯的苏联卫国战争,先后获得过劳动优秀勋章、战斗勇敢奖章、战胜法西斯德国奖章、红星勋章、苏军建立30周年奖章等,并多次获得褒奖。他也曾因遭陷害而在肃反扩大化和清党运动中被开除党籍,解除公职,后因周恩来亲笔证明,才免遭进一步迫害。
50年代因伤残退休,他积极从事中苏之间的文化交流工作,是苏共中央批准的《毛泽东选集》翻译组成员,曾参加翻译《毛泽东选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令选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成就选》,校阅《茅盾选集》、鄂山荫博士主编的《华俄大辞典》,以及胡绳著《帝国主义与中国》等等。
1955年7月,经中共中央批准,返回祖国。回国后,经中共中央组织部审查,周恩来、刘少奇、李立三、蔡畅、陈赓等证明,恢复其中共党籍,确认其革命历史。他先后任公安部和农业机械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图书馆副馆长和内务部副司长等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妄加种种不实之罪,入秦城监狱七年多,“江青反革命集团”垮台后才得到彻底平反,并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1月3日在北京病逝。
革命烈士曾玉良
曾玉良,原名曾玉柱,1886年3月25日出生于扬州邗江槐泗荷花村曾庄。家境贫苦,1906年到湖北汉阳兵工厂当工人,1914年考入江岸机车厂。1921年9月武汉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成立。1922年1月江岸京汉铁路工人俱乐部成立,曾任交际干事。次年1月5日,改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时,任工会委员,因其勇敢坚定,又擅长武术,被选为纠察团副团长。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隆重举行成立大会,遭到了反动军阀吴佩孚及北洋军阀的阻挠和破坏,总工会由郑州迁到汉口江岸,并定于2月4日举行京汉铁路大罢工。在曾玉良的带领下,工人纠察团迅速组织赶制木棒,准备自卫。2月4日,一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罢工于上午9时从江岸开始。在罢工期间,他带领纠察团负责维持罢工秩序,保卫总工会和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2月7日下午,罢工进入生死搏斗关头,帝国主义分子伙同军阀镇压工人。在这危急情况下,在林祥谦的指挥下,曾玉良果断地带领纠察团奋勇迎敌,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他凭借着自己的武功、用齐眉棍击倒了一个个敌人,后来又抱着一个敌人撕打起来,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向他射来,不幸中弹牺牲。曾玉良牺牲后,武汉地区地下党组织和江岸分会将其收殓,在其四弟曾玉隆等人护送下,从武汉水运到扬州六圩码头,再抬回到槐泗乡荷花村老家悄然安葬。
武工队长朱秀清
朱秀清,又名张政文,1917年出生于江都县花荡乡孙家庄的贫苦农民家庭。朱秀清八岁那年,家乡遭受灾荒,随父一家逃难到新洲大乾丰(今邗江头桥镇)。朱秀清因家境贫寒,13岁才进私塾读书,后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朱秀清失业回家务农,耳闻目睹日寇铁蹄践踏国土、地主恶霸横行乡里,血气方刚的朱秀清胸中燃起反抗复仇的烈火。1938年9月,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武装开辟新老洲,新四军在这里团结带领群众打击日伪军,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大生产运动。1942年2月,受党教育熏陶,思想进步、工作积极的朱秀清参加了革命,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历任党支部书记、区委书记、江都河南武工队指导员、副特派员、江镇武工队队长、江镇工委军事科长等职。期间,他宣传发动群众抗日,发展进步力量,带领农民开展“二五”减租,进行反霸、锄奸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朱秀清奉命留下坚持斗争,1948年春,任敌后武工队队长。在朱秀清的带领下,武工队神出鬼没、昼伏夜出、声东击西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殊死斗争,相继处决了多个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反动分子和叛徒、特务,震慑了敌人,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这也引起了敌人对朱秀清的恐惧和仇视,处心积虑地想方设法谋害朱秀清同志。他们一方面搜集武工队活动情报,掌握朱秀清的动向;另一方面派遣特务打入我武工队,以期里应外合,伺机而动。1948年9月13日,朱秀清带领部分队员执行任务时,遭到埋伏在韩小圩的敌人袭击,头部、腿部等多处中弹而壮烈牺牲,时年31岁。
甘泉县长许言希
许言希原名许延熙,安徽嘉山县嘉山乡人,生于1912年4月15日。1930年,许言希靠堂兄许言英资助,考入南京金陵中学高中部。毕业后,返里谋业,先在来安县的小学校任教,后到古城等地做家庭教师。
1939年冬,新四军五支队司令部驻在来安的冯郢、苏郢一带,领导群众向富裕户开展借粮斗争。谈判时,地主冯贻安讨价还价,一时形成僵局,这时,正在冯家做教师的许言希出面调解。借粮斗争谈判成功,农民每人借得了二斗粮。许言希因此在群众中获得了很高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