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学校
校长
教育
座谈
会上
发言
材料
校长在教育强区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范文
一、我区小学教育强区地位之“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支撑强区地位的因素有哪些?
〔一〕主要表现
一是在办学条件上,从小区配套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学校根底设施建设、校安工程实施、标准化塑胶操场,到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设施、专用教室的配备建设,到所需要的图书、微机、仪器、校园网、班班通等,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全市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督导评估,去年又通过了全省教育综合督导,全区优质小学数量相对较多,这是我们教育强区的办学根底。
二是在师资力量上,有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教职员工,涌现了一批国家、省市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这是我们教育强区的中坚力量。
三是在家长素质和生源质量上,我区位于主城区核心,市直党政机关、企业、辖区居民都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对自身素质要求较高,对孩子的学习成长要求较高。
四是在教育质量上,我区小学质量一直位居全市前列,据市教育体育局教育指标排队情况,我区2023年、2023年小学质量抽测分别名列全市第4名、第3名,为全市的初中和高中教育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
五是在社会声誉上,我区各学校精细管理、狠抓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屡次承办了国家、省市各类现场会,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群众和社会满意度较高。
〔二〕支撑教育强区的主要因素
一是历届区委、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持续投入,营造了教育开展的良好环境。
二是全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质量、教育管理的孜孜以求、不懈努力,推动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是全区人民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形成倒逼态势,迫使学校开展时不我待、争先创优。
二、近几年来支撑我区小学教育强区地位的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区小学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是城区扩张、人口增加,学生生源大量增加,教育需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以及生育政策的调整〔全面放开二孩〕,务工人员增多,学位紧张〔通过学区房的热销、班容量增大都可感受到,甚至出现房产商虚假宣传学位房现象〕,家长素质、学生素质也出现变化。城区现有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难以与城市的总体开展相协调。
二是区划调整后,城乡二元结构带来新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2023年、2023年连续两次区划调整后,我区区域面积、人口、学校数量迅速增加,城乡并存、优劣共存,造成新的教育差距,全区教育均衡开展又成为新的课题。特别是广阔的乡村居民更想享受因并入城区而带来的改革红利,特别是与之最为紧密、与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的教育红利,改良农村教育更加紧迫。
三是区位优势、经济优势不再明显。现在主城区的四区根本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既有城区、又有农村,既有优质学校、又有薄弱学校,原有中心城区的优势不再明显。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持续发力、二次创业。
三、判断评估我区小学教育在全市什么位置?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有哪些问题制约我区小学教育的开展?
我认为,我区小学教育目前在全市处于领先、领军位置,但其他区县也在争先晋位,与我区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优势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家长素质、生源质量、教育质量等几个方面;
劣势及制约开展的因素主要表达在:
〔一〕教育资源配置缺乏
一是户籍儿童数量增长较快。由于我区居住环境优越,优质教育品牌众多,同时受招生政策、二手房买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周边城区通过购房入户等形式到我区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由此带来了较大的入学压力。
二是小区配套教育工程建设滞后。一些老旧小区没有配套建设学校,一些新建小区没有配套或建设学位数量不够,形成历史欠账。
三是学生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使原本较为紧张的教学用房和师资的短缺造成了更大压力。
四是城区学校教学用房紧张。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缺乏,学生运动场地窄小,远低于省定标准。一些学校体育课和课间操无法正常开展,学生身心的健康受到一定影响,也给学校平安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五是大班额现象仍较突出。
〔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一是存在教师缺编现象。虽然这几年补充了教师,但随着务工子女增加、人口自然增长、教师减员、老龄化等情况,依然存在缺编现象。同时,全面二胎放开后,适龄女教师休产假较多,学校在教师调配上较为紧张,不得不临时聘用局部教师。
二是职称评聘受到限制。由于受指标限制,一些符合评审条件的优秀中青年教师难以晋升高一级职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一些已评聘的高级教师出现工作懈怠现象。
三是教师工作量增加,压力加大,职业倦怠感显现。由于现有班级学生数逐年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不断提高,教学难度、管理难度有所加大。
四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不对口、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村学校结构性缺编更为突出,一定程度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平安形势不容无视
校园内部平安方面,外地一些校园治安、食品卫生、消防、校舍建筑、意外伤害、楼道拥挤、校园欺凌、集体活动等平安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事件发生后,家长上访、闹事、堵门、索要天价赔偿等,学校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来处理事件影响,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既要在各项活动中加强平安管理,又不能因平安原因不举办活动。
校园周边平安方面,在交通组织上,主城区学校上下学时段交通秩序混乱、道路拥堵的局面还不同程度存在;在食品平安管理上,校门周边违章搭建现象仍没有杜绝,无证小摊小贩非法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小饭桌的食品卫生无法监管。
四、我区小学教育在全市应如何定位?未来五年我区小学教育应定什么样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路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关于定位
我认为,我区在全市应该继续高举“教育强区〞旗帜,争当全市教育排头兵,打造全市首位、全省一流的教育高地。
〔二〕关于目标
未来五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打造“民富区强的魅力新区〞的开展目标,局提出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目标,我认为我区小学教育应设立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在学校建设布局上,实施“城区扩优、城郊提质、农村扶弱〞,就是在城区进一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根据人口数量增加学位,城中村改造预留教育用地、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必须坚持标准化学校建设方案,与国土、规划、建设、房管等部门加强监管,确保如期交付使用,解决城区“入学难〞问题;在城乡结合部学校,要实现“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双提升,吸引家长吸附学生,防止学生进城择校,解决城郊“留得住〞问题;在农村学校,通过“三个一批〞优化布局,实施“改造一批、新建一批、保存一批〞,改造一批占地面积、校园布局、学生数量成规模的学校,到达省定办学标准,对学校占地较小、建筑面积缺乏、专室缺乏、四周没有开展空间的“小麻雀学校〞按照标准异地新建一批,可通过校车吸纳周边学校学生,保存一批一二年级教学点,剩余资源可改建为幼儿园,形成幼小一体,解决农村“上好学〞问题。
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小学各学科成绩要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位次,加强教学教研、分析研讨、复习备考,树立“保三进二争一〞的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开全课程课时,实施“体育艺术2+1〞工程,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知识积累,为终身开展奠基。
在工作保障上,要积极争取区委、政府重视,足额落实教育投入政策,妥善解决教师缺编、待遇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乡镇的教育责任,尽快研究制定新的教育规划,积极联合有关部门营造平安稳定的校园及周边环境。
〔三〕关于路径措施
一是多元筹资扩总量。
1、落实教育投入,拓宽筹资渠道。要按照“三个增长〞和“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努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恳请市政府在分配上级转移资金时对我区予以倾斜;抓住城市建设、城中村改造、拆迁进地的有利时机,挖掘乡镇、村庄、街道潜力,鼓励乡镇村筹资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加快已规划学校的建设进度。对区域内人口增长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加快启动新一轮办学布局调整,进一步完善我区教育开展规划。支持有条件、有需要的学校对现有场地、设施有序进行改扩建,进一步挖掘潜力。高度重视教育配套设施建设。
3、加快推进教育配套建设“三同步〞。加大对在建住宅小区工程的监管力度,努力做到中小学布局与新建小区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并交付使用,解决中小学配套建设滞后的问题,防止因滞后交付产生新一轮的入学矛盾。要结合产业新城规划,高标准谋划建设教育园区,涵盖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弥补城区北部教育资源缺乏问题。
4、积极拓展开展空间。向市里要空间,结合全市教育规划,抓住市直中专学校迁建契机,提请区政府协调市政府,采取置换、购置、划拨等方式,将这些中专学校原址用于我区义务教育。向民办要空间,完善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义务教育学校,充实义务教育资源,增强义务教育活力,有效缓解公办义务教育负担,使其成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满足广阔群众的多种需求。
二是多措并举提质量。
1、加强一线教学指导。业务科室应常态化深入基层学校效劳教学,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效果,现场指导教师教学;及时检查教师教学方案、教案、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等,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积极开展区域间、校际间和班级间的教研活动、沙龙活动,组织骨干教师或邀请名师开展讲课、研讨、备考、联片教研等活动,为教师搭建教学经验交流与合作平台。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和薄弱学校的教学指导和学科诊断,开展教学视导,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入手,帮助学校解决课程与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指导学校开展多层面、多样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2、深化结对帮扶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帮扶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加强学校间领导和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和结对帮扶活动,同时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活动,提高受帮扶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业务能力。
3、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根底设施建设,根据河北省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对学校计算机、多媒体、校园网网络进行建设和升级,进行“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完成教育资源公共效劳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效劳平台,促进教育管理方式、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教育均衡开展和教育现代化步伐。
4、积极推进均衡开展。推进新建校、兼并校、联合校、建分校“四种模式〞,借鉴市教育体育局集团化学校模式,通过联合办学、名校拉动、集团开展的形式,探索适合我区学校均衡开展的道路,促进学校均衡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统一教育教学管理,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带动所有学校水平的提高。
三是多管齐下提素质。
1、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省政府今年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开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即教职工与学生比小学为由原来的1:21,1:23提高为1∶19,根据这个标准再次核定编制,根据编制情况每年有方案地补充选聘一批优秀的年青教师,重点招考学校急需专业教师,合理配置不同年龄段教师,合理配置男女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完善名师资源共享机制。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全面推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开展,根据我区新一轮教育开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和聘用机制,拓展教师职业开展空间,积极创造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时机,对当前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教育进行改革,防止流于形式,鼓励教师向更高层次开展。
3、切实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加大对教师绩效工资增长机制研究,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研究适应我区实际的教师交流政策,鼓励教师有序交流;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研究上的专项扶持奖励政策,建立健全多元化的鼓励措施;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保障教师权益,关心教师生活,缓解工作压力,提升职业荣誉感和生活幸福感,促使教师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